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廣西近代歷史戰爭 廣西有什么著名的戰役 廣西40年前的戰爭有哪些
在解放戰爭后期戰略追擊階段中,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執行毛澤東主席命令,奮勇前進,主要在廣西境內堅決、徹底、干凈殲滅國民黨桂系白崇禧集團的一次大殲滅戰。[1]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發生在廣西擾枝的戰役,希望能幫到你。
發生在廣西的戰役
1949年11~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對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進行的追擊戰役。1949年10月,衡寶戰役后,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5個兵團12個軍共15萬余人,由湘南退守廣西,企圖在逃至粵桂邊境及湛江地區的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部約4萬人的策應下,以桂林為中心,沿全縣至柳州鐵路兩側組織防御,阻止解放軍入桂。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指揮9個軍共40余萬人,遵照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于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方針,決心分3路向廣西突進,求殲白崇禧集團于廣西境內。
背景
1949年10月,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在衡寶戰役中受到重創后由湖南省退入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恢復番號和補充人員,其兵力有5個兵團12個軍約15萬人,連同10月下旬由廣東逃到粵桂邊界地區的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集團殘部,共約20萬人,企圖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鐵路(衡陽—柳州)及其兩側組織防御,以“確保左右兩江,增援黔省,屏障昆明,及支援雷、瓊”。其部署是:第1、第10兵團位于桂林及其以北地區,沿湘桂鐵路多層設防;第17兵團位于湘西南靖縣、通道地區;第3、第11兵團位于桂東北龍虎關、陽朔、荔浦和梧州地區;余漢謀集團殘部據守欽州、合浦(今均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和雷州半島。為殲滅白崇禧集團,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于對白崇禧部作戰應采取遠距離包圍迂回方針的指示,決心以所部第12、第13兵團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共9個軍及粵桂邊縱隊等共40萬余人,分三路向廣西挺進:西路軍第13兵團部率第38、第39軍由湘西南直插百色、果德(今平果),切斷緩嘩敏白崇禧集團入滇退路;南路軍第4兵團部率第13、第14、第15軍和第43軍由粵西進至郁林(今玉林)、博白一線,阻止白崇禧集團經雷州半島退海南島,爾后向南寧或欽州方向發展,與西路軍達成鉗形合圍態勢;北路軍第12兵團部率第40、第41、第45軍,待西、南兩路軍切斷白崇禧集團退路后,由湘桂邊界地區南下,協同西、南兩路軍殲滅白崇禧集團于廣西境內。另以第49軍沿湘桂鐵路兩側跟進,擔負剿匪和維護交通的任務。
經過
倉皇西逃1949月11月6日,西路軍從湘西南洞口、武岡出發,于10日攻占靖縣、通道,國民黨軍第17兵團倉皇西逃。西路軍展開追擊,攻占黔東南榕江、從江等地,于15日楔入桂北。北路軍一部于10日襲占全縣縣城全州后,主力相繼進至湘西南新寧、東安、江永等地。南路軍第13軍在廣東戰役后已進至廉江、茂名(今高州)地區,第14、第15軍和第43軍分別于10日和15日向廉江至信宜一線前進。此時,進軍西南的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已突破國民黨軍川黔防線,逼近貴陽。白崇禧在處境孤立、西逃無望的情況下,決定乘人民解放軍西、北兩路軍尚未深入桂境之機,以其主力第3、第11兵團共5個軍南下郁林(今玉林)、容縣、岑溪,發動“南線攻勢”,企圖在余漢謀集團殘部的配合下,夾擊人民解放軍南路軍,進而控制雷州半島,打通逃往海南島的道路。1949年11月24日毛澤東指出這是殲滅該敵的好機會,應迅速部署圍殲。據此,第四野戰軍決定舉行粵桂邊圍殲戰,就勢殲滅國民黨軍第3、第11兵團。
