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安陽有什么歷史景點 古城安陽的歷史遺跡 安陽有哪些歷史遺跡 安陽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安陽八大古跡
安陽十大著名景點:岳飛廟、殷墟、天平山、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羑里城遺址、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馬氏莊園、黃華神苑景區(qū)、安陽高陵。
一、岳飛廟
岳飛廟,位于石盤屯鄉(xiāng)的麒麟村村西路北,占地約5畝,是由當?shù)匕傩兆园l(fā)分期建造的。石盤屯鄉(xiāng)麒麟村是岳飛成長習武跡緩的地方。
如今在石盤屯,有關岳飛的“甕漂麒麟”、“周侗授徒”“瀝泉洞得槍”“試箭中魁”等膾炙人口的故事,當?shù)乩先酥v起來是頭頭是道,境內還有以岳飛名字命名的季節(jié)河岳飛河。岳飛幼時成長、習武于此,其愛國情懷影響了石盤屯鄉(xiāng)世世代代群眾。
二、殷墟
殷墟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面積約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稱殷,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此,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后達273年。
周滅殷后,曾封紂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殷墟。
三、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林州市西8公里,太行山山脈林慮山主峰東側。因其“峰勢峻極,上平于天”而得名,素有“北雄風光最勝處”之美譽。是集自然景觀與歷史名勝古跡為一體的山岳型自然風景旅游區(qū)。
四、紅旗渠
紅旗渠,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稱之好握為“人工天河”。
五、太行大峽谷
林州大峽谷,又名太行大峽谷,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林州石板巖鄉(xiāng)境內,在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1.5千米,總面積89平方千米。因為他坐落于林州,所以也叫林州太行大峽谷。
林州大峽谷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核心景區(qū)包括:泉潭疊瀑桃花谷、百里畫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巖、原始生態(tài)峽谷漂流、人間仙境仙霞谷等。
六、羑里城遺址
羑里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文王路,在湯陰縣城北約4千米處的羑里城,羑里城又稱文王廟,是有史可據(jù)、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jiān)獄,也是周易文化發(fā)祥地。“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七、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
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鎮(zhèn)。起飛場位于太行大峽谷東側崖壁之上的東垴村南教場,海拔1280余米,面積16000平方米,可容納近百名運動員同時起飛。
降落場位于姚村鎮(zhèn)寨地村觀光大道南側。1992年,林州首次舉辦國際滑翔賽,此后每年舉辦兩次。被國際航協(xié)秘書長海勒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
八、馬氏莊園
馬氏莊園景區(qū)位于河南省北部殷商故地安陽縣蔣村鄉(xiāng)西江村。建于光緒至民國初年,是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巡撫、兩廣總督馬丕堯的故居。
因保存完整、資源豐富、品位較高,被省市古建筑專家譽為“中州唯一的封建官僚機構建筑標本”、“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清代典型官僚機構之一”。
九、黃華神苑景區(qū)
黃華神苑位于林州市區(qū)西6公里。沿京珠高速(京廣鐵路、107國道)到安陽,轉安林高速至林州,再轉林州至黃華山公路即達。距安陽市約60公姿襪模里。是集自然景觀與歷史名勝古跡為一體的山岳型自然風景旅游區(qū)。
十、安陽高陵
安陽高陵,又稱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占地面積約740平方米,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安陽高陵由墓道、墓門、封門墻、甬道、前后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券墓,斜坡墓道長39.5米,寬9.8米,最深處距地表約15米。
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后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安陽
