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盲人?1,春秋末期魯國盲史官《左氏春秋》的作者“左丘明”2,19世紀美國盲聾作家——海倫凱勒,代表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3,民間二胡音樂家-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4,荷馬,寫下荷馬史詩 5,師曠 生而無目,春秋時期晉國大夫 ,那么,歷史上著名的盲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劉伯承中國十大元帥
徐白侖——盲童教育家、建筑學家,1930年生于上海。因工作勞累,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失明。改行從事寫作,創(chuàng)辦《中國盲童文學》雙月刊。
吳宓(1894-1981)——國學大師,西南師范學院教授,陜西涇陽人。文革中受盡苦難,從高處被推跌斷左腿,右目失明,左目白內(nèi)障嚴重。
陳寅恪(1890-1969)——國學大師,中山大學教授,江西修水人。晚年雙目失明。
張大千(1899-1983)——著名國畫家,四川內(nèi)江人。晚年因一雙眼網(wǎng)膜擴張視力減退,便鐫刻“獨具雙眼”、“一雙眼”等多方閑章。
徐斌洲(1912-1996)——志愿軍第49軍政委,軍事學院副政委、一機部副部長,湖北黃安人,獨眼中將。
曠伏兆(1914-1996)——鐵道兵第二政委,中將,江西永新人,眼部受過嚴重創(chuàng)傷。
王力生(1914-1999)——吉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江西吉安人,獨眼少將。
趙熔(1902-1992)——北京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云南賓川人,獨眼中將。
周純?nèi)?1905-1985)——總后勤部副政委,湖北黃安人,參加黃麻起義,獨眼上將。
石志本(1907-1975)——北京衛(wèi)戍區(qū)副司令員,湖北大悟人,獨眼少將。
李國良(1908-1983)——江西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湖北天門人,眼傷少將。
劉伯承中國十大元帥
徐白侖——盲童教育家、建筑學家,1930年生于上海。因工作勞累,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失明。改行從事寫作,創(chuàng)辦《中國盲童文學》雙月刊。
吳宓(1894-1981)——國學大師,西南師范學院教授,陜西涇陽人。文革中受盡苦難,從高處被推跌斷左腿,右目失明,左目白內(nèi)障嚴重。
陳寅恪(1890-1969)——國學大師,中山大學教授,江西修水人。晚年雙目失明。
張大千(1899-1983)——著名國畫家,四川內(nèi)江人。晚年因一雙眼網(wǎng)膜擴張視力減退,便鐫刻“獨具雙眼”、“一雙眼”等多方閑章。
徐斌洲(1912-1996)——志愿軍第49軍政委,軍事學院副政委、一機部副部長,湖北黃安人,獨眼中將。
曠伏兆(1914-1996)——鐵道兵第二政委,中將,江西永新人,眼部受過嚴重創(chuàng)傷。
王力生(1914-1999)——吉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江西吉安人,獨眼少將。
趙熔(1902-1992)——北京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云南賓川人,獨眼中將。
周純?nèi)?1905-1985)——總后勤部副政委,湖北黃安人,參加黃麻起義,獨眼上將。
石志本(1907-1975)——北京衛(wèi)戍區(qū)副司令員,湖北大悟人,獨眼少將。
李國良(1908-1983)——江西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湖北天門人,眼傷少將。
劉伯承中國十大元帥
徐白侖——盲童教育家、建筑學家,1930年生于上海。因工作勞累,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失明。改行從事寫作,創(chuàng)辦《中國盲童文學》雙月
劉伯承中國十大元帥
徐白侖——盲童教育家、建筑學家,1930年生于上海。因工作勞累,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失明。改行從事寫作,創(chuàng)辦《中國盲童文學》雙月刊。
吳宓(1894-1981)——國學大師,西南師范學院教授,陜西涇陽人。文革中受盡苦難,從高處被推跌斷左腿,右目失明,左目白內(nèi)障嚴重。
陳寅恪(1890-1969)——國學大師,中山大學教授,江西修水人。晚年雙目失明。
張大千(1899-1983)——著名國畫家,四川內(nèi)江人。晚年因一雙眼網(wǎng)膜擴張視力減退,便鐫刻“獨具雙眼”、“一雙眼”等多方閑章。
徐斌洲(1912-1996)——志愿軍第49軍政委,軍事學院副政委、一機部副部長,湖北黃安人,獨眼中將。
