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歷史上的鋼鋸嶺戰役,血戰鋼鋸嶺的真實歷史

  • 歷史
  • 2023-05-11
目錄
  • 鋼鋸嶺戰役簡介
  • 鋼鋸嶺戰役
  • 鋼鋸嶺是硫磺島戰役嗎
  • 鋼鋸嶺戰役傷亡
  • 鋼鋸嶺戰役地點

  • 鋼鋸嶺戰役簡介

    血戰鋼鋸嶺中的戰役是以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的沖繩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里的主人公原型德斯蒙德·多斯·托馬斯沒談指(1919年2月7日 - 2006年3月23日)是第一個因良心拒服兵役而獲得榮譽勛章的美國人他是一名美國陸軍下士(在他榮獲榮譽勛章時軍銜是一等兵)服役于美軍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醫療分隊,1942年4月多斯自愿入伍,他拒絕在戰場上殺死任何一個敵人士兵或隨身攜帶武器。雖然在太平洋戰侍團場上戴枯配斯蒙德·道斯從未有過任何殺死敵人的記錄榮譽,但在多次戰役中無任何武器的情況下救助多名傷員,使許多因無法得到救助而面臨死亡的士兵得以幸存。

    鋼鋸嶺戰役

    最近美國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熱映,引發了人們對于太平洋戰爭中沖繩島之戰的濃厚興趣。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本月8日上映的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看過的觀眾應該知道這是根據真實戰役改編的,那么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究竟是哪般?這就為你介紹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真實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介紹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

    戴斯蒙德·道斯的檔案上有拒絕服兵役的“黑歷史”,可是他又主動報名參軍,因為拒絕使用武器,曾被送上軍事法庭,結果卻又在戰場上赤手空拳挽救了75個戰友而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親自授勛……要不是“有圖有真相”,歷史上確有此人、確有這些事,估計大家會覺得這是個有想象力的編劇編出來的故事。

    如今,隨著好萊塢大片《血戰鋼鋸嶺》的上映,這個故事的原型人物戴斯蒙德·道斯再次被世人關注。

    《血戰鋼鋸嶺》是大腕兒梅爾·吉布森沉寂十年之后的導演新作,這部電影于11月4日在北美上映,贏得一片叫好之聲,被認為是即將到來的頒獎季的熱門影片。

    通過該片,大無畏的人類精神又在銀幕上大放光彩。主人公達到了神一樣的高度,帶來了天國般的溫暖救贖,但是,他卻并不是偽神,而是真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達到神一樣的高度的人——戴斯蒙德·道斯的傳奇故事。

    血戰高慧鋼鋸嶺男主原型

    血戰鋼鋸嶺男主原型

    中含正文名:戴斯蒙德·道斯

    外文名:Desmond Thomas Doss

    國 籍:美利堅合眾國

    出生地: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

    出生日期:1919年2月7日

    逝世日期:2006年3月23日

    職 業:軍人

    信 仰:

    __

    服役部隊:第77步兵師 第307步兵醫療分隊 1營 B連

    參加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島戰役 萊特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

    勛章:榮譽勛章 銅星勛章(2枚) 紫心勛章(3枚)

    配偶:Dorothy (nee Schutte) Doss (m. 1942–1991),

    Frances (nee Duman) Doss (m. 1993–2006)

    戴斯蒙德·道斯生平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一個敵人,而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勛章的美國軍人。道斯1919年2月7日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道斯是一名木匠,母親名叫伯莎(奧利弗)·道斯。

    道斯在戰爭期間服役于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1945年,他所屬的部隊接到的命令是進攻當時位于沖繩島的鋼鋸嶺——一個400英尺高,近乎垂直的懸崖。

    沖繩島戰役有“鐵暴雨”之稱,這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沖繩島僅僅40平方公里大小,平均每平方公里至少傷亡4500人,平均每2個人就要殺死1名敵人,是公認的歷史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在沖繩的戰斗結束數星期后,美軍得以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及長崎,最后導致日本投降。

