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篇一】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 1、一列長50米的'火車,穿過200米長的山洞用了25秒鐘,這列火車每秒行多少米?2、一列長240米的火車以每秒30米的速度過一座橋,從車頭上橋到車尾離橋用了1分鐘,那么,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快車與慢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開出,相向而行,經(jīng)過5小時相遇.已知慢車從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時,慢車到甲地停留半小時后返回,快車到乙地停留1小時后返回,那么兩車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多少時間?
解:快車每小時行1/5-1/12.5=3/25。當慢車到達甲地并休息之后,快車行了12.5+0.5-1=12小時,此時快車和慢車相距2-3/25×12=14/25。所以還需要14/25÷1/5=2.8小時相遇。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用去13+2.8-5=10.8小時。
某造紙廠在100天里共生產(chǎn)2000噸紙,開始階段,每天只能生產(chǎn)10噸紙.中間階段由于改進了技術,每天的產(chǎn)量提高了一倍.最后階段由于購置了新設備,每天的產(chǎn)量又比中間階段提高了一倍半.已知中間階段生產(chǎn)天數(shù)的2倍比開始階段多13天,那么最后階段有幾天?
中間階段每天的產(chǎn)量:10×2=20噸,最后階段每天的產(chǎn)量:20×(1+1.5)=50噸,
因為在100天里共生產(chǎn)2000噸,平均每天產(chǎn)量:2000÷100=20噸,最后階段每天可以補開始階段(50-20=30噸),這樣,最后階段時間與開始階段時間比是1:3
最后階段時間:(100-13÷2)÷(1+3+3/2)=17天
中間階段每天的產(chǎn)量:10×2=20噸,最后階段每天的產(chǎn)量:20×(1+1.5)=50噸,
因為在100天里共生產(chǎn)2000噸,平均每天產(chǎn)量:2000÷100=20噸,最后階段每天可以補開始階段(50-20=30噸),這樣,最后階段時間與開始階段時間比是1:3
【 #小學奧數(shù)#導語】奧數(shù)相對比較深,數(shù)學奧林匹克活動的蓬勃發(fā)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少年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成為引導少年積極向上,主動探索,健康成長的一項有益活動。有許多涉及到實際應用的問題,如計數(shù)、圖論、邏輯、抽屜原理等。以下是整理的《小學生五年級奧數(shù)題【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生五年級奧數(shù)題
1、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9+x),解得x=3。
2、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3、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
和差問題
(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和倍問題
和÷(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者 和-小數(shù)=大數(shù))
差倍問題
差÷(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 小數(shù)+差=大數(shù))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如下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1)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行2小時,平均每小時行50千米,求甲乙兩地路程。
小學五年級奧數(shù)題--行程問題
1、客貨兩車同時從甲乙兩站相對開出,客車每小時行54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8千米,兩車相遇后又以原來的速度前進,到達對方站后立即返回,兩車再次相遇時客車比貨車多行了21.6千米。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122.4千米。
2、甲乙兩地相距48千米,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某人騎自行車從甲地到達乙地后沿原路返回,去時用了4小時12分,返回用了3小時48分。已知自行車上坡是每小時行10千米,求自行車下坡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答案:下坡每小時行15千米。
3、南北兩鎮(zhèn)之間全是山路,某人上山每小時走2千米,下山時每小時走5千米,從南鎮(zhèn)到北鎮(zhèn)要走38小時,從北鎮(zhèn)到南鎮(zhèn)要走32小時,兩鎮(zhèn)之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從南鎮(zhèn)到北鎮(zhèn)的上山路和下山路各是多少千米?
答案:下山路為40千米,上山路為60千米 。
4、甲每小時行12千米,乙每小時行8千米.某日甲從東村到西村,乙同時從西村到東村,以知乙到東村時,甲已先到西村5小時.求東西兩村的距離
甲乙的路程是一樣的,時間甲少5小時,設甲用t小時
可以得到
1. 12t=8(t+5)
t=10
所以距離=120千米
5、小明和小芳圍繞著一個池塘跑步,兩人從同一點出發(fā),同向而行。
【 #小學奧數(shù)#導語】在解奧數(shù)題時,經(jīng)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問題能否轉化成舊問題解決,化新為舊,透過表面,抓住問題的實質,將問題轉化成自己熟悉的問題去解答。轉化的類型有條件轉化、問題轉化、關系轉化、圖形轉化等。 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五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
1、用一個數(shù)去除30、60、75,都能整除,這個數(shù)是多少?答案:∵要求的數(shù)去除30、60、75都能整除,
要求的數(shù)是30、60、75的公約數(shù)。
又∵要求符合條件的的數(shù),
就是求30、60、75的公約數(shù)。
解:∵(30,60,75)=53=15
這個數(shù)是15。
2、以除代乘
①48×25
②568×125
③3.44×0.05
分析與解
①48×25=48×(25×4)÷4=4800÷4=1200
②568×125=568×(125×8)÷8=568000÷8=71000
③344×0.05=344×5×0.0001=344×10÷2×0.001=0.0172一分數(shù)分別與5、25、125相乘,可以先把這個數(shù)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然后再分別除以2、除以4、除以8,這種方法叫做以除代乘法。
以上就是五年級數(shù)學奧數(shù)題的全部內(nèi)容,5、一輛汽車4小時行駛了2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又行了2.4小時,前后一共行駛了多少千米?(用兩種方法解答)2.五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甲、乙、丙三人在A、B兩塊地植樹,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