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記錄語文?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4、那么,聽課記錄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語文聽課記錄 篇1
一、導入 :
閉上眼睛聽雷雨的聲音,引出課題
二、預習:
自己讀讀課文,那幾段是寫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后的?
(教師的語言很簡潔明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的任務。)
三、檢查預習:
1-34-67-8
讀了課文,你明白是一場怎樣的雨?
四、默讀課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寫雨下得很大?能夠用橫線畫出來。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好習慣,需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樹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師:誰能,為什么樹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為所以。
生:因為……所以
師:還有誰會說?
生:因為雨下在窗戶上,所以樹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師:你會說嗎?跟你的同桌說一遍。
很多小朋友這天很能干,一說好就坐好了。
(教師的評價語言不錯,很簡潔,也很有效)
還有哪句話寫出了雨很大?
生:嘩嘩嘩,雨下起來了。
師:你明白什么?
生:嘩嘩嘩,說明雨很大
師:我仿佛看見有人用臉盆在倒水。誰能讀出雨很大的感覺?
生:讀
師:誰能讀得更大一點?更急一點?
生:讀
師:我們一齊讀讀好嗎?(老師讀第一個“嘩”,女同學、男同學分別讀第二第三個)
五、學習第一段:大自然會告訴我們一些現象,默讀1-3小節
1、默讀:找找大自然有哪些變化?
2、交流:云——壓
結合寫“壓”:你寫的時候會注意哪點?---豎撇點
老師示范,點明寫字的要求:抬頭
(老師示范的時候學生自己在寫,沒有到達示范的作用。
【 #教案#導語】聽課記錄是學校領導、教師為了交流、檢查、總結、研究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所作的課堂聽課記錄。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小學語文聽課記錄怎么寫
一、新課導入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之后,戰士們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士一齊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疑,此刻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隊伍會師?
三、總結課文
生齊讀課文,師總結朱德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
【 #四年級#導語】聽課之前一定要熟悉對方所講的內容,先設計自己的教法,聽課時帶著“藍圖”進教室,才能在“他教”與“我教”之間構建對比的態勢,有利于在觀摩中找出異同。 無 準備了小學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三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四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篇一
聽課簡介上課時間:20XX 年4月10日上午
年級:四年級
地點:XX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輕撫“春天”
1、老師板書:“春天”
2、播放課件,讓學生談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 “春天來了,小區的綠地上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也開了。濃郁的花香吸引著安靜。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
(1)品讀理解“花繁葉茂”(桃花開了,月季花開了) 。
(2)板書:觸摸
4、讀題:觸摸春天。
【我的觀課感:輕柔的音樂,美麗的圖片,春的景色展現在孩子的眼前。觸動著學生,感受著美好!情境的創設給學生進入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感知課文,走進“春天”
1、打開書和安靜一起觸摸春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看看盲童安靜如何走進春天的?她觸摸到了什么?
2、出示詞語,正音,理解“磕磕絆絆”,范寫“瞬”字。生試寫,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暢 穿梭 悄然 攏住 奇跡 磕磕絆絆 多姿多彩
撲騰 曲線 繽紛 弧線 瞬間 清香裊裊 花繁葉茂
【我的觀課感:和老師關注學生的讀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組詞幫助學生理解。
一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1
課題 :識字四。
授課教師 :周xx。
授課班級: 一(1)班。
授課時間 :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節。
一、出示多媒體課件(昆蟲活動畫面)
師:同學們看見什么?
生1:我看見蜻蜓在空中飛。
生2:我看見蝴蝶在花間采蜜(散評:蝴蝶在花間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師沒有評價糾正)。
生3:我看見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見螞蟻在地上運食糧。
生5:我看見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生6:我看見蜘蛛在織網。
(散評: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能夠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張貼六種昆蟲圖片。
師:同學們能說出這六種昆蟲的名字么?
生:(齊聲,依次說):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師:老師講臺上有這六種昆蟲名字的生字卡片,誰能上來把它們分別貼到黑板上對應的昆蟲上?
(散評:讓同學上臺將生字卡片貼到黑板上對應的昆蟲圖片上,我很欣賞周老師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過,其中一位同學將位置貼錯時,我覺得老師應該做必要的引導,而不能只是簡單的將其挪到正確的位置。
寒號鳥聽課記錄及評價如下:
一、聽課記錄。《寒號鳥》這篇民間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樸實無華,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老師執教的《寒號鳥》這節課,留給我深刻印象的有三個方面:
1、充滿愛生情意,和諧。教師愛學生是一本書,不一定深奧,但一定能豐富學生的情懷。在老師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能聽到老師與學生親切地對話,話語自然而滿含愛意,笑容溫暖而富有感染力。
2、有時序梳理,清晰。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請學生找出描寫季節變化的句子。緊扣三句話,分段進行課堂教學,教學環節清晰,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3、情境的引入,有趣。教學中,老師抓住喜鵲和寒號鳥的兩次對話,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分角色,學生越讀越入境,越讀越入情,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朗讀中感悟、理解。
4、聯系生活實踐,共情。課文中詞語的理解方法多樣,但聯系生活理解詞語無疑是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理解“凍得直打哆嗦”時,老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在冬天,我們的手露在外面,我們忍不住要搓手,可以說詞語凍得——(引說)直搓手。
二、聽課評價。優秀的課堂也需要客觀的評價,針對此次課堂我的個人評價有以下幾點:
1、寫字指導,要扎實有效。識字與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以上就是聽課記錄語文的全部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語感得以訓練,語文素養得以培養。 三、執教老師很重視讀的層次指導。教師在課堂上很好地發揮了主導作用,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真實體現了學生從讀得磕磕絆絆,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