    手無寸鐵的道斯就來到了這片戰場上,在這片不到40公里的島上,遍布日本人設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當美軍剛談念悔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道斯卻在全軍退回山腳的情況下,獨自留在了山崖頂上。

    一個人面對日軍以及漫天炮火,一次又一次沖入,將戰友拖出來,再在懸崖邊,用自己發明的方式把隊友綁好,放下山崖,“ONEMORE”(再救一個),道斯的心中只有這個聲音,這個信仰讓他一人在彈火中救出了75人。

    之后,道斯說:“戰場上遍布著尸體。我不能把我的兄弟們留在戰場,他們知道,只要我能,我一定會照顧他們,一定會帶他們回家。”

    事實上,道斯也是那樣做的,有一個士兵,雙腿被炸斷,胸部中彈。在其他軍醫已經放棄他時,道斯硬是把他拖到了后方,最后這個士兵生存了下來,活到72歲。而在電影中,他甚至還救出了幾個受傷的日本兵。

    一天就救出了75人,使道斯成為英雄,而事實上,在那致命的一場戰斗之前,道斯已經救了很多人,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擊中。但他只是隨便包扎了一下,就又返回戰場,當他的左臂被手榴彈擊中,他依然憑借自己的毅力走回救治站。

    后來他的左腿被手榴彈炸斷,他無法行走,只好被戰友用擔架抬回后方,但當他看到比他更嚴重的傷員后,就從擔架上滾下,將救治的機會先讓給其他人。

    道斯的英勇贏得了戰友們的極大尊重,他甚至成了大家的“保護神”,在戰斗之前,隊友們甚至要求先讓道斯為大家祈禱。道斯的英雄行為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1945年11月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為道斯親自授勛,道斯由此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拒服兵役,沒有任何殺死敵人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只有三人獲得此特殊表彰(另兩個分別是托馬斯·貝內特和約瑟夫·拉波因特)。

    導演梅爾·吉布森在采訪中曾提及:“他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簡直是英雄主義的頂峰。”當信仰與戰爭糾纏在一起時,會是世間最難解的問題,但是,《血戰鋼鋸嶺》不是在討論宗教,而是在講一個人內心的強大,這個人因為堅持著不愿去屠殺別人的信念,而有了一段不同于別人的傳奇。

    在這個不可摧毀的精神內核下,美國主旋律的高昂宏大找到了一個堅實的基點。道斯的光芒是透過銀幕一點點地散發出來的,他的成長帶著家庭矛盾和時代的印記,他參軍在軍營也是“問題士兵”,與高層進行著不卑不亢的對峙,但是,當他轉身沖向槍林彈雨的時候,他的那個始終被嘲笑的信仰卻成為神跡——神不是用來祈禱和稱頌的,更是用來行動的。

    雖然李安導演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揭開了美國社會英雄夢虛偽的一面,但是,不得不承認,看了《血戰鋼鋸嶺》,還是會讓人被深深打動,讓那力量在心間駐留。

    沖繩島戰役,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

    《血戰鋼鋸嶺》的結尾將道斯定格在英雄的一幕,之后就是他和妻子多蘿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妻子1991年因腦癌病逝。但實際上,道斯飽受戰爭創傷,并不是只在最后腿部受了重創而已。

    據悉,道斯在沖繩島戰役中四次負傷,一次戰斗讓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后來因為肺結核而在1946年離開部隊。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

    受傷病所困,道斯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和妻子就生活在佐治亞州的小農場,兩人生有一個孩子。在多蘿西去世后,道斯又與弗朗西斯·杜曼結婚,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電影中,道斯與妻子一見鐘情,還因此獻血,事實上,這是把兩件事合在了一起,如前所講,道斯去獻血是因為他在廣播中聽到呼吁大家為一位遭遇車禍的人獻血,不過,導演梅爾·吉布森表示,道斯對多蘿西確實是一見鐘情。

