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課本 免費的初中課本 七年級下冊語文讀讀寫寫全部 七年級下冊語文電子課本 語文書上最恐怖一頁
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注釋是古詩詞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詩詞注釋是學生預習和理解課宴絕做文的重要,它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預習和理解課文的情況,更影響著學生的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發展。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人教版,希望你們喜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古詩文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宏喊澗
韋應物唐晌衡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 *** 數百年。
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口技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地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公共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級語文課外描寫環境的詩句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畎住蛾P山月》
2.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7.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8.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
9.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1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12.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1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
1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1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1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1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19.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20.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2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24.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9.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0.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31.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32.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3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34.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35.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36.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37.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8.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0.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4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4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4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45.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充分進行交際只有學好語文,才能為學習各科打下良好的基礎。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歡迎查閱!
語文初一下冊知識總結歸納
重點字詞匯總
1.《鄧稼先》
至死不懈 (xiè):懈,放松。
蓬斷草枯:形容環境惡劣。
署(shǔ)名:在書信、文件或文稿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選聘(pìn):挑選聘用。
鋒芒畢露(lù):比喻銳氣和才干全都顯露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憑侵略、壓迫、剝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
婦孺(rú)皆知: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鮮(xiǎn)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勛(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盡瘁(cuì):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當之無愧(kuì):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礎。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別很櫻讓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斷的一樣。
家喻戶曉(xiǎo):每家每戶都知道。
闊(kuò)別:長時間的分別。
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將士戰死于戰場。
鋌(tǐng):疾走。( 鋌而走險 )
摯(zhì)友:親密的朋友。
籌(chóu)劃:想辦法;定計劃;籌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猶豫。
殷(yān)紅:帶黑的紅色。
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詩興不作:作,起。
典籍(jí):記載古代法制的圖書,泛指古代圖書。
仰之彌高:指愈仰望愈覺得其崇高。
鍥(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 ( 多用于目光 ) 。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樣。
兀(wù)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
瀝(lì)盡:滴完。
群蟻排衙(yá):指整齊地排列著。
深宵(xiāo)獨裁(cái):指當時蔣介石的專制統治。
兇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險。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
昂(áng)首挺胸:昂起頭,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疏懶:形容詞,懶散而不慣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高標:名詞,很高的標準。標,標準。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
氣沖斗(dǒu)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3.《回憶魯迅先生
( 節選 )》
輕捷:動作輕快敏捷。
安頓:安詳,安穩。
阿司匹林:一種解熱鎮痛藥。
憂郁:憂傷郁結;憂慮煩悶。
深惡痛絕: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存心:心里懷有的念頭。
揩(kāi):擦,抹。
闔(hé):閉合。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語文初一下冊的知識總結
課內文言文梳理
(一)課文字詞詳解
賣油翁
陳康肅公①善②射,當世無雙,公③亦④以此⑤自矜(jīn)。⑥嘗射⑦于
①善:擅長。②射:射箭。③亦:也。④以:憑借。⑤自矜:自夸。⑥嘗:曾經。⑦于:在。
家①圃(pǔ),有賣油翁②釋擔(dàn)③而立,④睨(nì)⑤之久而不⑥去。見其發⑦矢(shǐ)十
①圃:園子。②釋:放下。③而:連詞,表示承接,可以不翻譯。④睨:斜著眼看,這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⑤之:指代陳堯咨射箭。⑥去:離開。⑦姿頌尺矢:箭,“發矢”就是射箭。
中八-九,①但微②頷(hàn)③之。
①但:只。②頷:點頭。③之: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康肅問曰:“①汝(rǔ)亦知射乎?②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③但手熟(shú)④爾?!?/p>
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與前一個“但”意思相同。④爾:同“耳”,相當于“跡高罷了”。
康肅①忿(fèn)然曰:“②爾③安敢④輕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⑤之?!雹弈巳∫缓J
①忿然: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在翻譯句子時“忿然曰”可以翻譯為“生氣地說”。②爾:你。注意稱呼的變化,前面“汝”,這里“爾”,翻譯雖相同,但語氣實則大不同。③安:怎么。④輕:作動詞用,輕視。⑤之: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⑥乃:于是。
①置②于地,③以錢覆④其口,⑤徐以杓(sháo)酌油瀝(lì)⑥之,⑦自錢孔入,⑧而錢不濕。
①置:放置。②于:在。③以:用。④其:代詞,指代葫蘆。⑤徐:慢慢地。⑥之:指油。⑦自:從。⑧而:連詞,表示轉折,翻譯為“但是”。
①因曰:“我亦無他,②惟手熟(shú)爾?!笨得C笑③而遣(qiǎn)④之。
①因:于是。②惟:只是。③而:連詞,表示修飾,相當于“著”。④之:代詞,指賣油翁。
(二)重點句子翻譯
1.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一個賣油的老頭兒放下擔子,站在那兒,斜著眼看他,很長時間都不離開。
2.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的老頭兒)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對此微微點頭。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
賣油的老頭兒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p>
4.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滴入(葫蘆)。
5.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
(三)揣摩語言
1.“爾安敢輕吾射!”
