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五千年版圖變化 中國從古至今歷史發展 世界歷史發展史 對中國歷史的感悟和收獲 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史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的歷史。
中國古代史分為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六個時期。
第一階段: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會時期
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分別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的形成、發展、興盛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大大發展,從而引發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變革,促使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瓦解。公元475年,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標志著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頻繁的兼并戰爭,雖加重了人民的災難,但也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孔子和儒家思想對后世和東方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階段:秦漢(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個封建大一統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確立。秦創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兩漢時,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得到強化。西漢雖實行郡國并行制度,但封國已是地方行政單位。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并不斷發展,國家的版圖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斷加快,各民族經濟文化聯系加強。與朝鮮、日本、西亞和歐洲的交往活躍起來。
絲綢之路開辟。封建經濟得到發展,生產力有了提高。秦的統一和統一貨幣、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發展。出現了很多領先世界的發明創造,文學藝術絢麗多彩,史學、哲學成就輝煌。此時,佛教傳入,道教產生。這些,對后世和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
南方相對安定,大量南遷的中原農民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和,與當地漢族人民和少數民族,共同開發江南,從而使南方農業有了新的發展,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出現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第四階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會繁榮時期
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其速亡后,唐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
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了對后世有重要影響的舉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是重要的經濟制度;科舉制是影響深遠的選官制度。
唐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階段,其所實行的開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確處理了民族關系,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邊疆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外交往活躍,超過以往各代。統一局面的實現、統治政策的調整,民族交往的擴大,使封建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農業產量提高,手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商業和城市繁榮。隋唐文化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學技術走在世界前列,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書法、繪畫成果卓著。
第五階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權并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沒有完成全國性的統一。遼、夏、金、蒙與漢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權并立。各民族政權之間,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進一步發展。邊疆地區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統一并實行行省制度,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南宋時,南方經濟超過了北方,我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此時。宋詞、話本、元曲、史學,是文化領域的突出成就。
第六階段:明清(鴉片戰爭以前,1271年至1840年)
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設立特務機構;清代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
明朝中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清初有所發展,但由于封建勢力的束縛和阻礙,成長十分緩慢。對外關系方面,一方面,鄭和下西洋;歐洲殖民勢力入侵,中國進行了有效的抵抗。
從整體上看,主要實行封閉、落后的閉關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文化承古萌新,但與西方漸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思想領域早期民主啟蒙思潮潛滋暗長;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西方傳教士來華,中西文化交流進入新階段。
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 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后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后,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并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杰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擴展資料: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并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準。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準。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并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大一統、書同文為時代口號,史記、漢書為時代標志,蔡倫改進造紙術更具有劃時代意義。有秦并六國、大澤鄉起義、楚漢相爭、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筆從戎等重要歷史故事。
六、魏晉紀。亢龍有悔,黃巾起義,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十六國走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紀。鳳凰涅盤,盛世隋唐,隋文科舉,大乘玄奘,貞觀天可汗,則天女皇帝。(隋文帝……)
八、宋元紀。天下一家,地獄天堂,文明臻極,野蠻大成,華夏之殤無盡痛,上帝之鞭驚啟蒙。(借用歐洲文藝復興之意)(十字軍東征、蒙古西征、巴格達百年翻譯運動……)
九、明清紀。黃粱石頭,南柯紅樓,千載遺夢,百年屈辱,金粉帝國,罪惡毒瘤,極權桎梏瓜藤獄,十萬成就皆嫁衣。(紅樓夢……)
十、共和紀。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辛亥,北伐長征,民國共和,抗戰翻身。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古代史
中國的歷史發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1. 中國古代:約公元前2100年左右開始出現文字記載,開啟中國歷史文明的長達幾千年的長時期,包括夏、商、周、春秋、戰國等時期。2. 中國封建社會:公元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建立封建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此期間出現了漢、唐、宋等偉大的王朝。3. 近代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和割據,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義和團運動等事件,最終建立了中華民國。4. 現代中國: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歷經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重大事件,現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大國之一。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官名:指宮中主清潔灑掃的太監,后世一般指宦官。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并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到了明朝,對于老年的太監又稱伴伴。擴展資料:太監曾經在中外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他們地位低下,命運悲慘,但他們中的有些人卻利用與皇帝的親密關系胡作非為,他們甚至能掌握朝政,使國家陷入混亂。太監制度暴露了帝王的自私與貪婪,凸現了他們的專橫與暴虐。幾千年來,這種制度在人間制造了無盡的痛苦,釀成了無數慘劇。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