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歷史人教版?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那么,七下歷史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谷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骨骼制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制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藥,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人教版歷史重點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下人教版歷史重點知識1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契丹族
(1)生活區域:游牧在我國北方的民族。
(2)建國: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有時稱契丹,有時稱遼),都城在上京臨潢府。
(3)統治: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2.黨項族 (1)生活區域: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后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
(2)建國: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3)統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
二、遼、北宋、西夏的和戰★★★★
1、北宋與遼──澶淵之盟
(1)背景:宋真宗時,澶州之戰,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宋軍擊退遼軍。
(2)內容: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給遼歲幣。
(3)評價:①“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它對宋遼兩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②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
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幸福的,雖然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努力解決這些困難后,你將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與快樂,所以我想讓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學習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樂。我搜集的《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人教版2020》,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楊堅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000多公里。
2、開鑿的目的:①加強南北交通②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第2課“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
人要想學習會七年級歷史知識,就應該先學會謙遜。我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1-5課1、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
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訓②輕徭薄賦③勤于政事④廉潔奉公⑤減輕農民賦稅勞役⑥戒奢從簡
⑦合并州縣⑧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房(房玄齡)謀杜(杜如晦)斷”,諫臣魏征(鏡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訓,重視人民的力量,搞好君與民的關系,統治者要執政為民。
貞觀之治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此句話還可用于評價“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
3、開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
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為宰相②重視地方吏治,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地方,親自考核縣令政績③戒奢從簡
4、科舉制的創立p17 (清朝1905年科舉制廢除)
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
隋煬帝——正式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擴充國學規模,設狀元。
武則天——設武舉和殿試。 唐朝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
唐玄宗——詩賦成為主要考試內容。
科舉制的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探究鄭和下西洋的條件、目的、經過、意義等,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史實,和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戚繼光抗倭背景、功績和取勝原因的學習和分析,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事件的學習,除可向學生進行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全的人格。
教學重難點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古代史上,從1368年到1644年是明朝統治時期,在這二百七十六年間,中國和世界形勢發生了劇變。明朝前期隨著統一的完成和經濟的發展,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繼續漢唐對外友好交往的做法,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千古絕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到了明朝中后期,西方開辟了新航路,開始進行殖民擴張,葡萄牙人進入了澳門,東方的日本也經歷著有分裂到再次統一的進程,這期間,日本的海盜不斷侵犯我國沿海,造成倭患,因此反侵略也成為這一時期對外關系的重要內容。
以上就是七下歷史人教版的全部內容,纏足時,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下屈,并用長布包裹,用針線縫住。 生:因為宋代盛行婦女纏足。說明了婦女地位低下,統治階級價值觀念腐朽,受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 師:5、請一位同學總結一下宋代穿衣習俗有哪些特點? 生:等級森嚴;崇尚節儉到奢侈之風盛行;受北方少數民族影響;婦女地位低下,收到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