    “據我所知是這樣的。這么安排也有點是為了道斯——他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點孤注一擲,并且有另一種精神引領著他。這一點沒法分析也不好形容,感覺他有點超脫:潛意識和精神上的行為比較多,差不多是這樣。我喜歡這樣的故事,特別是這些在艱苦環境中平凡卻偉大的人和事。”

    2004年,一部名為《良心拒服兵役者》的紀錄片拍攝完成,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道斯,他的故事還曾被出版成書,不過道斯生前對于將其故事拍成電影比較謹慎,他認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為和平犧牲自己、已經長眠在土地里的戰友。

    如果一定要拍成電影,他希望把他的故事交給有能力的、可以值得信任的、理解他的電影人手里,最終,在他逝世十年后,梅爾·吉布森將其搬上銀幕。

    扮演道斯的安德魯·加菲爾德說扮演這個角色,是對自己的救贖,因為道斯擁有一個美麗的靈魂,他是個內心干凈的、純粹的、簡單的鄉村男孩:“對我來說這就像是獲得救贖,因為我只能夢想成為這種孩子般的人。”

    梅爾·吉布森也認為,觀眾無需更多考慮道斯的宗教信仰,而應對戰爭、對生命的本質深思,“戰爭是件悲慘的事情,但戰爭還是會不斷重復上演。這部電影中,大家可以看到,在戰爭面前人類的靈魂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我覺得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思考,這也是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

    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

    道斯為什么不拿任何武器上戰場?

    電影《血戰鋼鋸嶺》真實還原了二戰期間一位美國二等兵的“牛人牛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活著接受ConscientiousObjector榮譽的人。

    所謂的ConscientiousObjector,就是因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過拒絕拿任何武器。

    于是,“牛人”獲準以醫療兵身份不攜帶任何武器奔赴戰場,最終憑借勇氣與智慧挽救75人性命,獲得由杜魯門總統親手頒發的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在世界軍事歷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死亡人數超16萬的沖繩島戰中,戴斯蒙德·道斯手無寸鐵,憑借心中的信念活了下來。

    加菲飾演美國二戰英雄DesmondDoss,事跡每每感動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絕帶武器上戰場,拒絕,被稱為懦夫,也上過軍事法庭。

    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戰”:救人。經常在戰場上冒著炮火,奮力救助受傷的戰友,一救幾十人甚至更多,即使這讓他多次受傷。

    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被授予勛章

    《血戰鋼鋸嶺》鋼鋸嶺是什么地方,在戰爭中起到什么作用?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里面更詳細的展示了日本人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挖的盤絲洞。在鋼鋸嶺日本人也是這么干的。所以美國人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

    于是多斯和另外兩位士兵一起用貨網做了一個簡易的攀巖的道具。而這個道具在電影中多斯到戰場時候已經有了,而且還相當的完整,但現實中,這個攀巖的道具十分的簡陋。

    《血戰鋼鋸嶺》道斯救援日本兵?

    這一段是在紀錄片里道斯的戰友的描述。當然了,這位戰友因為政治正確,他的用詞非常小心,說得很含糊。

    一會說的是日本士兵威脅了道斯,一會說只是看見了某個日本兵有美國式包扎。而且道斯因為大愛嘛。等等等等。但是至于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至今還是一個小秘密。

    通過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可以知道,雖然從不曾持槍,但是英雄總有相似之處,戴斯蒙德·道斯將__作為信仰,但是他和不曾是別人的信仰呢?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感受更多震撼!

