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過程?小時候政治課里經常說,事物發展有一個歷史過程。當時只覺得是很普通的一句話,現在明白它的涵義了。什么叫歷史過程?就是有代價有犧牲,無法避免。曾經見過報道,貴州某山區群眾都在搞有色金屬冶煉的家庭作坊,那么,歷史過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 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后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后,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并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杰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悶侍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1、奴隸社會、先秦時期(公螞猛吵元前21世紀~前221年):
原始社會時間很長,但無文字記載,其間經過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現。原始群居生活的標志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這幾種文化的歷史跨度從距今 170萬年前到 1 萬 8 千多年前之間。
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長期諸侯爭戰的局面,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秦(公元前221~前206)。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9年):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豪強地主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加強了自身的力量,釀成封建割據混戰的局面。
4、宋元時期(960—1368年):
是中國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時期。
歷史過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它的特點:1. 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化:歷史是不斷變化的過程,不同社會階段之間的經濟、政治和制度差異是明顯的。歷史不斷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臘祥經濟、政治制度是歷史演變過程中的重要因素。2. 文化和思想的演進:從原始時代到現代,不同的文化與思想不斷地進化、轉化、繼承和創新。文化和思想的變化往往是歷史變化的深層次動力,反映出社會的意識形態和精神風貌的轉化和更新。3. 科技和科學的進步:人類歷史不斷向前推進的重要動力是科技和科學的進步。從石器時代到信息時代,人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和科學成果,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4. 戰爭和沖突的影大輪響:歷史上的戰爭和沖突在人類社會演進中起到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不同社會階段之間的戰亂和平定,更替與轉型等都是歷史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 歷史人物的作用:歷史人物在歷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思想、策略、才干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輪仿搏了深遠的影響。
1.從中華文明的發燃銀迅生到公元前3500年,可以看作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時期。其中又分為若干階段 :
(1)自距今大約七八百萬年的臘瑪古猿到距今240萬年的漫長歲月,是迄今所知中國土地上人類正在形成的時期;(前人類社會)
(2)從孫村鎮文化開始到大約1.4萬年期間是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皮此原始社會)
(3)從大約1.4萬年前到大約5500年左右是中國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
2.從公元前3500年-夏王朝早期,包括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后期和龍山文化時代,是中華國家文明發生和初步發展的時代。(奴隸社會開始)
(1)從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華國家文明發生的時代(第一戰國時期);
(2)從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左右是中華國家文明初步發展的時代,具體表現形式是 “邦聯”的國家或國家聯盟時期(蚩尤—顓頊—帝嚳);
(3)從公元前2200年-夏王朝早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戰國時期(堯舜禹羿)。
3.從夏王朝中期到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的終結是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搏碧即奴隸制帝國時期:
(1)夏王朝中期至王朝的覆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帝國;
(2)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046年,殷商奴隸制帝國時期,是奴隸制帝國發展和繁榮時期
(3)公元前1046年至前771年,西周王朝時期,是奴隸制帝國鼎盛和衰落時期 。
夏約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西周前1046-前771
東周前770-前221
秦 前221-前206
西漢 前206-公元23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80
西晉 265——316
東晉十六國 317-439
南北朝 420-580
隋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國 907-979
宋 960-1127
遼 916-1125
西夏 1038-1227
金1115-1234
元 1271-1368
明 1368-1644
清1644-1911
中華民國 1312-1949
鬼谷子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嗎?碼字很辛苦,雖沒有,但我很認真。
專門講 中國歷史汪拿 的吵鎮網站沒困碰搭有,但討論的有 如下:
以上就是歷史過程的全部內容,性質區別、意思區別。1、性質區別。歷史事實突出客觀性,而歷史過程突出相對性。2、意思區別。歷史事實是指已經發生過的客觀進程。而歷史過程就是指有代價有犧牲,無法避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