寫出了陳堯咨的驕橫之態。
2.“手熟”兩個字表現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不以為意的態度。
3.“以我酌油知之。
”
表現了賣油翁從容自若的態度。
4.詳寫賣油翁“酌油”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刻畫人物和表達中心的需要,詳寫賣油翁瀝油技藝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藝制勝對方的形象;對陳堯咨恃技驕橫則無較詳細的描寫,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得以突出。
5.第一段寫“公亦以此自矜”,又寫賣油翁“微頷之”為下文兩人起沖突做鋪墊。
(四)課文分析
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陳堯咨由生氣到不得不為賣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__因為他從賣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無他,但手熟爾”的道理。
2.讀了課文,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又該如何看待他人的長處?
要把自己的長處當作一種戰勝困難、張揚個性的資源優勢,而不是進行宣揚的資本。__對別人的長處,應善于汲取所長、學為己用,不可嫉妒詆毀。
3.這個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長處也沒必要驕傲自滿的道理。
語文初一下冊知識總結
文言文梳理
( 一) 課文字詞詳解
孫權勸學
1.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涂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③今:現在
④當涂:當道,當權。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辭:推托
⑦以:用
⑧務:事務
2.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當⑩涉獵,
見往事耳。卿言多務, 孰若孤
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②豈:難道
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 “卿”為愛稱。
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
⑤為:成為
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⑦邪:語氣詞,后寫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當:應當。
⑩涉獵:粗略地閱讀。
見:了解
往事:指歷史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孰:誰
若:比得上
3.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
②益:好處
③乃:于是,就。
④始:開始
⑤就:從事
4.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復吳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
②過:經過
③論議:討論,評議
④驚:驚奇
⑤才略:才干和謀略
⑥非復:不再是。復,再。
5.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
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為什么
⑦見事:知曉事情
⑧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訪,拜見。
別:告別
( 二) 重點句子翻譯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你說 (你 ) 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 ( 的事務多 ) 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 ( 或:瀏覽群書 ) ,了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為什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啊!
8.蒙辭以軍中多務。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
( 三) 揣摩語言
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
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
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
( 四) 課文分析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
該書是北宋 ( 朝代 ) 司馬光 ( 人名 ) 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 1 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
原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勸學的學習 方法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勸學勸的語言: “卿言多務, 孰若孤?孤常讀書, 自以為大有所益” ;
勸學的成果:“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
3.魯肅的話
表現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面寫出了呂蒙學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
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6.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2)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8.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1) 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 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 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 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
9.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
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
點。
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
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10.找出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
并指出這里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里是側面描寫。
作用:突出表現呂蒙學有所成。
11.孫權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孫權認為廣泛地學習很有益處, 不能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就不學習。
12.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 “結友” ,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3.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
你知道是什么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 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省略的內容:呂蒙的學習過程。
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以及知識點歸納
★初一語文下冊課文重點知識總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點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各科復習資料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重點復習資料
★人教版初一語文復習要點
★七年級語文下冊各單元知識點歸納復習(2)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初一語文復習要點總結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語文要想成績提高,需要多記多看多做題,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級語文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一、《飲酒》
1、表現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語是:心遠。詩中景物描寫突出了寧靜閑適的特點。
2、詩歌寫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超脫,是因為“心遠地自偏”。
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兩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潔身自好,保持高潔情操的思想感情。
4、“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車馬”是達官顯貴的代名詞。
5、“問君何能爾?心遠備族脊地自偏”中“爾”指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君“指代詩人自己。
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請從煉字角度這兩句的妙處。
“見”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達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穗世中映入眼簾,很好地表現了詩人閑適、恬靜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
7、“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寫出了日近黃昏,飛鳥入林的景象,聯系上下文,賞析這兩句。
不僅指傍晚時分的平和景色,還寄托了詩人的寓意,表達詩人想擺脫官場的羈絆,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樸歸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按恕敝缸髡叩拈e適的田園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說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記怎么說了嗎?