    鋼鋸嶺是硫磺島戰役嗎

    1.血戰鋼鋸嶺真實事件是什么揭秘 道斯歷史

    改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重的真實事件。

    電影真實還原了二戰期間一位美國二等兵的奮勇救人事件。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活著接受Conscientious Objector榮譽的人。所謂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就是因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他愿巧核服兵役,只不過拒絕拿任何武器。

    戴斯蒙德·道斯獲準以醫療兵身份不攜帶任何武器奔赴戰場,最終憑借勇氣與智慧挽救75人性命,獲得由杜魯門總統親手頒發的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戴斯蒙德·道斯(De *** ond Thomas Doss)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多斯(William Thomas Dos)是一名木匠,母親名叫Bertha E. (Oliver) Doss(伯莎(奧利弗),多斯)。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間戴斯蒙德·多斯拒絕接受攜帶武器和在戰場上殺死敵人,在軍中被其他人視為異類和懦弱份子。

    擴展資料

    加菲飾演美國二戰英雄De *** ond Doss,事跡每每感動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絕帶武器上戰場,拒絕,被稱為懦夫,也上過軍事法庭。

    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戰”:救人。經常在戰場上冒著炮火,奮力救助受傷的戰友,一救幾十人甚至更多,即使這讓他多次受傷。

    由此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拒服兵役,沒有任何殺死敵人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戴斯蒙德·多斯在戰爭期間受傷過三次,在被確癥為肺結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離開部隊。

    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參考資料來源:-血戰鋼鋸嶺

    2.如何評價血戰鋼鋸嶺

    評價:

    《血戰鋼鋸嶺》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既極度寫實更飽含詩化的美學風格,在慘烈中努力營造出純擾一份崇高之美。同時,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渾然一體地展現出極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影片雖然大篇幅渲染了極為慘烈血腥的戰斗場面,但同時擅長以細膩動人的鏡頭語言著重刻畫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出一做寬旦個兇殘殺戮和至善拯救并存的現實圖景。該片按照敘事風格大概分割成兩個部分,雙重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視覺沖擊和靈魂滌蕩。

    《血戰鋼鋸嶺》摒棄了眼下最熱門的手提攝影,反而采取了非常老式的戰爭片的拍法,固定攝影機、固定鏡頭、客觀視角,雖然場景不過幾個陣地,但是卻把戰場的殘酷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是一部關于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成功地將優雅與恐怖融合在一起。

    擴展資料:

    劇情簡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不愿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著其他戰士們的排擠。盡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戰友。

    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一人沖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一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跡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3.鋼鋸嶺這個真實嗎

    戴斯蒙德·道斯(De *** ond Thomas Doss)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多斯(William Thomas Dos)是一名木匠,母親Bertha E. (Oliver) Doss(伯莎·奧利弗·道斯)。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間戴斯蒙德·道斯拒絕接受攜帶武器去,在軍中被旁人視為異類和懦弱份子。戴斯蒙德·道斯嚴格信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堅信以基督教為信仰作為武器投入到戰斗中。最終在臨近前往太平洋作戰前夕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

    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戴斯蒙德·道斯從未有過任何殺死敵人的記錄榮譽,但在多次戰役中無任何武器的情況下救助多名傷亡士兵,使許多因無法救助而面臨死亡的士兵得以幸存。

    戴斯蒙德·道斯在戰爭期間受傷過三次,在被確癥為肺結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離開部隊。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

    2006年,戴斯蒙德·道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2016年,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將在北美11月上映。演員安德魯·加菲爾德將扮演戴斯蒙德·道斯。為此講述戴斯蒙德·道斯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傳奇故事。

    2016年12月8日,《血戰鋼鋸嶺》在中國大陸首映。

    4.血戰鋼鋸嶺男主原型人物是誰 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人嗎

    德斯蒙德·道斯·托馬斯(1919年2月7日 - 2006年3月23日)是第一個拒服兵役者但卻獲得榮譽勛章的士兵,戰爭期間服役于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

    1942年4月自愿入伍。服役期間戴斯蒙德·道斯拒絕接受攜帶武器去,在軍中被旁人視為異類和懦弱份子。

    戴斯蒙德·道斯嚴格信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堅信以基督教為信仰作為武器投入到戰斗中。最終在臨近前往太平洋作戰前夕被分配到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

