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2.我發現現在羅姓是個大姓,很多地方都有姓羅的人,特別是臺灣,有很多很多的人是羅姓的。現在大約有25萬多人是羅姓的,在百家姓里的排名也從75位提升到了20位,可見我們羅姓還是比較有名的。那么,關于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姓: 羅
由來: 起源于古代羅國,是由國名而來的姓。羅國是周武王消滅商國后分封的異姓諸候國,在春秋時又被楚國滅亡。羅姓還有兩支是少數民族改過來的,一支形成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河南洛陽后,將鮮卑族的叱羅姓改為羅姓;另一支形成于唐代,唐代時西突厥可汗斛(HU)瑟羅進入中國,后來又改為"羅"姓。羅國發展到24世萬通當政時,被楚國消滅,萬通與小兒子蒼噩逃到襄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而他的大兒子逃到四川,后遷居江西南昌。唐昭宗執政時,有兩支羅姓分別遷往廣東大埔,興寧。另外據有關資料說,羅國被滅亡后,羅姓有的從滇東,滇南遷入湄南河下游,加入泰族;還有的遷入貴州東部。在隋以前,除上述地區以外,羅姓還分布在今天的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等省的一些地方。唐代時,有一部分姓羅的在福建安家落戶。自清代開始,有一些羅姓人曾多次向臺灣遷居,還有一些人遷往印尼等國家。羅姓在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杰出人才。西漢有大商人羅裒(POU),隋代有羅藝,唐代有文學家羅隱,詩人羅鄴,羅虬,元代有醫學家羅天益,元末明初有家羅貫中,明代有哲學家羅欽順,學者羅洪先,羅汝芳,清代有畫家羅聘,曲藝作家羅松窗,太平天國將領羅大綱,近現代有考古學家羅振玉,植物生物學家羅宗洛杉,語言學家羅常培,中國無產階級學家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的領導人羅榮桓.羅瑞卿,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模范軍羅盛教。
羅姓發源于春秋戰國時期。
羅姓發源于春秋戰國時楚國附近一個小國羅國,也就是現在湖北一帶。羅國居民以職業為姓,最早看“羅”的象形字,像一張網,下面是一只鳥,象征著古羅國人,是以網捕鳥為生。
也可能因此,后來有“天羅地網”的成語。這個就是羅姓的始祖,但說白了,大約在漢代的時候,有一位叫羅珠的大臣,定居江西南昌,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一次不起眼的遷徙行為,卻改變了羅姓人的歷史,時至今日,他被尊稱為“豫章羅氏”的始祖。
因為時至今日,羅姓在全中國大概一千多萬人,不多也不少,大部分分布在南方,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四川、云南等省份,其中,以四川羅姓人口為最多,但是,所有的羅姓,卻都尊羅姓豫章堂為本堂。也就是說,豫章羅姓,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羅姓的始祖。其實道理上也是很簡單的。眾所周知,明朝到康熙年間,曾經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大遷徙,其中,江西居民遷徙到湖廣,湖廣居民大量遷徙到四川,也因此,有個說法叫“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也因此,江西羅姓(也即是豫章羅姓)大量遷徙到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形成了當地羅姓,當然,遷徙并不只是從康熙年間才開始的。
關于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了一個單元,有一篇關于姓氏的研究報告,我就想以自己的姓氏寫一篇研究報告,了解了解有關羅性的知識。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報刊,上網查詢。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羅氏人口分布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羅氏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羅姓的人口
全國大約有25萬多人
上網、書籍
歷史上羅姓的名人
羅貫中、羅珠、羅企生、羅士信、羅隱、羅存、羅牧、羅榮恒……
書籍、教科書
羅姓的排名
在老的百家姓里面羅姓排行75位;在新的百家姓的羅姓排行20位,足足增高了55位
上網
羅姓的分布
臺灣、福建寧化,浙江,山西等一些城市都有姓羅的人。
爸爸的講述
羅氏族譜
在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方都有族譜
四、結論
1.通過這次調查,我認識了元末明初杰出家,《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黃帝108世孫羅珠;晉代政治家羅企生;唐代軍事家羅士信和羅通;唐代文學家羅隱;宋***學家羅從彥;唐代詩人羅鄴;宋代畫家羅存;宋代政治家羅點;明***學家羅洪先;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羅牧;清代著名畫家羅聘;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羅隆基;現代軍事家政治家羅榮恒;宋代著名學者之一羅靖;北宋詞人羅處約;宋代著名畫家羅仲通。
羅姓源流
羅(Luó)姓源出有四:
1、據《說文通訓定聲》、《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后裔,以國為氏。顓頊。顓頊號稱高陽氏,是炎黃聯盟的重要首領之一。他的孫子祝融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他為祝融,被后人尊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為己、董、彭、禿、女云、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他的孫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建立羅國。公元前六九零年,羅國被楚國所滅,祝融子孫逐漸向南遷移,為不忘亡國之恨,遂以原國名為姓,尊顓頊為羅姓得姓始祖。祝融的后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為羅國。公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于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為氏。
2、賜羅姓而得,隋、唐、明時賜姓。
3、據《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自西周以后有羅國后人以國名為姓。得姓始祖: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據《魏書·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賴氏族譜》等有關資料所載,在南北朝時,北魏漢化,鮮卑族復姓破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羅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時,其子孫以“斛瑟羅”為氏,后簡為羅姓。
羅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羅姓源自于史書稱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公元前690年,羅國(河南羅山)被楚國所滅,于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
羅氏的子孫逐漸南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汩羅地區,遂以國名“羅”為氏。
羅姓歷史名人有:
1、羅含,生于西晉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卒于東晉簡文帝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字君章,號富和,東晉衡陽郡耒陽縣(今衡陽市耒陽市)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中國山水散文的創作先驅。
2、羅適(1029-1101):,字正之,號赤城。北宋天圣七年出生于今浙江三門縣城關海游馬家山,后移居寧海縣溪南羅家村,是北宋頗有影響的水利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北宋名臣”、“浙學先河”、“理學先聲”。
3、羅從彥,1072出生,卒于1135年,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出生在南沙劍州,宋朝經學家、詩人,豫章學派創始人,有著作《中庸說》、《豫章文集》。
4、羅洪先(1504-1564),字達夫,號念庵,漢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黃橙溪(今吉水縣谷村)人,明代學者,杰出的地理制圖學家。
以上就是關于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的全部內容,由于羅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進入江南地區,中國北方幾次戰亂對羅姓的傷害相對要輕。江西仍為羅姓第一大省,約占羅姓總人口的29.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四川、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