曠伏兆(1914-1996)——鐵道兵第二政委,中將,江西永新人,眼部受過嚴重創(chuàng)傷。
王力生(1914-1999)——吉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江西吉安人,獨眼少將。
趙熔(1902-1992)——北京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云南賓川人,獨眼中將。
周純?nèi)?1905-1985)——總后勤部副政委,湖北黃安人,參加黃麻起義,獨眼上將。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左丘明開創(chuàng)了中國史學著述風格
失明,在古今都是重要的致殘原因之一。在古代,雙目失明有“瞽”、“蒙”、“瞍”等多種叫法,單目失明則稱為“眇”,也稱為側盲,前者即大家常說的盲人。
在中國歷史上,眼有殘疾的名人很多。如先秦時著名音樂家?guī)煏纾吧鵁o目”,自稱“盲臣”、“瞑臣”。三國時被曹操稱為“天下奇才”的著名將領夏侯惇,因瞎了一只眼,人稱“盲夏侯”。曹操并不歧視殘疾人,他甚至在沒有見過面的情況下,將自己很喜歡的大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了少一只眼的才子丁儀。
五代時期的傳奇人物、后唐太祖李克用,也是一位眼有殘疾的人,因為天生少一只眼,自號“獨眼龍”。當年淮南楊行密因未見過李克用,曾派畫師假扮商人前去畫像。李克用獲悉后,想有意為難畫師,遂將畫師抓了起來,看畫師怎么畫自己。這位畫師很聰明,將李克用畫成“微合一目以觀箭之曲直”的軍事家形象,李克用看罷十分滿意,不僅放走了畫師,還給他不少賞賜。
如果談到勵志,最有名的一位盲人,當推先秦時期的史學大家、魯國盲人左丘明。
凡熟知國學者,沒有不讀《左傳》、《國語》的,這兩部先秦時代重要史書的編修者,就是左丘明。《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將之配合《春秋》作為解經(jīng)之作,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為《左傳》。
阿炳原名叫華彥鈞,1893年出生,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yǎng)。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后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并經(jīng)常參加拜懺、誦經(jīng)、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阿炳從小刻苦鉆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并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diào),一生共創(chuàng)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
阿炳的一生如戲劇般充滿情節(jié)的跌宕,在外寄養(yǎng)幾年的少年回歸生父華清和的身邊,他是叫著“師傅”來到當?shù)朗康母赣H身旁。華清和自號雪梅,精通各種樂器。阿炳勤學苦練,不久就熟練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
此刻阿炳還當自己只是個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兒。然而當他長到21歲時,阿炳突然在華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無錫城中道觀洞虛宮里雷尊殿的新任當家道士華彥鈞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賭甚至吸食鴉片。荒唐的生活帶來荒唐的結果:因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喪失對道觀的控制。流落街頭后,族人安排江陰的農(nóng)村寡婦董彩娣來照顧他。
痛苦絕望中的阿炳沒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個說唱時事,在街頭賣藝,以“瞎子阿炳”聞名的創(chuàng)作型民間藝人新生了。
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盲人的全部內(nèi)容,左丘明(盲人,左傳作者)。要離(少一只手臂,著名刺客,刺殺慶忌)。孫臏(腿部殘疾,軍事家)。司馬遷(受宮刑,歷史學家)。盧照鄰,患了“風疾”(可能是小兒麻痹癥或痳瘋病),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詩人。師曠,春秋時期著名音樂家。非常豐富,又善彈琴。孫臏奉齊王之命援趙,坐著推車行軍布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