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打印人教版

  • 歷史
  • 2023-05-11
目錄
  •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免費
  • 初一七下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電子版
  • 七年級下冊小四門知識點總結
  • 九年級政治有哪些戰略

  •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免費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轎悔搜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前兄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閉歷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初一七下生物必背知識點總結

    我們學習七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上要敢于兼收并蓄采納眾長。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的知識點,大家快來跟我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一)

    輝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比歐洲早700年。

    2、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唐朝杰出的醫學家孫思邈,寫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稱為“藥王”。

    5、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畫、塑像,大量佛經、文書)。

    6、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李白,詩仙,《蜀道難》;杜甫,詩圣,“三吏”“三別”,作品稱為“詩史游信嫌”;白居易《新樂府》。

    7、書法名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畫圣,開寫意畫先河)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二)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 年,唐朝為藩鎮所滅。

    一、遼宋西夏的并立

    1、契丹的興起

    (1)契丹的生活習俗:游牧為主,唐末開始逐漸有了農耕生活。

    (2)契丹國的建立:10 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 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 匡胤就是宋太祖。

    (2)杯酒釋兵權:用設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統兵大將的兵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的和戰---澶淵之盟

    (1)時間:宋真宗統治時

    (2)內容:宋初,對遼用兵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遼撤兵,宋朝給遼歲幣。

    (3)評價:①宋神手每年要給遼歲幣給老百姓增加了負擔,對宋來說也是屈辱的。②但這個條約也使遼宋 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邊境和平,這樣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雙方在邊境地區貿易的發展

    5、北宋與西夏的和戰

    11 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宋與西夏的和議:①元昊向宋稱臣;②宋給西夏歲幣;③雙方在邊界開放貿易。

    二、金與南宋的對峙

    1、12 世紀初期,女真杰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接著在會寧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7 年,北宋被金滅亡,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抗金英雄:岳飛 郾城大捷

    4、宋金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坦配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政權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遼契丹

    10 世紀初遼太祖阿保機上京北宋漢族960 年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西夏黨項

    11 世紀前期李元昊興慶金女真

    12 世紀初期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后遷到中都南宋漢族1127 年宋高宗趙構臨安(今杭州)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三)

    繁盛一時的隋朝

    考點:大運河的開通及作用 七下P4 能力要求:識記理解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征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流通七省區:(略)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電子版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好歷史應該注意知識點的總結,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重點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伍衫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開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

    2.措施

    (1)重用賢能,出現賢相姚崇和宋璟。

    (2)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3)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4)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3.表現: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宋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一、軍事上

    1.宋太祖趙匡胤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節度使將對軍隊的控制。

    2.設立中央禁軍,將各地精兵收歸京城禁軍管轄。

    3.設置樞密院,實行“更戍法”。

    4.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奪權。宋太祖削去了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職位。

    二、經濟上

    在各路設四司,轉運使。

    三、政治上

    1.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

    2.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

    3.設樞密院管理軍事。

    4.設三司管理財政。

    5.在地方上設知州。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后定都大都。

    2.統治: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

    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腔緩腔,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哪桐

    4.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七年級下冊小四門知識點總結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供大家參考。

    1.“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2.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3.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女皇武則天

    1.稱帝:與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統治措施: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3.影響:在正局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5.鑒真東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

    2.過程: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

    3.意義: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6.安史之亂

    1.背景: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2.爆發: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舉散讓之亂”。

    3.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7.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后定都大都。

    2.統治: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掘察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

    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九年級政治有哪些戰略

    因為有知識,我們上了太空,我們延長了人均壽命。更因為有知識,我們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希饑簡搜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1

    蒙古的興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背景: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結束戰爭。

    2.統一: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二、蒙古滅西夏與金

    1.滅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領軍隊滅西夏。

    2.滅金:1234年,蒙古滅金。

    3.攻宋:金咐李滅亡后,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建立: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1271年,改國號為元,后定都大都。

    2.統治: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

    3.統一: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2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

    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了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設置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并頻繁調動,三年一輪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二、重文輕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2.措施

