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學(xué)科分類 > 歷史

歷史上魏姓名人,魏姓歷史名人一覽表

  • 歷史
  • 2023-05-02
目錄
  • 魏姓的歷史名人和現(xiàn)狀
  • 姓魏的名人有誰
  • 魏姓的歷史名人及作的貢獻
  • 魏姓最著名的人
  • 關(guān)于魏姓的歷史名人簡介

  • 魏姓的歷史名人和現(xiàn)狀

    1、魏無忌

    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亂絕凱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嘩喚,被封于信宏粗陵,所以后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于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dāng)時的魏無忌威名遠(yuǎn)揚,各諸侯國連續(xù)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

    2、魏惠王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罃。他是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孫,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52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

    他所修筑的大梁堅城,奠定了今日開封城的基礎(chǔ);他所開鑿人工運河鴻溝,使開封城四周水道暢達,景象萬千,頗具名都?xì)庀蟆r至今日,開封仍以多水而著稱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譽。

    姓魏的名人有誰

    1、魏延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lǐng)。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shù)有戰(zhàn)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后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zhèn)遠(yuǎn)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鎮(zhèn)守漢中。之后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tǒng)領(lǐng)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guān)中,最后與諸葛亮?xí)熡阡P(guān),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后,與長史楊儀矛盾激化,相互爭穗嘩碰權(quán),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并被夷滅三族。

    2、魏征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祖籍在今河北省晉州市,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謚號“文貞”,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3、魏無忌

    魏無忌(信陵君,?-前243年),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魏國公子、戰(zhàn)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猜談、政治家,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著有《魏公子兵法》。

    4、魏良輔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號此齋,晚蘆慧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新建(今屬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歷官工部、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廣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擢山東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蘇太倉。

    為嘉靖年間杰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對昆山腔的藝術(shù)發(fā)展有突出貢獻,被后人奉為“昆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圣”之稱。

    5、魏忠賢

    魏忠賢(別名:李進忠,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明河間肅寧(今屬河北)人,明朝末期宦官,被封為“九千歲”。

    他在萬歷時入宮為宦官,熹宗即位,升為司禮秉筆太監(jiān)兼提督,后掌管東廠,排斥異己,廣結(jié)黨羽,專斷國政。朱由檢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魏忠賢自縊而亡,其余黨亦被肅清。

    以上內(nèi)容參考——魏延、——魏征、——魏無忌、——魏良輔、——魏忠賢

    魏姓的歷史名人及作的貢獻

    1、魏收(燃敬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曲陽縣(今河北晉州市鼓城村)人 。

    南北朝時期大臣、歷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并稱“北地三才子”。

    初仕北魏,拜太常博士。

    再仕東魏,拜散騎常侍、中書侍郎、修撰國史。

    北齊建立后,拜中書令、魏尹、秘書監(jiān)、著作郎,遷特進、尚書右仆射,掌管詔誥,總議監(jiān)五禮事,參與修定律令。

    天保八年(557年),加太子少傅。

    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時年六十六,追贈司空、尚書左仆射,謚號文貞。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lián)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后,眾口喧嚷,指為“穢史”。

    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

    2、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遠(yuǎn)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原邵陽縣金潭)人 。

    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核段或。

    道光二年( 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進士。

    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xué),法名承貫。

    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代表。

    魏源認(rèn)為論學(xué)應(yīng)以“經(jīng)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dǎo)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科學(xué)技術(shù)。

    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xué)習(xí)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tǒng)轉(zhuǎn)向近代的重要標(biāo)志

    3、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lǐng),深受劉備器重。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shù)有戰(zhàn)功,升為牙門將軍。

    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zhèn)遠(yuǎn)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dāng)一方的大將,鎮(zhèn)守漢中十年。

    劉備即位后,拜鎮(zhèn)北將軍。

    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

    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guān)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xí)熶P(guān),遭到謹(jǐn)慎的諸葛亮反對。

    隨劉備入蜀,與黃忠等統(tǒng)軍平定廣漢郡,劉備稱漢中王后負(fù)責(zé)鎮(zhèn)守漢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提出子午谷奇謀。

    陽溪之戰(zhàn)大破郭淮、費曜。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在諸葛亮指揮下,和高翔、吳班等一同于鹵城之戰(zhàn)大破司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戰(zhàn)果。

    魏延作戰(zhàn)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

    諸葛亮死后,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斗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