不是,因為作者從自然景物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得到了隱居生活的樂趣,就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了。
10、品析“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深層含義。
作者以飛鳥倦而知還來表現自己棄官歸隱的愜意情懷。
11、本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官場厭惡之情。
初一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
童年的朋友
噗pū脯pú綹liǔ懲ch?ng咒zhòu頰jiá嗅xiù皺zhòu膝xī兜dōu鬃zōng辮biàn鼻bí壺hú
顫動chàndòng:短促而頻繁地振動或抖動。
咕噥gūnong:帶有不滿意的情緒小聲說話。
胸脯xiōngpú:指胸部。
兩liǎng膝xī:兩只膝蓋。
一面
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紹興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筆名魯迅(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后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名篇一同收入集《吶喊》。
我的老師
1.狡猾(jiǎohuá)本意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這里是有點淘氣,又非常機靈。
2.占據(zhànjù)用強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場所等)。
3.卜問吉兇(bǔwènjíxiōng)用占卜的方法來測定吉祥、兇險。
4.糾紛(jiūfēn)牽連不清的爭執。
5.依戀(yīliàn)留戀,舍不得離開。
6.察覺(chájué)觀察感覺。察,全面仔細地看。
7.模仿(mófǎng)仿效,效法,照樣兒做。
8.勸慰(quànwèi)勸解安慰。
七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技巧
(一)聽。
一是要認真聽,二是要會聽,這是聽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抓住中心內容,也就是老師講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聽每一堂課之前,一定要弄明白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識地去聽課,久而久之,聽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語文成績能不提高嗎?
(二)說
怎樣訓練說話能力呢?
(1)主動找機會訓練說話能力。上課時,要主動積極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經過多次訓練,就不會膽怯了。平時,要多和同學、老師交談,可以就你關心的所有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敢于爭論。爭論最能鍛煉一個人的口才和思維能力。
(2)多找一些優美的文章來朗誦,培養自己的語感。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誦的磁帶來聽一聽。要是能參加一些朗誦會,聽專家仿滲的朗誦,有意識地去模仿,日積月累,也會受益無窮的。
很多同學往往重視“寫”而忽略“讀”。
(三)讀
讀在語文學習中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對于精讀課文和課外的好文章,不讀不得,還要反復讀?,F代教學重視能力的培養,包括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包括: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對文中哲理的領悟能力、對文章主題的發掘能力、對文章藝術性的欣賞能力等等。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知識點下冊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以及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下冊語文重點知識點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
★初一語文下冊課文重點知識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各科復習資料
★七年級語文下冊各課知識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基礎知識梳理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重點復習資料
★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提綱人教版
★七年級語文下冊各單元知識點歸納復習(2)
七年級下冊語文背誦內容有如下:
一、《孫權勸學》
二、《賣油翁》掘野
三、《陋室銘》
四、《愛蓮說》
五、《河中石獸》
六、《竹缺散洞里館》
七、《春夜洛城聞笛》
八、《逢入京使》
九、《晚春》
十、《木蘭詩》
十一、《登幽州臺歌》
十二、《望岳》
十三、伏枯《登飛來峰》
十四、《游山西村》
十五、《泊秦淮》
十六、《賈生》
十七、《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十八、《約客》
學習是把知識、能力、思維方法等轉化為你的私有產權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轉私”的重要途徑。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習,學習是你最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供大家查閱。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一、應記住的基礎知識:
1、文學滲散常識:
①《春》選自《朱自清》,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
②《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⑤《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⑥《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⑦《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⑧《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元朝戲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點的字的注音或寫法。
朗潤(rùn)醞釀(niàng)黃暈(yùn)宛轉(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響晴(xiǎng)發髻(jì)水藻(zǎo)鑲邊(xiāng)貯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藍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挑著(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碩(shu)棲息(qī)鳊魚(biǎn)
烏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夢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
繁花嫩葉呼朋引伴抖擻精神花枝招展春華秋實春花秋月
閑情逸致芊芊細草輕飛曼舞
三、課文內容把握:
①《春》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贊美春天的活力,從而激勵人們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大好春光的無限熱愛。
②《濟南的冬天》抓住“溫情”這一特點,緊扣“山”和“水”,描繪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畫,抒發了作者贊美濟南,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
④《秋天》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四、本單元應形成的'語文素養:
1、掌握寫景的技巧:
①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緊緊抓住“新”、“美”、“力”來描寫景物。
