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震驚世界的歷史事件 1840到2022大事年表 中國歷史十大輝煌事件 比較有名的歷史事件 中國歷史大事件一覽表
人在地球生存了幾百萬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化。人們的智慧越來越發達,人類能發明和制造物品,也提高了人類生活的質量。那么人類史上,都發生過哪些大事件或者發明?下面我將收集出最全了世界歷史大事件年表。
世界歷史大事件年表
200萬年前,人類進入打制石器的舊石器時代。
100萬年前,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技術。
2萬年前,人類發明弓箭。
1萬年前,人類進入定居農業社會。
前7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陶窯及模制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制造、冶金術、酒醋制造、顏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蘇打制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六十進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發明十進制,整數和分數計算法,三角形和圓面積計算法,脊李正方角錐體和錐臺體積計算法;發明防腐劑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倫人能解兩個變量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國用蠶絲織絲絹。
前1200年,中國殷商青銅(銅錫合金)冶鑄技術已達成熟階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時代。
前770年,中國已會鑄鐵。
前722年,中國開始用干支記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記載了磁石。
前7世紀,巴比倫人發現日月食循環的沙羅周期。
前611年,中國有彗星的最早記錄,即后來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紀,希臘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發現琥珀摩擦生電,發現磁石吸鐵現象。
前6世紀,希臘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發現了無理數,提出了地球球形說,研究了音律。
前6世紀,印度人計算出2的平方根為1.4142156。
前594年,希臘梭倫改革,確立民主政治,制定憲法,工商業興起。
前551年,孔子誕生。
前5世紀,希臘的德謨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論,認為萬物是由大小和質量不同、運動不息的原子組成。
前5世紀,中國的《周禮》中記并模載了用金屬凹面鏡從太陽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戰國時代。
前462年,希臘巴門尼德、芝諾等埃利亞學派指出在運動和變化中的各種矛盾,提出了飛矢不動等有關時間、空間和數的芝諾悖論。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發現小孔成像。
前4世紀,希臘亞里士多德對數學、動物學等進行綜合研究,在《天論》一書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說。認識到聲音是由空氣運動產生的。發表《動物自然史》等書,記載有500多種動物,第一次把生物學置于廣泛觀察的基礎之上。
前4世紀,希臘的菲洛勞斯提出中心火說,是日心說的萌芽。
前4世紀,中國的莊子(前369-286年)中記載了鉆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 “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的觀點。
前35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甘德、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紀,希臘歐幾里德發表 《幾何原本》13卷。
前3世紀,希臘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發現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發明阿基米德螺旋。韓非記載司南。
前285年,埃及國王托勒密2世即位,獎勵保護學術。
前258年,希臘埃拉西斯特拉托最早從事比較解剖學和病理解剖學。
前250年,中國戰國末年《韓非子》櫻蔽遲一書中有用“司南”識別南北的記載。
前245年,希臘的克達席布斯在埃及亞歷山大發明壓力泵、氣槍等。
前230年,希臘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測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221-前206,秦朝。
前221年,中國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其體制沿用到20世紀。
前206-公元220年,漢朝。
前2世紀,劉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記載用冰作透鏡,用反射鏡作潛望鏡。
前2世紀,中國西漢用絲麻纖維紙。
1世紀,希臘希龍(Hero,62-150)發明蒸汽旋轉器和熱空氣推動的轉動機,這是蒸汽渦輪機和熱氣渦輪機的萌芽。發明虹吸管。
1世紀,羅馬普利尼的百科全書《博物學》問世。
1世紀,中國的《漢書》記載尖端放電。
100年,希臘尼寇馬寫《算術引論》一書,此后算術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稿皮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滑動可查看表格全部內容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嘩敬慎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臺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占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亂敬》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我從周朝開始。
夏商遷都較多,不方便說,商朝在中期由盤庚遷都于殷(河南安陽),直到滅亡是,都城都是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討伐紂王,滅商,史稱“武王伐紂”。
于是周朝建立,建都鎬京(西安),史稱西周。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由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于是少數民族犬戎攻入鎬京,殺周幽王,西周滅亡。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遷都洛邑(洛陽),史稱東周,周王室到此已無實權,于是列國紛爭,歷史進入春秋時期。
公元前476年歷史進入戰國時期。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占洛邑,東周滅亡,周朝到此也正式宣告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自稱“始皇帝”,他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耐猛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漢爭霸。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劉邦于洛陽稱帝,是為漢高祖,后來定都長安(西安)。
公元前8年,西漢外戚王莽在長安建立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是為光武帝,后來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公元220年,曹丕篡位,建都洛陽,史稱“曹魏”,東纖纖漢滅亡,三國開始。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建都成都,史稱蜀漢。
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定都建業(南京)。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公元263年,魏滅蜀。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曹魏滅亡。
公元280年,西晉滅吳,三國結束。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西晉遷都后的都城長安,西晉結束。
公元317年,西晉瑯琊王司馬睿于建康(南京)稱帝,東晉開始。
歷史進入“東晉十六國”。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篡位,建立劉宋政權,定都建康(南京)。