    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戴斯蒙德·道斯從未有過任何殺死敵人的記錄榮譽,但在多次戰役中無任何武器的情況下救助多名傷亡士兵,使許多因無法救助而面臨死亡的士兵得以幸存。 戴斯蒙德·道斯在戰爭期間受傷過三次,在被確癥為肺結核不久之后便在1946年退出服役離開部隊。

    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

    5.《血戰鋼鋸嶺》中二戰日軍戰力究竟有多強 歷史揭秘

    初期的日本軍人在國內經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由于缺少資源和武士道,日本士兵特別注重了拼刺的訓練,日本陸軍裝備雖然在國際上稍顯落后,但是對付沒什么家底的中國軍隊還是綽綽有余,初期的日本士兵可以肉搏同時對付兩三個沒受過良好訓練的中國軍人,整體作戰素質遠高于中國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發展,太平洋戰場的重擔,使日本從中國抽調陸軍來對付來自美國的壓力,并且由于兵員的損耗和戰事的危機,日本沒有時間與能力來精心訓練士兵,使得后期日軍士兵素質急速下降。

    但初期的日軍近戰能力是國際一流的。

    6.血戰鋼鋸嶺是根據什么真實事件改編的

    改編自二戰真實事件。

    奧斯卡最佳導演、好萊塢資深影星梅爾?吉布森睽違 10 年,執導改編自二戰真實事件的電影──《血戰鋼鋸嶺》。故事描述美國陸軍戴斯蒙德·道斯因信仰拒絕拿槍上戰場,在軍隊只能協助軍醫,而被看不起與百般刁難;結果,他手無寸鐵,在沖繩島戰役中成為了拯救 75 人的英雄,是史上第一位獲頒榮譽勛章的反戰人士。

    真實故事刻劃出人性在戰場上的重量,讓梅爾?吉布森說什么也要重拾執導筒,以這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回歸影壇。然而 10 年的時間并不短,好萊塢產業已不如以往,無論是拍攝資源、預算或電影類型都受限不少,讓梅爾?吉布森重新適應了一番。

    尤其他向來不屑超級英雄電影,這次的拍片經驗更加感受到好萊塢的不公,讓他十分感嘆:「拍電影的自然規則已經改變了,除非電影中有人穿著緊身衣,或翻拍一些漫畫的東西,不然你根本拿不到雄厚的預算與時間。」

    7.血戰鋼鋸嶺是根據什么真實事件改編的

    信仰能改變什么

    如果沒有真實色彩的基色,那么其實《血戰鋼鋸嶺》看起來更像是一部以戰爭為引夸張的布教電影,但一切因其真實而不同,那源于信仰的堅守在修羅鼻地獄中誕生的生命奇跡,不僅對反戰以深刻的著點,更作出了對信仰真摯的詮釋。

    一個不愿拿槍上戰場的士兵卻在戰后榮獲榮譽勛章的故事,乍聽起來不經令人感覺尤為荒誕,但梅爾·吉布森卻以此為切入,將那段本已被塵封于歷史的傳奇,化作了這部感人至深的《血戰鋼鋸嶺》。因出于對宗教虔誠的信仰和過往所留下的陰影,電影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拒絕觸碰任何武器,卻又因對祖國的一腔熱血報名參軍,遇上了這樣的士兵,相信所有人都會如電影中他的上司那樣啼笑皆非,在軟硬兼施勸其離開軍隊無果后,也只能讓他作為一名如其所愿的醫療兵上了戰場。

