語文初中知識大全?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那么,語文初中知識大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過how何果what。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首頷頸尾)、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喻)、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一)
文言文通假字匯總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稱謂
1、第一人稱:吾余我
2、鄙人、小人(自己的謙稱)
3、臣(官員面對皇帝的謙稱)
4、奴才(清朝人對自己的謙稱)
5、奴家(女人對自己的謙稱)
6、謙稱:
①自稱:愚、鄙、敞、卑、竊、臣、仆
②帝王自稱:孤、寡、不谷
③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
④其他: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納等
7、第二人稱:汝爾你您你們
8、閣下(對別人的尊稱)
9、先生(對男性的尊稱)
10、卿(對別人的尊稱)
11、敬稱:
稱帝王: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
稱天子:殿下
稱將軍:麾下
稱對方或對方親屬:有令、尊、賢、仁。
12、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的父親),令堂(對方的母親),令閫(kǔn)(對方的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13、尊,用來稱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的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見);
14、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 語文知識點 大全,僅供參考。
初三語文知識點——人物簡介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現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著名短篇小說《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記《而已集》、《二心集》、《三閑集》等。
2.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作家、學者、教育家。是中國現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適文存》、《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集》、《胡適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沫若為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文學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凈夜》選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滅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還有短、中、長篇小說。《短文兩篇》選自《龍.虎.狗》。
以上就是語文初中知識大全的全部內容,1、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四庫”:經、史、子、集。《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