調整部署
令南路軍以一部兵力在廉江至信宜一線阻擊國民黨軍,主力待機出擊;北路軍及西路軍第39軍南下桂林、荔浦、梧州及柳州,攻擊國民黨軍側后,配合南路軍作戰;西路軍第38軍繼續挺進百色;調第43軍西進參戰,以加強南翼。11月24日,國民黨軍第3、第11兵團向廉江、茂名、信宜一線發起進攻,遭到人民解放軍南路軍的頑強阻擊。27日,南路軍主力發起反擊,并乘勝追擊。第43軍接連攻占容縣、北流、郁林,殲第11兵團大部。30日夜,該軍一部突入博白縣城,全蘆亂殲第3兵團部,俘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第4兵團主力于30日占領陸川后,與第43軍共同將國民黨軍第3兵團所屬3個軍合圍于陸川、博白地區,經兩天激戰,將其大部殲滅。在此期間,余漢謀以一部兵力于29日乘隙襲占廉江,第4兵團所屬第13軍主力回師反擊,殲其一部,其余逃往海南島,粵桂邊縱隊乘勝解放雷州半島。為配合南路軍作戰,北路軍和西路軍第39軍分別由湘桂邊界地區和桂北南下,迫國民黨軍第1、第10、第17兵團紛紛南逃,至12月1日,北路軍和西路軍解放廣西省省會桂林,進至東蘭、上林、武宣、梧州一線,追殲國民黨軍一部。其余國民黨軍逃向南寧、欽州、防城,白崇禧逃往海南島。
解放百色
為全殲白崇禧集團于廣西境內,第四野戰軍決定:除第41、第15軍留容縣、博白地區清剿潰散的國民黨軍,第38軍迅速南下百色外,其余部隊對國民黨軍發起迅猛追擊。1949年12月2日,南路軍第13、第14軍分別由廉江、博白西進,在欽州以東將余漢謀部第63軍殘部殲滅,進逼欽州,國民黨軍第10兵團撤離欽州西逃。第13軍即向防城、東興進擊。第14軍于6日包圍了剛由南寧退到欽州的華中軍政長官公署機關及直屬隊,戰至次日晨,將其全殲。北路軍第40、第45軍相繼攻占靈山、橫縣等地。7日晨,第40、第45、第43、第14軍各一部追至欽州以北地區,將國民黨軍第10、第11兵團殘部和交警總隊等部包圍,并于當日將其殲滅。西路軍第39軍于4日解放南寧,第38軍于5日解放百色。至此,白崇禧集團主力已被殲滅,其第1、第17兵團殘部向中國和越南邊境地區逃竄。人民解放軍第39、第13軍和第43軍1個師跟蹤追擊,8日占領防城,11日占領鎮南關(今友誼關),14日占領等浪(今峙浪)。國民黨軍除約2萬人逃入越南外,余均被殲,戰役結束。
成果
解放廣西戰役,歷時30余天,殲敵17萬余人,消滅了統治廣西25年、在中國政壇上風云一時的國民黨新桂系,解放了廣西。這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戰役,在解放戰爭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重大意義。由于新桂系是當時中國最大、最強的地方軍閥勢力,又由于新桂系在當時是主持國民黨中央政府的集團,這樣一個集團的覆滅,極大地震撼了尚未解放的西南、西北各省的國民黨軍,大大動搖了這些省份國民黨軍的軍心,促使好些地方的國民黨軍因而放棄抵抗或和平起義(如云南起義等),從而大大加快了全國解放的歷史進程。[2-4]
此役,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密切協同,貫徹遠距離包圍迂回的作戰方針,實現了在廣西境內殲滅白崇禧集團的計劃,共殲滅國民黨軍17.3萬余人,解放了廣西全省和廣東省欽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雷州半島等地區,為爾后解放云南省和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有很多。
所有戰爭要數鎮南關大捷最為人所知,當時為了抵抗法國的侵略,馮子材將軍帶領軍民在廣西鎮南關和法國大干一場,抵住了法國由廣西侵入中國的企圖。然后是太平天國起義,這次起義就發生在廣西,起于貴港市桂平金田,然后壯大于蒙山,在蒙山縣封王建制,直到打出了廣西。
鎮南關之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極大地鼓舞了中越兩國軍民的斗志,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