    4、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

    公元前445年繼承晉國魏氏領(lǐng)袖。

    魏國百年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

    戰(zhàn)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

    后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贊魏文侯之賢。

    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

    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fā)揮其作用,標(biāo)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重用衛(wèi)人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xì)作原則,推廣農(nóng)副業(yè)成功經(jīng)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chǎn)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糴法。

    在豐年的時候,國家根據(jù)市場情況,采用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農(nóng)民的糧食,使農(nóng)民的利益不受損失。

    在災(zāi)年的時候, *** 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適當(dāng)?shù)膬r格賣給市民,使市民不致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

    這樣,魏國很好地平衡了農(nóng)民與市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國家抵抗災(zāi)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wěn)定,國民安居樂業(yè)。

    5、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文侯之子,戰(zhàn)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記》、《資治通鑒》誤載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為魏武侯元年。

    據(jù)《竹書紀(jì)年》則為前396年即位,改伍前395年為武侯元年)。

    他是三家分晉后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yè)再一次推向高峰。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擊繼任魏國國君之位,是為魏武侯。

    魏武侯即位后僅僅一年,朝中元老李悝就不幸去世。

    李悝是法家的先行者之一,魏武侯只能按照父親、按照李悝制定的國策、國法執(zhí)掌魏國朝政。

    好在父親給自己留下極為強大的家底。

    在經(jīng)歷短暫的休整后,魏武侯終于可以一展宏圖,征戰(zhàn)天下。

    魏姓最著名的人

    1.魏相

    魏相(WEI XIANG?—前59), 字弱翁,濟陰定陶(今屬山東)人,后徙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

    魏相

    西漢大臣。少學(xué)《易》,為郡卒史。昭帝時舉賢良,以對策高第為茂陵令,遷河南太守。宣帝即位,征為大司農(nóng),遷御史大夫,建言削弱霍氏之權(quán),宣帝善之。地節(jié)三年,代韋賢為丞相,封高平侯。卒官。魏相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賢像傳略》。

    2.魏延

    魏延(WEI YAN?—234), 字文長,南陽義陽(今河南南陽)。

    魏延

    三國蜀漢大將,累遷征西大將軍,封南鄭侯。題跋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3.魏華

    魏華(WEI HUA),館陶(今屬河北)人。

    魏華

    唐代官吏、書法家,魏征次子魏叔瑜次子,仕至太子左庶子。為子時至孝。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4.魏明

    魏明(WEI MING), 移居余姚(今屬浙江)。

    魏明

    唐代官吏。歷仕莫州司馬、右贊善大夫。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5.魏謩

    魏謩(WEI MO,793—858), 字申之,內(nèi)黃(今屬河南)人,祖籍館陶(今屬河北)。

    魏謩

    唐代大臣。魏徵五世孫。大和七年進士歷官左拾遺、諫議大夫、判弘文館事、汾州刺史、給事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禮部尚書,監(jiān)修國史,戶部、吏部尚書,言論切直,無所畏避,官終守太子少保。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6.魏叔璘

    魏叔璘(WEI SHULIN),館陶(今屬河北)人。

    魏叔璘

    唐代官吏。魏徵第四子。仕至禮部侍郎,為酷吏所殺。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7.魏叔玉

    魏叔玉(WEI SHUYU),字思潤,館陶(今屬河北畢陸)人。

    魏叔玉

    唐代官吏。魏徵長子。仕至光祿寺少卿。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知數(shù)棗姚魏氏宗譜》。

    8.魏元忠

    魏元忠(WEI YUANZHONG?—707), 字尚節(jié),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魏元忠

    唐代大臣。太學(xué)生。歷官直中書省、殿中侍御史、洛陽令、為酷吏陷害,流放三次,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兵部尚書、侍中、中書令,封齊國公,貶思州務(wù)川尉,途中卒。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9.魏知古

    魏知古(WEI ZHIGU,647—715), 字學(xué)詩,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

    魏知古

    唐代大臣。乾封元年進士。歷官著作郎、兼修國史、吏部侍郎、黃門侍郎、戶部尚書、侍中,封梁國公,后與姚崇不協(xié),除工部尚書。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0.魏徵

    魏徵(WEI ZHENG,580—643), 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

    魏徵

    唐初大臣。歷官隋武陽郡丞、唐太子洗馬、諫議大夫,遷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受詔總撰定《周書》、《隋書》,時稱良史,進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素有膽識,每犯顏規(guī)諫,拜太子太師。魏徵全身像取自清劉源繪,朱圭刻,清康熙七年蘇州柱笏堂刻本《凌煙閣功臣圖》。魏徵像取自清顧沅輯,清道光十年刻《古圣賢像傳略》。魏徵頭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1.魏良瑞