殷墟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世界文化遺址。 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現(xiàn)存有宮殿宗廟區(qū)、王陵區(qū)和眾多族邑聚落遺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制胡褲玉作坊、制骨作坊等眾多遺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羑里城 《周易》發(fā)源地,國家4A級景區(qū),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后第一座國家監(jiān)獄,也是“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圣地。 岳飛廟 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南宋抗金英雄岳飛修建,始建于明景泰元年,總面積6300平方米,殿廡建筑百余間,其建筑氣勢宏偉,莊嚴肅穆,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峰塔 安陽的標志性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傘狀,在我國古塔中極為少見,在國外也是罕見的。
顓頊帝嚳陵 遠古時期顓頊、帝嚳二帝的陵墓。陵區(qū)占地總面積5300畝,內分陵墓、廟宇等10個小區(qū),每年夏歷三月十八顓頊誕辰日,海內外數(shù)十萬人到此祭拜先祖,盛況空前。
袁林 中國最晚的仿帝王陵墓,“洪憲皇帝”袁世凱的墓地。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壁的構筑手法,以中國古典傳統(tǒng)形制為體,西洋建筑風貌為用,古今并存,風格殊異。
彰武·小南海 “小南海文化”發(fā)祥地。主要景點有:小南海石窟,現(xiàn)存三窟,均為北齊天保年間建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始人洞穴,據(jù)科學測定,其文化遺存距今2.5萬年至1.3萬年,是河南省唯一的舊石器文化遺存。長春觀,唐代大型道觀。彰武水庫,安陽中心水庫。
靈泉寺石窟 靈泉寺原名寶山寺,東魏高僧道憑法師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創(chuàng)建。此處為北方佛教圣地,規(guī)模宏大,稱“河朔第一古剎”。寺院握絕東西兩山,大造石窟,山褲皮簡巖遍刻塔龕,是全國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稱“萬佛溝”,又名“小龍門”。
修定寺塔 俗稱“唐塔”,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造藝術極其罕見,系單層方型浮雕磚舍利塔 馬氏莊園 清光緒年間廣西、廣東巡撫馬丕瑤的府第。建于光緒年間,現(xiàn)存基本完整。整個建筑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精雕細刻,與山西晉商莊園相比,規(guī)模與精美程度均無不及。
安陽殷墟冊汪手,林縣紅州嫌旗渠,湯陰岳飛廟,湯陰羑里城,安陽曹操高陵,安陽馬氏莊園,林縣太行山,安陽博物館,安陽文峰塔,內黃二帝陵,安陽陵判袁世凱的墓地。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是商朝的都城。
殷墟是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以小屯村為中心,面積約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稱殷,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于此,至紂亡國,共傳8代12王,前后達273年。周滅殷后,曾封紂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亂被殺,殷民遷走,逐漸淪為廢墟,故稱殷墟。
殷墟遺跡主要包括城墻基址、大扒冊戚灰溝、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姿碧井、祭祀遺存、手工業(yè)作坊遺址、王陵區(qū)、家族墓地和車馬坑等。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春陵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因而殷都安陽排在中華古都之首。
殷墟王陵的介紹
王陵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北岸侯家莊與武官村北高地,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這里已發(fā)現(xiàn)大墓及較大墓13座、祭祀坑2500多個,已發(fā)掘大墓12座、祭祀坑1400多個。
王陵區(qū)分為東、西兩區(qū),西區(qū)主要有8座大墓,東區(qū)以祭祀坑為主,主要分布于東區(qū)南部和北部的中段,此外有1座大墓、4座較大墓。13座大墓或較大墓的地上均無封土,陵墓均為坐北朝南,墓室口大底小呈方斗型,墓平面呈亞字形、中字形或甲字形。
以上內容參考:—殷墟遺址
安陽有名勝古跡有很激核多,比如蔣村的馬家大院,湯陰岳廟,羐里城,水冶古城區(qū),林州紅旗渠,內黃二帝陵,林州大峽谷,林慮山,萬山湖,王相巖,水冶珍珠泉,善應小南海,都里清涼山,殷墟博物院。
安陽,古稱殷、鄴、相州、彰德府,是河南省地級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處,西倚太行山,東連濮陽,北扼邯鄲祥鋒,南依鶴壁、新鄉(xiāng)。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十大最古老城市,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謹鉛晌七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稱,安陽殷墟是中國目前為止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安陽是甲骨文發(fā)現(xiàn)地,周易發(fā)源地,有殷墟和中國大運河(永濟渠)兩處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