1883年法國軍隊進物談耐攻越南順化,強迫越南訂立法安《順化條侍察約》,意使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地位,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引起中國清朝政府罩春朝野大嘩,慈禧太后大為震怒,下詔向越南派兵,中法戰爭開始。當時情勢對清朝不利,在英國人調停下,在天津訂立了《中法新約》,雙方保證越南的獨立地位,中國開放中越邊境與法國通商。
但當時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沒有接到朝廷命令,發生了十一起偷襲法國駐軍的事件兩江總督在上海拖延談判,戰爭繼續進行。法國派出艦隊在中國東南沿海殲滅福建水師及部分南洋水師主力艦,同時占領澎湖及試圖占領臺灣。法國陸軍攻入中越邊境鎮南關(現名友誼關)。清朝正式向法國宣戰。
參考資料來源:-鎮南關大捷
廣西發生的戰爭多的去了。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嶺南的時候就發生過多次局部戰爭漢朝的時候,趙佗統一嶺南,開始不服漢朝,漢朝多次征戰嶺南,一路軍就是從廣西賀州南下,也大戰多次。到了東漢的時候,有一位名震歷史的將軍征戰廣西,他就是馬援,馬革裹尸說的就是他。他打到了桂林。在晉朝,也多次打到廣西。宋朝的時候鎮壓越南,多次打到越南,明朝也是拆畢多次從廣西進軍越南,一路打下去。到了清朝,要數鎮南關大捷最為人所知,當時為了抵抗法國的侵略,馮子材老將軍帶領軍民在廣西鎮南關和法國大干一場,抵住了法國由廣西侵入中國的企圖。然后是太平天國起義,這次起義就發生在廣西,起于貴港市桂平金田,然后壯大于蒙山,在蒙山縣封王建制,直到打出了廣西。到了民國,廣西幾乎成了戰場,先是廣西軍閥陸榮廷和廣東軍閥陳炯明大混戰一場,然后是蔣介石、桂閥李宗仁、西北軍閥馮玉祥、河南軍閥、山西軍閥白崇禧大干一場,廣西成了主戰場之一。然后就是國共混戰,鄧小平、賀龍在廣西百色領導的紅七軍,和國軍多次火拼,不過當時紅軍是以游擊戰為主。然后就到了抗日戰爭,這個抗日戰爭,廣西無法幸免于難,多次悲壯握瞎的戰爭就發生在廣西。其中最著名的是昆侖關戰役和豫湘桂大戰。衛立煌將軍昆侖關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最慘烈的戰爭之一,在南寧市東北的昆侖關上,國軍為了狙擊日軍繼續南下越南和緬甸,在昆侖關展開了持久壯烈的攻防守戰。先是被日軍攻下昆侖關,然后又奪回來,又失去,反反復復,終于拖住了日軍南下的步伐。昆侖關一戰,守軍幾乎傷亡殆盡,山頭都被削去很多,都成了焦土,慘烈程度可想而知,本戰在世界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前由于國民黨退守臺灣以后,共黨政府就沒宣傳這個,以致很少人知道。然后就是豫湘桂大戰,本場大戰是國民黨消極抗日后最有效的一次抵抗戰爭。當時日本窮途末路,想盡快打通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緬甸——印度的通道,切斷中國從印度一線的補給,以及到達印度和德國、意大利會師的策劃,發起豫湘桂大戰,從河南一路打下來。在廣西的桂林、柳州二市發生了非常著名的保衛戰——桂林保衛戰和柳州保衛戰,桂林和柳州幾乎全城都成了廢墟。這二戰是非常慘烈的戰爭,日軍在這里徹底的被拖住了前進的步伐,導致這一路無法和海路已經占領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日軍會師,加速了日軍的滅亡。桂林市七星公園內的普陀山上有三將軍和八百壯士墓。到了國共內戰,廣西也多次局部小戰爭,共軍渡江后,國民黨殘軍退守廣西、緬甸、老撾一帶,或者在廣西做了土匪,共軍多次剿滅土匪和殘軍,各地都有大量共軍傷亡,幾乎各縣都有烈士墓。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廣西的戰爭減少,到了20世紀80年代,和越南打了一戰,越南開始的時候多次侵入廣西,打到了崇左,其囂張到想攻下南寧的程度,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是發生在中越邊境,大了很多年。其過程和結果不說也罷。總之,在廣西是發生了多次戰爭,雖說地處南疆,遠離中原,但是廣西一直都是中國的段御空戰略要地,只要世界沒統一,還會發生。我們只有發展國防軍事,才能保衛廣西,保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