    魏良瑞(WEI LIANGRUI),余姚(今屬浙江)人。

    魏良瑞

    宋代官吏。應(yīng)賢良科。仕至從政郎。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2.魏了翁

    魏了翁(WEI LIAOWENG,1178—1237),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

    魏了翁

    南宋大臣、學(xué)者。慶元五年進士。歷知嘉定、漢州、眉州,入為兵部郎中、工部侍郎,遭誣復(fù)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xué)士院,以端明殿學(xué)士同僉樞密院事,后除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知福州、福建安撫使。魏了翁有《鶴山集》、《九經(jīng)要義》、《師友雅言》等。魏了翁蘇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蘊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魏了翁半身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魏了翁頭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3.魏杞

    魏杞(WEU QI,1120—1184), 字南夫,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移居明州鄞縣(今屬浙江)。

    魏杞

    南宋大臣。紹興十二年進士。受經(jīng)于明州趙敦臨。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不辱使命,連擢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xué)士奉祠告老。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4.魏仁浦

    魏仁浦(WEI RENPU,911—969), 字道濟,衛(wèi)州汲縣(今屬河南搭拆)人。

    魏仁浦

    宋代大臣。歷官后晉小吏、后周樞密都承旨、中書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進位右仆射,從征太原中途病死。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5.魏峣

    魏峣(WEI YAO),明州鄞縣人,徙居余姚(今均屬浙江)。

    魏峣

    宋代官吏,仕至萬年縣知縣、將仕郎。像取自清光緒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6.魏文盛

    魏文盛(WEI WENSHENG),浙江余姚人。

    魏文盛

    元代官吏。仕至迪功郎。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7.魏瀚

    魏瀚(WEI HAN), 字五松,浙江余姚人。

    魏瀚

    明代官吏。景泰甲戌進士。歷仕北京僉都御史、知州、知府,江西方伯,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18.魏浣初

    魏浣初(WEI HUANCHU,1580—?), 字仲雪,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今屬江蘇)人。

    魏浣初

    明代官吏、學(xué)者。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布政司參政。能詩詞,有《詩經(jīng)脈》、《四如山樓集》。魏浣初肖像明羅虛白繪,南京博物院藏。

    19.魏驥

    魏驥(WEI JI,1374—1471), 字仲房,號南齋,浙江蕭山(今屬杭州)人。

    魏驥

    明代官吏、學(xué)者。永樂三年舉人,次年進士副榜。授松江訓(xùn)導(dǎo),召修《永樂大典》,擢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統(tǒng)間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景泰元年致仕。能詩文,有《南齋摘稿》。魏驥側(cè)身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歷時刻《三才圖會》。魏驥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賢像傳略》。

    20.魏廷實

    魏廷實(WEI TINGSHI), 字篤甫,號可齋,浙江余姚人。

    魏廷實

    明代官吏。洪武間舉茂才。仕至刑科給事中。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21.魏校

    魏校(WEI XIAO,1483—1543), 字子材,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屬江蘇)人。

    魏校

    明代官吏、學(xué)者。弘治十六年進士。歷南京刑部郎中,改兵部郎中,移疾歸。嘉靖初起為廣東提學(xué)副使,官至太常寺卿,尋致仕。私淑胡居仁主敬之說,主張理氣合一,而貫通諸儒之說。有《大學(xué)指歸》、《六書精蘊》。魏校蘇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蘊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魏校半身像取自清代顧沅輯,道光九年刻本《吳郡名賢圖傳贊》,清孔繼堯繪。

    22.魏有本

    魏有本(WEI YOUBEN,1483—1552), 字伯深,一字曰深,號淺齋,浙江余姚人。

    魏有本

    明代官吏。正德十六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歷大理寺少卿,官至右都御史總督漕運,致仕,有《淺齋文集》。魏有本像取自清代宣統(tǒng)二年洽禮堂《蘭風(fēng)魏氏宗譜》。

    23.魏玉

    清代官吏。國學(xué)生。仕至直隸州分州銜,儒林郎。欽旌五世同堂。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24.魏恭壽

    魏恭壽(WEI GONGSHOU,1816—1861), 字玉麟,號慎齋,浙江余姚人。

    魏恭壽

    清代官吏。仕至儒林郎、加同知銜、奉政大夫、江蘇侭先補用知縣。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25.魏際瑞

