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秦公一號大墓被誰盜了 秦朝的31位皇帝排名 嬴駟晚年為啥這么慘 秦國歷史帝王表及簡介 秦國36位國君介紹
一、順序列表(序號/稱號/名字//在位年數統治時間):
1、
2、
3、
4、
5、
6、
7、
8、
二、君主
1、秦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秦氏,名開,秦莊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為犬戎所殺,他的長子世父率軍與犬戎作戰,而把國君位置讓給秦襄公。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陜西悉塌仔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東遷衫返后,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后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肅省禮縣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繼位。
2、秦德公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嬴姓,秦氏,族譜載其名嘉,秦憲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陽(今陜西省岐山縣西南),未能繼位,其弟秦德公繼位。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將秦國首都遷至雍城(今陜西省鳳翔縣),并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適宜。占卜的結果是:后代子孫將在黃河邊飲馬。同年,梁、芮兩國國君前來朝見。
公元前676年,初次設立伏祭,在城邑四門殺狗祭祀,祛除傳播疾病的暑氣。
秦德公有三個兒子,長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陽,長子秦宣公繼位。
3、秦惠公
秦惠公(?-公元前387年),嬴姓,趙氏,族譜載其名仁,為與春秋時期的秦惠公區分,一般也稱為秦后惠公,秦簡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在位13年(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時期,秦國“四代亂政”進入尾聲。秦國失去河西的領土,但也奪取蜀國南鄭(今漢中市內)。秦惠公在完成入主漢中的壯舉后去世,留下一個嫡子,是為秦出子。
4、秦獻公
秦獻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史記索隱》記載名嬴師隰(xí)。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后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并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失地的戰爭。秦獻公時期的改革雖然不徹底,但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
5、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駟,嬴姓,秦氏或趙氏,名駟,咸陽(今陜西咸陽市)人。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
十九歲即位,是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
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里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公元前311年,去世,時年四十六,謚號為惠文,葬于公陵。
參考資料來源:——秦國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秦襄公
參考資料來源:——秦德公
參考資料來源:—睜汪—秦惠公
參考資料來源:——嬴師隰
參考資料來源:——秦惠文王
秦枯拿脊國從建國以來,曾出現過哪些有名的君王?在戰國時期,曾涌現過一批有著杰出才能和謀略的君主,就是我們常說的“雄主”。如被稱為“戰國四大雄主”的俠王趙武靈王沒滲、狂主秦昭襄王、執君燕昭王、邪帝齊閔王,還有戰國時期的第一位雄主——魏文侯魏斯。在秦國的歷史上(特指戰國時期),也曾有過幾位對秦國統一大業有著極大推動作用的四大雄主,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秦孝公。公元前361年,秦獻公嬴師隰在櫟陽駕崩,太子嬴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那個時候的秦國,在此前吳起、魏太子擊等人的連番打擊之下,已經退出強國之列,各國會盟根本都不通知秦國。秦孝公深以為恥,向天下廣發求賢令,引得天下士子入秦,這其中便有商鞅。商鞅入秦之后,受到了求賢若渴的秦孝公的厚待,在商鞅的勸說之下,秦孝公決意變法。在戰國時期,曾發生過無數場變法改革,其中不乏雄主、名臣親自主持的,但是在這些變法改革當中,以秦孝公、商鞅的變法最為有效、最為持久。
自商鞅變法之后,秦國國力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了戰國時期的一流強國,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第二位則是秦惠文王。據史料記載,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帶著無限的遺憾在咸陽宮中離世,十九歲的太子駟即位,是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因商鞅變法,商君與守舊貴族的矛盾已然激化,隨著秦孝公的離世,一場風暴正在醞釀之中。秦惠文王深知無論是商君還是守舊貴族最終勝出,都不利于秦國的發展,于是便借公子虔等人的誣告,車裂商鞅,隨后又以為商鞅平反為名,清洗了守舊貴族的勢力,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任用公孫衍,攻下了魏國河西,突入河東,建立了秦國的東出基地。隨后,又在龍門相王敏純,棄公稱王,改元更元,成為了秦國歷史上的“第一王”。緊接著,秦惠文王又重用張儀、司馬錯、嚴君疾等人,多次擊敗各國聯軍,滅亡了巴國、蜀國,占據了巴蜀之地,又在秦楚大戰之中,重創楚軍,占領了楚國富庶的漢中之地。從此之后,秦國對山東六國在地理上形成了壓迫之勢,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地位。
