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武漢特色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旅游線路 武漢三大名勝古跡 武漢十大文化特色 武漢歷史文化底蘊
武漢的名勝古跡有黃鶴樓、起義門、大余灣、歸元寺、晴川閣、古琴臺、古德寺、楚望臺、長春觀等。具體介紹以下幾處名勝古跡:
1、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答告悄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2、起義門
武漢起義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起義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辛亥革命的歷史見證和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起義門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距今700多年歷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后,迅速控制中和門,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掀開中國近代史新的一頁。
3、大余灣
大余灣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友旅南距武漢城區68公里,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余灣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大余灣為核心的油菜花海,向前后延伸了有十多里距離,面積3000畝。
4、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清渣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跡、國家AAA級景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游景觀之一。
5、楚望臺
楚望臺,位于武昌起義門東面山崗上,國家AAAA級景區。楚望臺位于武昌梅家山,今起義門左側山岡。元朝末年,朱元璋進軍武昌,曾駐蹕梅亭山,在此聞報得第六子,高興地說:“子長,以楚封之”。
朱元璋當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封第六子朱楨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楨就藩武昌,在梅亭山樹立分封楚王的御制碑文,并建“封建亭”。朱楨不忘父皇之恩,常在此遙望帝京,故又建“楚望臺”。
參考資料來源:-黃鶴樓
參考資料來源:-起義門
參考資料來源:-大余灣
參考資料來源:-古琴臺
參考資料來源:-楚望臺
武漢名勝古跡有黃鶴樓、歸元寺、晴川閣、古琴臺、古德寺等。
1、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屢毀屢建,現在的黃鶴樓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偉壯觀、古樸典雅,是武漢市的標志建筑,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2、歸元寺
歸元禪寺,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位于武漢市漢陽翠微街西端。為清順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師興建。
歸元禪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羅漢堂三組主要建筑,占地面積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經樓,是一座兩側五開間的樓閣式建筑,高約25米,頂為大脊,魚角搬爪,飛栱飛檐,古樸玲瓏;當面為四柱通天,雙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筑精巧壯觀,金碧輝煌。
這里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較多的一個佛寺。
3、晴川閣
晴川閣坐落在武漢市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黃鶴樓夾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也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名晴川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其名取自唐代詩人崔顥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有”,有“楚四名樓”之譽。因與對岸黃鶴樓隔江對漏悄峙,相映生輝,被稱為“三楚勝境”。
該閣自創建以來,幾經興廢。現存建筑是1983年依據清末晴川閣的歷史照片及遺址范圍進行復建的。復建后的晴川閣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筑和禹碑亭、荊楚雄風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回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筑組成。整個樓閣分上下兩層,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楚人依山就勢筑臺,臺上建樓閣的雄奇風貌。
4、古琴臺
又名俞伯牙臺,位于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鐘子期能識其返州渣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后,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后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跡州筑臺以紀念。
古琴臺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麗,幽靜宜人,文化內涵豐富。是武漢的著名音樂文化古跡,也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文物其一。
5、古德寺
古德寺創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1921年始建現有的大雄寶殿。后來發展成為占地兩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禪寺”。
寺內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佛教文物和宗教設施全部被毀。古德寺作為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進行了全面的修復,恢復其古樸莊嚴的原貌。
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圓通寶殿。此殿仿照緬甸阿難陀寺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濃郁異域建筑風格的、裝飾精美華麗而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寺廟,為漢傳佛教唯一、世界僅存兩座此類風格的佛教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歷史價值。
圓通寶殿為單層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內空高16米,可容百人,其宏大寬綽也是其他漢傳佛教的大雄寶殿所鮮見的
歸元寺(培辯以108羅漢出名)、古琴臺(鐘子儀摔琴謝知音的地御中清方)、晴川閣
黃鶴樓(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龜山、蛇山、紅樓(武昌起義地點)、長春觀鎮前、東湖、楚天臺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施洋烈士墓
武漢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有名勝古跡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有1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及市級重點文高畝物保護單位156處。著名歷史景點有:
1、黃鶴樓:
相傳創建于三國吳黃武年間,后歷代屢建屢毀,僅從今黃鶴樓內展覽的根據各種資料制作的模型,就可見昔日的盛況;寬游
2、琴臺: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相傳古時伯牙在此鼓琴,鐘子期能識其音律,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筑臺以資紀念;
3、歸元寺:
在漢陽翠微街西端,是武漢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寺內佛教傳統建筑眾多,其中五百羅漢慎念銷堂內的人物塑像各具風采,栩栩如生;
4、紅樓: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即在此組成革命軍政府;
5、長春觀:
長春觀位于武昌大東門外,蛇山尾部即為雙峰山南麓。傳為元代長春演道主教真人邱處機修煉之處。
武漢的名勝古有哪些
武漢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自然也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跡。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處較為知名的景點。
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的蛇山上,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建筑之一。它始建于唐代,歷經數次的毀建,如今已成為了湖北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黃鶴樓的主體建筑高達五層,整個建筑群占地約33000平方米,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氣勢,十分壯觀。登上黃鶴樓,可以一覽江城武漢的美景,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
古琴臺
古琴臺位于武漢市市中心正團此區域的蔡鍔路上,是一個集傳統文化、風景觀賞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景區。
這里曾是古代著名音樂家文君操的故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舉迅要宣或悄傳陣地之一。在古琴臺內,游客可以聽到由世界各地來的音樂愛好者演奏古琴,感受到藝術的獨特魅力,也可以品嘗到各種美食,放松身心。
黃鶴樓公園
黃鶴樓公園位于黃鶴樓山下,占地面積約140公頃,是一個以文化旅游為主題的綜合性公園。
這里有著壯麗的山水風光,以及古老的碑刻、文物和歷史文化遺跡,十分值得一去。此外,在公園內還有著不少的娛樂活動,如游船、劃船、垂釣等,可以讓游客盡情欣賞美景的同時享受到不同的樂趣。
總結
武漢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遺產的城市,黃鶴樓、古琴臺和黃鶴樓公園都是其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區。來到武漢旅游,不僅可以領略到江城的美景,體驗到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可以享受到各種不同的娛樂活動,讓您度過一個難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