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古代的數學著作有哪些 古代中國數學著作 中國古代十部數學著作 中國古代的數學書 中國古代十大數學名著
最著名的就是《九章算術》,比這還早的有《周髀算經》。
此外,這兩本和《海島算經》、《孫子算經》、《衡搭殲夏侯陽算經》、《綴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咐沖術》、《枝櫻緝古算經》合稱著名的《算經十書》。
1、《張丘建算經》: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約公元5世紀)現傳本有92問讓森山,比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
2、《四元玉鑒》:《四元玉鑒》是元代杰出數學家朱世杰的代表作,其中的成果被視為中國籌算發展的頂峰。是一部成坦中就輝煌的數學名著,受到近代數學史研究者的高度評價,認為是中國數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時也是中世紀最杰出的數學著作之一。
3、《數書九章》:《數書九章》是對《九章算術》的繼承和發展,概括了宋元時期中國傳統數學的主要成就,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峰。當它還是抄本時就先后被收入《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1842年第一次印刷后即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
秦九韶所創造的正負開方術和大衍求一術長期以來影響著中國數學的研究方向。焦循、李銳、張敦仁、駱騰鳳、時曰醇、黃宗憲等數學家的著述都是在《數書九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完成的。秦九韶的成就也代表了中世紀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與最高水平,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4、《九章算術》:《九章算術》確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框架,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密切聯系實際,以解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目的的風格。
其影響之深,以致以后中國數學著作大體采取兩種形式:或為之作注,或仿其體例著書;甚至西算傳入中國之后,人們著書立說時還常常把包括西算在內的數學知識納入九章的框架。
5、《孫子算經》:《孫子算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成書大約在四、五世紀,也就是大約一千五百年前,作者春碰生平和編寫年不詳。傳本的《孫子算經》共三卷。
卷上敘述算籌記數的縱橫相間制度和籌算乘除法,卷中舉例說明籌算分數算法和籌算開平方法。卷下第31題,可謂是后世“雞兔同籠”題的始祖,后來傳到日本,變成“鶴龜算”。
參考資料來源:-張丘建算經
參考資料來源:-四元玉鑒
參考資料來源:-數書九章
參考資料來源:-九章算術
參考資料來源:-孫子算經
1、劉徽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劉徽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杰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2、祖沖之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3、秦九韶
秦九韶(1208年-1268年),字道古,漢族,魯郡(今河南范縣)人。南宋著名數學家,與激蘆李冶、楊輝、朱世杰并稱宋元數學四大家。
秦九韶精研算術、詩詞、弓劍、營造之學,歷任瓊州知府、司農丞,后遭貶,1247年完成著作《數書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表述了一種求解一元高次多項式方程的數值解的算法——正負開方術。
4、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歷法著作。
5、徐光啟
徐光啟(1562.4.24-1633.11.8),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徐光啟畢生致力于數學睜棗、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明早帶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數學家
算經十書
《算經十書》是指漢、唐一千多年間的十部著名數學著作氏陵,它們曾經是隋唐時候國子監算學科(國家所設學校的數學科)的教科書。十部算書的名字是:《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唯核燃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綴術》。
宋元算書
秦指虛九韶著的《數書九章》;
李冶的《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
楊輝的《詳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楊輝算法》;
朱世杰的《算學啟蒙》和《四元玉鑒》。
我國古代數學主要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海島算經》、《張丘建算經》和《緝古算經》等五部。《九章算術》,為《算經》十書中重要的一部,是一本綜合性歷史著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扒段作者不祥,約成書于公元前一世紀。《周髀算經》,原名《周髀》,是《算經》的十書之一,為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于公元前一世紀,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歷法。唐初規定它為國子監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為《周髀算經》。《海島算經》,是中國學者編撰的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該書,本為《九章算術注》之第十卷,題為《重差》,由劉徽于三國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編撰。它被稱為實用三角法的啟春皮譽蒙著作,只是未涉及三角學中的正余弦概念。《張丘建算經》,是中國古代數學著作,約成書于公元五世紀,現傳本有九十二問。該書突出的成就,是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計算,各種等差數列問題的解決,及某些不定方程問題求解等。《緝古算握姿經》,原名《緝古算術》,是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之一,為中國現存最早解決三次方程的著作,由唐代初期數學家王孝通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