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歷史名人?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那么,劉氏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明主類
1、齊桓公:不計射鉤之恨拜管仲為相、又有鮑叔牙舉賢。高舉“尊王攘夷”大旗號令眾諸侯…… 可謂“春秋五霸”之首!
2、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典故天下皆知!立于眾諸侯之間、敢于問鼎天下者僅楚莊王!平內(nèi)亂、北進(jìn)立足中原稱霸春秋!可謂“春秋五霸”之尾!
3、魏文侯:戰(zhàn)國時期、魏國初期建立者。獎勵農(nóng)耕、慧眼識才、謀略超群……手下能人眾多。如:翟璜、李匱、吳起等等……
名相類
1、管仲:曾有人言:管仲是春秋第一名相。我認(rèn)為此言當(dāng)之無愧…… 對于管仲的生平事跡不多做介紹、看看上邊的就大概知道了。
2、伍子胥:吳越春秋時代、伍子胥絕對是主角!身負(fù)血仇、盡心輔佐吳王、推舉孫武、引吳軍大破楚國…… 后于夫差產(chǎn)生隔閡含恨而終。
3、晏嬰:晏子使楚、二桃斬三將、田氏代齊等等典故造就了晏子一世名相千古流芳……
名將類(爭議很大、本人表示很有壓力)
1、樂毅:輔助弱燕、以三國聯(lián)軍一舉攻下齊國70多城池。齊國將領(lǐng)聞聽樂毅之名、要嘛望風(fēng)逃竄、要嘛獻(xiàn)城開降。樂毅不光是軍事奇才、也是政治奇才……
2、孫武:出身齊國名族、后被迫離鄉(xiāng)、隱居吳地、被伍子胥舉薦助吳王滅楚、稱霸天下!生平所著《孫子兵法》流傳至今依然為不朽神作!
3、李牧:比起前二人來、他的功勛稍微遜色一些、不過本人卻非常鐘愛他!當(dāng)時秦國幾乎已經(jīng)吞并整個中原、僅小小趙國難以消滅、那是因為有李牧在!秦國以王翦為大將、率領(lǐng)相當(dāng)于趙國幾十倍的兵力三戰(zhàn)三敗!最后嬴政使人勾結(jié)趙國內(nèi)臣、害死李牧以后,秦國的戰(zhàn)車才正式壓過趙國的領(lǐng)土!嬴政當(dāng)時說:可敬~李牧將軍、可嘆~李牧將軍……
1、劉邦
漢高帝劉邦(前256年3月19日-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今江蘇徐州豐縣)人。秦末漢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劉邦從沛縣起兵反秦,被蕭何、曹參、樊噲等人擁立,自稱沛公,后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關(guān)中者為王”之約,破武關(guān),秦王子嬰降。
秦朝滅亡后,項羽分封入關(guān)諸侯有功者,封劉邦為漢王。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tǒng)一自秦亡后的天下,于公元前202年稱帝,史稱西漢,為漢朝開國皇帝,駕崩于公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后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史稱漢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2、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于7歲時被冊立為儲君,16歲登基,在位達(dá)54年。其正式謚號為“孝武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
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樹,與秦始皇被后世并稱為“秦皇漢武”,被歷代史學(xué)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jìn)取,極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親政后進(jìn)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yuǎn)地影響著后世。
3、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河南洛陽人,字夢得,祖先來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2、劉恒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zhèn)壓了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jìn)士及第,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zhèn)壓黃巾起義,先后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zhàn)時,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三國志》評劉備的機(jī)權(quán)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yè)。
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jì)念。
2、劉義慶
劉義慶(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政權(quán)文學(xué)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籍南宋彭城,世居京口。
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guī)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有突出貢獻(xiàn)。
2、劉恒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zhèn)壓了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
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quán),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quán)。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 之稱。
5、劉統(tǒng)勛
劉統(tǒng)勛(1698-1773),清內(nèi)閣學(xué)士,刑部尚書,劉墉之父。
以上就是劉氏歷史名人的全部內(nèi)容,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xiāng)(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