從秦非子到嬴政,秦國共歷任了三毀握喚十六位君王,分別是秦嬴、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秦襄公、秦文公、秦憲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皮困、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厲共公、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獻公、秦孝公纖凱、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引自網絡
秦朝是開天辟地的朝代,是劃時代的朝代,秦朝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加快了歷史進程,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社會主義的發展時期。秦始皇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王,被人們稱作千古一帝,然而建立秦朝并不僅僅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績,是秦國30多代君王的共同努力之下的結果,秦始皇只是被幸運女神所眷顧,摘取了最后勝利果實。
秦惠文王、秦孝公、秦昭襄王、秦始皇這幾個人物是在所有秦國君王當中攻擊最為突出的人物,他們剛好站在秦國由弱轉盛的轉折點上,每一個人對于秦國的未來發展起到了重大推進作用。
昭襄王在位時間長達56年,他只是名義上的帝王,沒有得到皇帝的實權和尊嚴,他執政中后期厚積薄發,長平之戰展現出了秦昭襄王作為帝王的意志和毅力,打敗了秦國最大的敵人和對手趙國。
約公元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于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始建秦國。
秦非子
秦公伯
秦仲
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靜公
秦寧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厲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靈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簡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饑腔圓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獻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圓帆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莊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
前221年贏政統一全國,國號仍爛塌用秦,自稱始皇帝。在位37年,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前209年壬辰年即位,在位3年
秦國歷代帝王一覽: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秦侯(前857-前848年在位);秦仲(前845年—前822);秦莊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襄公嬴開(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秦寧公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5歲即位,在位6年;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秦宣公(友跡前675年-前664年);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秦穆公嬴任好(前659年-前621年);秦康公贏英(前620年-前609年)。
秦共公嬴和(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秦桓公贏榮(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秦景公嬴石(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秦厲共公贏利(前476年-前443年);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
秦懷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秦靈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簡公嬴悼(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秦孝公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秦惠文王嬴駟(前337年-前311年)。
秦武王嬴蕩(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秦昭襄王嬴稷(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莊襄王嬴異人(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始皇帝嬴政(前246年-前222年);秦始皇最賣嘩小的兒子。
秦國疆域位置
秦的祖先本是東夷,而興起于渭水上游與戎、狄雜處,習俗多與戎、狄相同,后定居渭河中下游,從事農耕,成為周朝大夫。平王東遷之后,受封為諸侯,在西周鎬京地區立國,春秋時期,一般把它看作西戎。
周王室東遷之后,秦人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終于征服了關中。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長達近三百年間,秦國的國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陜西關中地區。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
現代學者說秦國是“于稱雄諸侯中獨僻居住于西北。”外國歷史學者也描述說:“秦遠處于華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國之外”。秦國的北、西、南三面都沒有強敵。秦自非子受封之后,一直在與諸戎爭斗不止。秦人的著名首領秦仲甚至為戎所殺。
平王東遷之后,秦人好配并逾隴山向東方關中發展。當時關中諸戎雜處,“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秦穆公用由余之策,“伐戎王,益國十二”,西戎八國不同程度服屬于秦國。從此以犬戎為首的諸戎見于記載的則不多。
秦國稱霸西戎的過程,是其開疆拓土、日益強盛的過程,也是秦人及其所并諸戎逐漸融入華夏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