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那么,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____均分。師生雙方可以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范文一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纖櫻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7、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平均分)(1)
教學內容:桐祥枯第30~3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能夠幾個幾個地分;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把一個數每幾個宴返分一分,分成幾份,初步建立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幾的表象。
2、使學生通過操作、分析、綜合、發展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學具:課件、蘿卜圖片、桃樹畫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在小黑板上擺上三角形,請學生看圖回答;
△△△△△△ △△
圖中分別表示是( )個( )。
2、請學生擺一擺小棒:
3個23個4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只桃子。
提問:這里有幾只桃子?如果把它們分成2堆,你會分嗎?
請同學們用圓片代替分一分,指各演示,
○○○○○○
(2)請同學們把6個圓片分成3堆,指各演示,
○○○○○○
(3)請學生們觀察,并且指出,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2、試一試。
(1) 每四人一組,同學們將自己分的過程,結果在小組中討論、交流。
(2) 讓學生匯報,并演示。
(3) 提問:為什么我們說這樣分就是把8個桃子平均分?
(4) 練習:第31頁想想做做第1。
①、讓學生分別圖意;②、學生判斷局洞;③、什么樣的情況下,才稱作平均分?
3、教學例題2;
(1)出示掛圖,你在圖上找到了什么?有幾只小猴子,幾只桃子?
提問:每只小猴子分2個桃,是要我們怎樣去分?幾個幾個地分?
(2)教師演示:
①把2只桃子分給一只小猴,提問:分完了嗎?再拿幾只桃子分給第2只小猴?
②再把2只桃子分給第2只小猴,提問:分完了嗎?怎么分;
③拿最后2只桃子分給第3只小猴。
【 #課件#導語】課件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侍殲禪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一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小學二年級數學《平均分》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
小學二年級數學《平均分》課件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
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探究例1
1、各小組動手操作
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型中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滑汪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升華,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xx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把看到信租仔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匯報。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師:這么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二年級下冊《平均分》說課稿
一、教學背景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中頌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的第一節“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的第一課時,教材第12頁至14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屬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分類知識和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分數的基礎,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攜褲,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認識除法打好基礎。新課標指出: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的理念體系,這節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升華。
以上就是二年級數學平均分教案的全部內容,1.教學重點:建立平均分的基本概念。2.教學難點: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教法、學法 1.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2.學法:自主探究發、合作交流法。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