    魏際瑞(WEI JIRUI,1620—1677), 初名祥,字善伯,江西寧都人。

    魏際瑞

    清初學(xué)者。明諸生。與弟魏禧、魏禮稱寧都三魏,明亡,與弟及彭士望等居翠微峰,號“易堂九子”。康熙十六年奉清帥哲爾肯命說降吳三桂將韓大任,被殺。有《魏伯子文集》。魏際瑞像取自《清代學(xué)者像傳》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26.魏錦芳

    魏錦芳(WEI JINFANG,1763—1831), 學(xué)名繡,字南臺,號魯齋,浙江余姚人。

    魏錦芳

    清代官吏。道光元年辛巳恩科進士。仕至候選州司馬。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27.魏禮

    魏禮(WEI LI,1628—1693), 字和公,晚自號吾廬,江西寧都人。

    魏禮

    清初文學(xué)家。明諸生。與兄魏祥、魏禧自為師友,稱三魏。人稱魏季子。性慷慨好義。寡言語,喜游,足跡便天下。五十后歸居翠微峰頂。有《魏季子文集》。魏禮像取自《清代學(xué)者像傳》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28.魏禧

    魏禧(WEI XI,1624—1681), 字叔子,一字冰叔,號俗齋,又號勺庭,江西寧都人。

    魏禧

    清初學(xué)者。明諸生。與兄魏祥、弟魏禮自為師友,號寧都三魏。明亡,隱居翠微峰,筑易堂,與李騰蛟、彭士望等號“易堂九子”。四十歲后出游四方。康熙十七年堅拒博學(xué)鴻儒征。有《魏叔子集》、《左傳經(jīng)世》等。魏禧像取自《清代學(xué)者像傳》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29.魏源

    魏源(WEI YUAN,1794—1857), 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湖南邵陽人。

    魏源

    清代官吏、思想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熟于國故朝章,從劉逢祿學(xué)《公羊春秋》,道光二年舉人,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潛心著述,有《古微堂詩文集》、《圣武記》、《元史新編》、《老子本義》等。魏源像取自《清代學(xué)者像傳》集,清葉衍蘭輯摹,黃小泉繪。

    30.魏章林

    魏章林(WEI ZHANGLIN), 字條梅,浙江余姚人。

    魏章林

    清代官吏。仕至寧波府鄞縣教諭。像取自清宣統(tǒng)修《浙江余姚魏氏宗譜》。

    31.魏光燾

    魏光燾(WEI GUANGTAO,1837—1916), 字午莊,湖南邵陽人。

    魏光燾

    清末官吏。早年隸左宗棠部,光緒時初任道員,累擢按察使、布政使,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募兵北上,與湖南巡撫呉大澄援遼抗日,在海城等地與敵多次激戰(zhàn),1895.3敵軍進犯牛莊,指揮所部重創(chuàng)日軍。魏光燾戰(zhàn)后歷任江西布政使、陜西巡撫、陜甘總督、云貴總督、兩江總督。

    32.魏裔介

    魏裔介(WEI YIJIE,1616—1686), 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xiāng)(今屬河北)人。

    魏裔介

    清代大臣、學(xué)者。順治三年進士,授工科給事中,康熙間官至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以黨附鰲拜之嫌致仕,為言官時,敷陳剴切,多見施行。治理學(xué),有《圣學(xué)知統(tǒng)錄》、《知統(tǒng)翼錄》、《希賢錄》,另有《兼濟堂集》。魏裔介畫像為清人繪,現(xiàn)藏河北省博物館。

    關(guān)于魏姓的歷史名人簡介

    姓魏的歷史名人:

    1、魏文侯

    (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

    2、魏武侯

    (?—前370年)漢族,姬姓,魏氏,名擊。東周戰(zhàn)國初期魏國國君與中原霸主。

    3、魏惠王

    漢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

    4、魏昭王段蠢

    (?─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

    5、魏延

    (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西)饑燃睜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

    魏爛歲姓,晉國六卿之一,是當(dāng)代中國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于今山西芮城縣北。后魏國被晉國消滅,封給大夫畢萬,后人以邑為氏,尊畢萬為得姓始祖。

    截至2013年,魏姓人口大約占中國人口的0.45%,總?cè)丝诖蠹s有570萬。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約占魏姓總?cè)丝诘?8%。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日产无码1区2区在线观看|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特级无码a级毛片特黄|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男人av无码天堂|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青青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