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歷史提綱?9、歷史作用:1)俄國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對俄國實現近代化目標具有積極作用;3)局限性:農民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沙皇專制制度沒發生本質性變化,近代化步伐沉重緩慢;人民群眾缺乏發基本民主權。第十五課美國內戰1、那么,九上歷史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單元 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第一單元 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一 戰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兩極”與“冷戰”
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將勝利之際,蘇、美、英三國領導人斯大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蘇聯的雅爾塔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建立在美蘇實力均衡基礎上的雅爾塔協定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 兩極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為了推行稱霸全球的戰略,美國放棄了戰時與蘇聯的同盟,轉向反共反蘇。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針對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蘇聯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稱這“華沙條約”,建立了抗衡北約的軍事政治集團。簡稱“華約”。
“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標志著東西方對峙格局的形成。
3、戰后,美國為什么要推行“冷戰”政策?(二戰后,美國確立了霸權地位,欲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稱霸世界,而共產主義制度將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礙,社會主義國家是它的主要敵人。)
4、 戰與爭霸:北約建立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宣稱,美國要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軍事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人們稱之為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冷戰的標志)。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意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九年級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
第1課:人類的形成
1、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 。
2、 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差異也已顯現出來,現代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 、 和 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 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 人類最初經歷的是 社會。氏族社會先后經歷了 和 兩個階段。 的產生標志著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到來。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 約從公元前 年開始,非洲東北部 河兩岸出現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 年,初步統一的古代 國家建立起來,國王自稱是神的化身,他們的陵墓 是權力的象征。公元前 世紀,埃及國力強盛,成為地跨亞非的大帝國。公元前 世紀,埃及被西亞的 滅亡。
2、 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從地圖上看,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 ”之稱。沃地東部, 河與 河并行奔流,被稱為 。公元前 年以后, 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奴隸制小國。公元前 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 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 國家。為維護 的利益,他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 ,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九上歷史復習知識索引
第一單元
一、知識導引
(一)表解知識點
1.人類的形成
人類的形成
“正在形成中的人”
時間
距今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人類起源
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
“完全形成的人”
早期猿人
坦桑尼亞“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現代人種差異
出現時間
晚期智人階段
主要人種
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原因
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氏族社會
階段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更替原因
生產力的進步
2.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大河
流域
|
人類
文明
的搖
籃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
尼羅河流域
奴隸制出現
公元前3500年
統一
公元前3000年
滅亡
公元前6世紀被波斯所滅
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法老陵墓)
古巴比倫
地理位置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奴隸制出現
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
統一
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
文明的象征
《漢謨拉比法典》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
印度河流域
奴隸制出現
約公元前2500年左右
文明的象征
種姓制度(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3.西方文明之源
西方文明之源
希臘
雅典城邦
興起
公元前8世紀
建立
公元前6世紀
全盛
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羅馬共和國
建立
公元前509年
發展
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霸主
滅亡
公元前27年帝國取代共和國
(二)剖析重、難點
1.氏族社會的發展
名稱
社會主導者
生產方式
婚姻狀況
分配情況
傳說
原因
母系氏族
婦女
采集、漁獵
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以集體為基礎財產公有
女神“該亞”的傳說
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父系氏族
男子
農耕、畜牧業
婚姻關系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后期出現私有財產
厄瑞斯忒的傳說
2.比較四大文明古國
國家
發源地
進入奴隸社會時間
統一時間
文明象征
共同特點
古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金字塔
①大河流域的農業文明
②奴隸主專政的奴隸制國家
古印度
亞洲,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種姓制度
古巴比倫
亞洲,兩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紀
《漢謨拉比法典》
中國
亞洲,黃河長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左右
公元前221世紀
3.比較東西方文明差異及原因
第一:東西方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意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以上就是九上歷史提綱的全部內容,1、第1課講述人類的形成由人類的出現和氏族社會兩部分構成;2、第2課講述大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由金字塔的國度即古代埃,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即古巴比倫和古代印度組成;3、第3課講述西方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