②寫景要有合理的順序?!洞骸分械摹按夯▓D”,從“樹上”、“花下”“遍地”幾個詞語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寫景的順序是從上到下,條理清晰。
③寫景要五官齊放?!洞骸分械摹按猴L圖”從嗅覺、觸覺、聽覺的幾個角度來描寫春風。④寫景要講究虛實、動靜結合?!按夯▓D”中由“春花”聯想到“秋實”;“春草圖”中由靜態的春草寫到草地上孩子們的嬉戲,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第1課.散步莫懷戚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解釋下列詞語。
(1)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3)各得其所:每個人或每種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滑豎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信喊大是整個世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
第2課.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一、重點字詞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癱瘓侍養訣別憔悴仿膳豌豆
二、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課文寫了四件事:
(1)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對我的撫慰.
(2)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托
2.“我”的雙腿癱瘓之后,母親的侍弄的花為什么都死了?
答:因為“我”的原因,母親已精疲力竭,無力再照顧花了。
3.文中寫到“我”坐在窗前看落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你怎樣理解母親擋住落葉的行為?
答:因為母親希望“我”的心情好一點,也有助于病情。
4.為什么“我”答應去看花,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為什么“我”責備她“煩不煩”,她卻笑了?這說明什么?
答:因為母親看到了“希望”,這是“我”第一次答應母親帶“我”去玩。
5.前面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最后“我”說“要好好兒活”各有什么含意?這樣寫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從而想讓“我”以后照顧自己。后文寫“要好好兒活”是“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在文章結構上起“前后呼應”的效果。
第3課.羚羊木雕張之路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犄jī角怦pēng寒顫zhàn攥zuàn
2.解釋下列詞語。
(1)反悔:對以前答應的事翻悔或不承認。
(2)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3)自作主張:不與人商量,自己決定。
(4)仗義:講義氣。
(5)滿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張之路,這是一篇記敘文(體裁)。
2.記敘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第4課.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
荷葉母親冰心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2)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金色花》第4段
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國名)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紙船》選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作家(稱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
濟南的冬天
1.髻jì澄ch?ng貯蓄zhùxù藻zǎo看kān著落zhuó2.響晴:天空晴朗無云貯蓄:儲存澄清:清澈明亮空靈:清凈透明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上或加在另一物體的周邊
2.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北平、倫敦、熱帶與濟南作對比,突出濟南無風聲、響晴、溫晴、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安適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綠、清、亮
3.作者對濟南冬景的贊美之情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第二段:第一句中有“曬”“睡”“喚醒”等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老城人格化,帶有生命的感覺,形象地寫出了“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三段:第一句用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說明濟南溫暖的原因。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像母親一樣慈愛,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第四段:(1)“看護婦”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又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2)“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3)“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憐愛的情態,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
(4)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第五段:
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第六段:
(1)擬人手法,“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運用擬人的手法,”突出水的綠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安蝗痰谩睌M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溫暖多情,表現出濟南的水的無限生機與冬天里孕育的無線春意(2)“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雨的四季》
1、邈miǎo咄duō粗獷guǎng吝嗇sa蒞臨lì③高邈:高而遠。蒞臨:來到,來臨。(多用于貴賓)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2、總——分——總以對雨的愛戀為線索。表達了對雨的愛戀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春雨:溫柔、嬌媚;夏雨:熱烈而粗獷;秋雨:端莊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靜
3、春雨圖中“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水珠寫活了,人格化了。生動形象表現了對春雨的喜愛和憐惜。
“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以及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一語文下冊課文重點知識總結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
★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重點資料整理
★初一人教版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基礎知識梳理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重點知識點
★人教版初一語文知識點復習要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復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