    (1)重視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爛歷受到多方面的牽制。

    (2)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3.辨證認識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

    (1)積極影響:①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及經濟的發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2)消極影響:①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這也導致了北宋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輕武形成了以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集團,但由于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3

    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1.原因: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戰亂較少;②南遷的中原人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勞動力;③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④統治者的措施;⑤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

    2.區域拓展:自宋代開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時,江西、福建和兩廣地區也得到很大開發。

    3.表現: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1)水稻:①品種: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北宋時推廣到東南地區。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產量。②區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廣。③結果: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2)經濟作物:①茶樹: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②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已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二、手工業的興盛

    1.紡織業:(1)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2)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棉紡織品種類較多。

    2.制瓷業:河北定窯、河南汝窯、浙江哥窯等地的瓷器,給人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的中心。

    3.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有很高的水平,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備了指南針。

    三、商業貿易的繁榮★★★★

    1.商業

    (1)城市: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出現了早市和夜市。

    (2)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城鄉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

    (3)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

    2.外貿

    (1)港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圍: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

    (3)管理: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經濟重心南移

    1.時間: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

    2.表現: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思考:1.宋朝海外貿易為何發達?

    (1)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宋朝有發達的造船業,配備了先進的指南針,能夠進行遠洋航行。

    (3)宋朝對海外貿易實行鼓勵政策,在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

    (4)兩宋時期,北方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到阻礙,政府轉而大力發展海上貿易。

    2.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我國經濟重心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南移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

    (1)東漢后期,江南地區經濟開始得到發展。

    (2)南朝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江南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3)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南方的戰亂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南宋時,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4

    金與南宋的對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況: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長白山一帶,過著游牧漁獵的生活。

    2.統一:11世紀末,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

    3.建國:1115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權,國號大金,都城會寧。

    4.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軍政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勢力迅速壯大。

    二、金滅遼及北宋

    1.滅遼:1125年,遼被金滅亡。

    2.滅宋: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

    三、南宋的偏安

    1.建立:1127年,趙構(宋高宗)稱帝,后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2.抗金:岳飛等抗金將領從金軍手中收復了許多失地,“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后撤。

    3.議和:(1)原因: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

    (2)內容: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

    (3)影響: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南宋統治者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

    思考:岳飛永遠受到后世人民懷念的原因是什么?★★★★★

    (1)金軍南下攻宋,燒殺搶掠,給人民帶來災難。岳飛抗金,保衛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衛了中原地區較高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是正義的。

    (2)岳飛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屢敗金軍,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3)岳飛抗金戰功卓著,卻遭投降派的誣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岳飛受到人民的永久懷念。

    總結:兩宋時期的民族政權建立的情況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5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契丹族

    (1)生活區域:游牧在我國北方的民族。

    (2)建國: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有時稱契丹,有時稱遼),都城在上京臨潢府。

    (3)統治: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2.黨項族

    (1)生活區域: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后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

    (2)建國: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3)統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

    二、遼、北宋、西夏的和戰★★★★

    1、北宋與遼──澶淵之盟

    (1)背景:宋真宗時,澶州之戰,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宋軍擊退遼軍。

    (2)內容: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給遼歲幣。

    (3)評價:①“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它對宋遼兩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②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

    ③對遼來說,“澶淵之盟”不僅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

    ④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2、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1)戰爭: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北宋節節敗退,但西夏損失亦很大。

    (2)議和: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宋夏邊境貿易興旺。

    3.如何正確認識北宋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

    (1)宋遼、宋夏之間有戰有和,和戰交錯,但“和”始終是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

    (2)遼宋、宋夏之間的戰爭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之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別,但無侵略與反侵略之說。它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易混辨析

    “澶淵之盟”與宋夏和約的異同點有哪些?

    異:宋與遼結為兄弟之國。夏向宋稱臣。

    同:宋遼、宋夏議和都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難點總結(兩套)

    ★2018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2020最新七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匯總,填空題簡答題必考要點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麻豆|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