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知識點1、 1.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那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1
中華民國的創建
1、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措施:改用公歷;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
中華民國紀年法:1911年+民國?年=公元?年
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過程:①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下詔退位,標志著清朝260年的統治結束。②2月13日,孫中山辭職。③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④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
(1)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選舉等自由和權力;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司法獨立。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如何評價辛亥革命?
成功:(1)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
人們很難接受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相左的信息或觀念,因為一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觀念都是經過反復篩選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八上歷史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上歷史知識1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1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背景:中華民國政局混亂,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代表人物: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
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
知識點2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主要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提出。文學革命,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意義: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學習 方法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歷史知識點歸納
第一課:第一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占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稅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知識和世故不同,真有學問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1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時間: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導火索: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
2,開始標志:豐島海戰:1894年7月25日,日軍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
結束標志: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主要戰役
①平壤戰役:左寶貴力戰身亡。葉志超倉皇出逃。
②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③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2萬多人)。
④威海衛戰役: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簽訂《馬關條約》(1895)
①割地: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通商: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適應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輸出資本的迫切需要)
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國:沙俄、法國、德國 ②代價:贖遼費—清政府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
③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國②主要內容: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經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
很多初中生對于 歷史 的學習不夠重視,也是就形成了歷史這門課程到中考時的積壓。我整理了一些初中歷史知識點及學習方法,供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部分不完整)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舊歷甲午年)
2.重要戰役:①黃海大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②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3.《馬關條約》的簽訂
①時間:1895年
②地點:日本馬關
③簽訂者: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影響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的全部內容,知識點1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背景:中華民國政局混亂,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