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第4課時: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的: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2.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路程、那么,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學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 、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 #教案#導語】《乘法分配律》這一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延續。 考 網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發現并歸納乘稿山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研究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乘法還有其他的運算律嗎?希望今天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新的發現。
出示問題一、一個長方形的長是72米,寬是28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師: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板書兩個算式)
師:同學們給出了兩種辦法,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算式計算一下。
生計隱鏈算。
師:請選擇第一個算式的同學,說出你的計算結果。
生:長方形的周長是200米。
師:誰選擇的第二個算式,結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灶敬孫算的結果也是200米。
師:通過大家的計算,這兩個數算式的結果相同,我能不能在這兩個算式之間寫上“=”?
生:可以
板書:(72+28)×2=72×2+28×2
出示問題二:學校要換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褲子每件18元,四年級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師:這道題你有能用幾種方法解答?結果是多少?
(生計算,匯報)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結果是6400元。
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扒碧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我整理了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五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小數的意義》教案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并正確能讀寫小數;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 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
【 #教案#導語】《商不變的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的內容。編者意圖是在學生學會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構建“商不變的規律”這一知識模型,并能運用該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口算有關除法。
(2)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學會并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過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總結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發生變化,商不變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想、概括以及發現規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探索性,體驗發現樂趣,增強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2) 通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規律;
(3) 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 引探討發現規律的過程;
(2) 用語言正確表述變化的規律。
學生情況:
興趣是的老師。而且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四年級的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喜歡探究新的知識內容。
1、能結合具體情境估計兩、三位數乘法的積的范圍。
2、探索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激發學生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興趣,樹立學生計算的信心。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
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和需要處理連續進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教你們認識一種你們從沒接觸過的東西——人造地球衛星。知道它的用途嗎芹模?我們無論是打電話、看衛星電視、還是GPS定位都離不開人造衛星。它給人類帶來的便緩首磨利是不可估計的。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有關人造地球衛星的知識——衛星運行時間。(板書:衛星運行時間)
師:(顯示衛星繞地球運行的時間)大家把黑板上這句話讀一遍,將得到的數學信息記下。
【設計意圖】計算教學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創設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訴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三年級的乘法學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難不住你們的。那么假設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10圈,你們會嗎?(請同學起來回答)
師:同學們,我們沒有學過兩位乘三位數的乘法,xxx能現在做出一個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非常的棒。
以上就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的全部內容,3、 進位很容易就會忘記或者上一步的進位加到了下一步,標明進位時數字寫太大造成混淆了原來了因數。 四、師:這些錯誤下面的同學應該也會出現,那么經過我們一起總結出來這些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對計算要更細心、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