南北朝開始。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北魏于386年建立,都城在平城(大同)}
公元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公元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公元581年 楊堅篡位,北周滅亡,隋朝建立,定都長安,北朝結束
公元589年 隋文帝楊堅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公元605年 隋煬帝開始開通大運河
公元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公元618年,李淵攻占長安(西安),建立唐朝,定都長安(西安),隋朝滅亡
公元627年--649年 唐太宗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公元713年--741年 唐玄宗開元盛世
公元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公元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后梁,定都東京(開封),唐朝滅亡,五代開始
公元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公元960年 陳橋兵變,北宋建立,建都東京(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公元979年 北宋統一,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公元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公元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定都興慶(銀川)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公元1069年 北宋王安石變法
公元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后建都中都(北京)
公元1125年 金滅遼
公元1127年 金軍攻占東京(開封),俘虜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宋高宗于建康(南京)稱帝,南宋開始,后來南宋定都臨安(杭州)
公元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
公元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公元1227年 蒙古滅西夏
公元1234年 蒙古滅金
公元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定都大都(北京)
公元1276年 元滅南宋
公元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公元1368年 明朝建立,建都應天(南京)明朝大將徐達率軍攻占大都,元亡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公元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公元1581年毀畝仿,張居正輔佐明神宗實行一條鞭法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公元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清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占京師(北京),明亡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
公元1662年,明朝舊將鄭成功 *** 。
公元1684年,清朝 *** ,設置臺灣府。
公元1685、1686年,對沙俄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公元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公元1696年,昭莫多戰役 ,康熙擊敗葛爾丹
世界歷史是一項很大的范疇,應分為諸多部分來了解。
如果是運罩比較枯伍經典的沒悄或事件:
http://wenku.baidu.com/view/ca5c84eb6294dd88d0d26b8a.html
1、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后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2、隋滅陳之戰
隋滅陳之戰是南北朝末期的統一戰爭。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權臣楊堅于隔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
在安定內部、解決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開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統一戰爭中,隋文帝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統率水陸大軍50余萬,攻滅江南陳朝的大規模渡江作戰。
此役逼降陳后主臘禪陳叔寶,陳亡。并陸續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統,成功結束紛亂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3、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位于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
崖山海戰直接關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后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后,趙宋皇朝的隕落,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
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有人認為這場海戰標志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提出了“崖山之后無中華”的說法。
崖山海戰使得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態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正是因為宋朝嘗試放棄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所以才會在軍事上持續弱勢。在冷兵器時代的東亞季風區,集權農業帝國或許是文明延續的最優選擇。
4、清兵入關
清兵入關是指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滿洲貴族殲局姿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擊敗李自成、攻占京師(今北京)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的歷史事件。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七日,滿洲貴族調滿、蒙、漢兵,幾乎傾巢出動,由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南下。
此次清軍的行軍路線,仍采用氏絕過去入關侵明的者路,即繞過山海關,由長城突入。四月十五日,清軍進至翁后(今遼寧阜新附近),接到鎮守山海關的明遼東總兵吳三桂的“乞師”書,立刻改道向山海關進軍。
山海關,依山臨海,形勢險要,是明長城東部的”個重要關口。吳三桂在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時,他已率精銳入山海關,李自成曾對其招降,不允,雙方發生激戰。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順軍數干騎兵進逼山海關西羅城下,城北翼一支明軍起義歸順李自成,山海關城陷在即。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疾馳至山海關,吳三桂開關迎入。在吳三桂與清兵兩軍合力下,李自成起義軍寡不敵眾,只好撤退,于是山海關大門洞開,清軍大批進關馳入中原。同年十月清朝定都北京,隨后逐漸建立了對全中國的統治。
5、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秦滅六國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隋滅陳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崖山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清兵入關
參考資料來源:——武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