    就前段鋪墊來說,電影為了營造親情、愛情、友情,又要突顯男主戴斯蒙德信仰的堅定,不免耗費了過多的時間,使觀感上稍顯冗長,但隨著戰爭的來臨,透過沖繩時看著敗陣下來的殘軍到直面戰爭的作戰,電影也開始發力,步步為營的將戰爭的殘酷無情以極佳的渲染,一部好的戰爭佳作,永遠不在于有著多么宏大的場面,更不是讓人去熱血沸騰,而恰正如這部電影所呈現的觀感,為人如坐針氈感受著在戰爭面前個人的渺小與人性的泯滅,而這時的戴斯蒙德宛若一道微弱卻又永不熄滅的微光,照亮驅散已戰爭的陰霾。

    真實的奇跡遠比電影本身來的更為震撼,當不經令人質疑于一個并非刀槍不入的血肉之軀如何穿梭自如于戰場,挽救著一個又一個生命時,翻開歷史的真相戴斯蒙德所挽救的生命甚遠比電影中報出的數字還要更多,正是這種真實和梅爾·吉布森對于這一故事出色的還原,使電影所塑造的并不再是何般主旋律化的美式英雄,亦遠非僅止步于宗教的范疇,電影的意義更遠超于梅爾·吉布森昔日的《勇敢的心》,對生命的尊崇與敬畏,構筑了其最為有力的深度。

    信仰能改變什么?即便在今日看來,源于宗教的信仰,其實尚遠不能阻擋戰爭慘劇的發生,但當電影結尾處,在已然年邁真實的戴斯蒙德·道斯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他對信仰的執念,讓人感概或許信仰的力量并不能照亮整個世界的陰暗,但其卻能完成個體靈魂的升華,愿戰爭不起,和平永固。

    鋼鋸嶺戰役傷亡

    1、叫血戰鋼鋸嶺。

    2、慶差《血戰鋼鋸嶺》是熙頤影判絕業、麒麟影業出掘差姿品的戰爭歷史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

    3、該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并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鋼鋸嶺戰役地點

    前期一部戰爭史詩巨作《血戰鋼鋸嶺》給觀眾們們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主要是圍繞著真實的歷史人物美軍醫療兵德斯蒙德所展開的。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了解到發生在鋼鋸嶺上的戰斗是非常血腥殘暴的,日軍一次一次的瘋狂沖鋒,打的美軍是措手不及。那么歷史上的鋼鋸嶺戰役是怎樣的呢?

    沖繩是琉球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位于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兩地之間島嶼鏈的中點,距兩地各約370海里。沖繩島長約100公里,寬10余公里,總面積約為1100平方公里,跟相鄰的硫磺島相比,可算是個巨無霸。沖繩島的形狀像一條背部拱起的臥蠶,尾向日本九州,頭向我國臺灣,斜臥在東海邊緣。島上森林密布,地形崎嶇,石灰巖洞穴密布全島,尤其適合防守。

    對于日本而言,沖繩島是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關口。沖繩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全部喪失,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必先在沖繩島,所以日軍對沖繩的防御極其重視。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挑起了太平洋戰爭。在戰爭的前半年,日軍兇狂一時,橫掃東南亞。但是僅僅半年之后,戰局就被迅速扭轉了。1942年6月4日—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擊敗日本海軍南云機動部隊,一舉擊沉日軍4艘主力航空母艦,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從此以后,美軍進入戰略反攻,日軍則節節敗退。戰局發展到1944年,日軍已經處于非常不利的態勢,到1945年1月,日軍在沖繩島上的兵力為陸軍兩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加上海軍的一些警備部隊和陸戰隊,共約十萬人,統一由日本陸軍第32軍軍長牛島滿中將指揮。美軍為了打贏這一仗,則不惜血本,幾乎調用了太平洋戰區內海陸軍的大部分主力,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也輪好散參加了作戰,整個艦隊共有正規航母和護航航母34艘,艦載機2108架,戰列艦22艘,其它作戰艦艇320艘,運輸艦船500艘。部隊是美軍第10集團軍,司令官是巴克納中將,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軍(陸戰第1、2、6師)和陸軍第24軍(第7、27、77、96步兵師),第81步兵師擔任預備隊,總計約18萬人,是島上日軍兵力的兩倍。

