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紅光電子管廠歷史?東郊記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代號773廠,106信箱)。2009年,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中的原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并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那么,成都紅光電子管廠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紅光電子管廠己經多次改制更名了。我知道一點,不知LZ想具體問些什么?
現在還有個軍品分廠存在,其它的都已破帶此產清算完畢。另,原紅光電子管廠廠址正在改建猛行團為"成都東區音樂公園",預計明年枝橘5月開園。
府河以東、沙河之濱約16.4平方公里的建設路區域曾被稱為成都的東郊。
如今,這里高樓林立,住宅小區連片,商廈、商城鱗次櫛比,美食街、娛樂城星羅棋布,白晝車水馬龍,夜晚霓虹閃爍。東郊儼然是大都市的一角。但一二十年前這里卻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口眾多而不顯繁華,建筑成片卻盡是廠房;街道雖寬,但上下班高峰之后則顯得冷清,唯有路邊冒著熱氣嗤嗤作響的蒸汽管和遠處偶爾傳來的氣錘聲,昭示這里并不寂靜,而是一塊充滿火熱激情的土地。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東郊還真是一片人口稀少的寂靜原野,除了沙河畔的筒車吱吱呀呀地車著水之外,收入人們眼簾的只有成片的農田和起伏不平的荒野——作為東山的余脈,東郊一帶自古以來便是農人的天地。
然而有一天,這塊土地的寧靜被打破了,現代工業文明的車輪首次行進到了這里。從“一五”期間開始,國家便陸續在這里建設起一座座嶄新的工廠,其中包括屬于156個重點項目的軍工企業。一夜之間,東郊不僅熱鬧起來,而且一下子從農耕社會步入了工業文明的門檻。廠房、煙囪在昔日的田園上拔地而起;機器轟鳴代替了古老水車吱吱呀呀的聲音。東郊成了成都著名的工業區域,它曾經是那么神秘而神圣,許多年輕人以能進入東郊企業當工人為自豪,不少家庭以有人在東郊工作而榮耀。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二環東外側建設南支路4號
是國敏并家襲并音樂產業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拍拿跡、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園區、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名單
東郊記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代號773廠,106信箱)。
2009年,成都市利用東郊老工業區豎旅中的原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舊址,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并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
2009年5月,成都傳媒集團與中國移動通信四川有限公司簽約,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入駐東郊記憶。
2010年底,東郊記憶改造工程開始施工,為完整保留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建筑的特色,同時把各種構造復雜的廠房改造為商業用建筑,項目聘請了國內知名設計師劉家琨做項目總設計師,并匯集了國內知名建筑師對園區內部分單體建筑進行專項設計。
2011年9月29日,東郊記憶正式開園運營。
2012年11月1日,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正式升級更名為東郊記憶,由音樂為主題的“慧纖答音樂產業聚集園和音樂文化體驗園”定位,調整為前慧“一基地、多名片”。
東郊記憶成為 *** 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成為對接現代化、國際化的成都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2015年11月27日,創意向東·e起來——東郊記憶·互聯網創意產業園啟動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東郊記憶舉行。
十、山西省 太原市是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國家級老工業基地,五十年代蘇聯援建我國“156項”,就有11項在太原。 1.山西柴郵機廠 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一五”期間 ...十、山西省
太原市是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國家級老工業基地,五十年代蘇聯援建我國“156項”,就有11項在太原。
1.山西柴郵機廠
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是“一五”期間由蘇聯援建的156
項重點工程之一,隸屬于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兵工局,是國家150系列、大功率、高速柴郵機唯一生產廠。
2.太原第二熱電廠
籌建于1956年是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3.太原制藥廠
太原制藥廠是我國“一五”計劃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由前蘇聯援建而成。它曾與另外三家藥廠并稱為中國制藥業的“四大家族”。
4.山西潞安洗煤廠
5.大同鵝毛口立井
前身是一九五六年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鵝毛口二號井,當時由115地質勘查隊提出精查報告,北京煤礦設計隊設計,年生產能力150萬噸。后因中蘇關系變化和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下馬停建。
6.大同市焦煤礦有限責任公司
其前身曾是1956年原蘇聯援建我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我公司地質儲量豐富,地質結構簡單,便于開采,現開采的一號井井田面積5.4平方公里,可采儲量9916.4萬噸,服務年限90年。
以上就是成都紅光電子管廠歷史的全部內容,1983年12月17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條黑白顯像管生產線,在四川紅光電子管廠正式投產。這條生產線可以年產50萬只14英寸、17英寸的黑白顯像管,標志著我國在顯像管行業擁有了自主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