    日軍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將可能遭到美軍進攻的前沿要地進行了要塞化。1945年1月20日,日本臘氏陸海軍共同制定的作戰計劃決定,將以菲律賓為中心的決戰(捷號作戰)改為以東中國海周邊為中心的航空決戰(天號作戰)。如果美軍試圖進攻沖繩諸島,日軍將集結陸海空全部力量,發動航空決戰,為本土決戰爭取時間。實際上,此時日軍殘存的航空兵力,戰斗力已經非常有限,尤其缺乏有經驗的飛行員,根本不足以對抗美軍。但是日軍高層卻彌漫著一種謎之樂觀,對所謂“航空決戰”寄予厚望。

    防守沖繩島的地面部隊,是以牛島滿中將為司令的日本陸軍第32軍,本來有3個師團加1個旅團,但是在1944年11月,大本營將最精銳的第9師團調往臺灣,這大大降低了沖繩守軍的實力,也嚴重影響了其士氣。4月1日,美軍正式開始,進行得異常順利,因為日軍并沒有對灘頭進行炮擊,也沒有從坑道里出來反擊。主要的戰斗發生在島嶼的南部。美軍向南進攻,矛頭指向首里城,終于遇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鋼鋸嶺”的戰斗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美軍需要用炸藥包、噴火器,逐個干掉日軍的暗堡、洞穴和坑道,舉步維艱,傷亡慘重。但是日軍的愚蠢,幫了美軍一個忙。

    以32軍參謀長長勇中將為代表的一大批日軍高級軍官,都認為躲藏在地洞里面,像老鼠一樣流竄是很不榮譽的,強烈要求來一次決定性的反攻。5月4日,日軍涌出坑道,發動“萬歲沖襪銷鋒”,全面反攻,結果暴露在美軍優勢的火力之下,損失慘重,尤其是炮兵損失過半,被迫于次日退回原來的防線。這次送死一般的反攻使日軍大傷元氣。

    4月5日,日本海軍發動“菊水一號”作戰,把壓箱底的寶貝也拿了出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率領一些驅逐艦和巡洋艦,向沖繩島方向駛去,希望用其巨炮把美軍艦隊消滅在海灘。但是這支小艦隊很快就被美軍發現。4月7日,大和號被美軍386架艦載機輪番攻擊,中了10條魚雷和5枚炸彈,最終沉沒。3700名海軍將士葬身海底,日軍在空中和海面上自殺性的特攻作戰,典型地證明了日本高層軍國主義分子的愚蠢和冷酷,他們漠視年輕一代鮮活的生命,讓他們充當法西斯炮灰,在毫無希望的戰斗中“玉碎”。

    這樣邪惡的政權不滅亡,只會給日本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的災難。面對美軍越來越強大的攻勢,日軍漸漸難以支撐。5月22日,牛島滿終于決定主動放棄首里,全軍向沖繩島最南部的喜屋武半島撤退。29日,美軍占領首里。美軍繼續向南進攻喜屋武半島的日軍,連番苦戰,將其陣地一步步壓縮。6月18日,美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在前線視察的時候,被一顆日軍炮彈奪去了生命,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級別最高的將領。22日,美軍已經攻到眼皮子底下,日軍司令牛島滿中將和參謀長長勇中將剖腹自殺。日本守軍全軍覆沒,美軍占領沖繩島。

    此戰日軍死亡9萬余人,被俘7400人,島上居民死亡約10萬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被擊沉16艘,擊傷4艘。沖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后一次大規模兩棲作戰、在它結束之后不到兩個月,日本就吃了兩顆原子彈,然后投降了。了解這一段歷史,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晰地思考當下,展望未來。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少妇 |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西西4444www大胆无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最新无码人妻在线不卡| 国产怡春院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