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李未央歷史的真實身份 趙盤真實身份歷史 司理理真實身份 慶余年是真實歷史嗎
顏無繇(顏路)字季路(生于公元前545—?)顏氏,名無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魯國人。
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是孔子母親顏征在的族親。出身魯國的貴族,曾任魯卿大夫之職。后由于魯國的衰退孫笑,其家境也隨之敗落,其子顏回死后,只能四處籌錢,勉強葬之。
與孟子之父孟孫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廟后部的崇圣祠。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云:“顏由,顏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學于闕里,而受學。少孔子六歲。”(《孔子家語》作十六歲)。據此推算,顏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詳。
子孫:
一世 顏回
子 顏歆
孫 顏儉
曾孫 顏威
第五世孫 顏芃
第六世孫 顏億
第七世孫 顏岵
第八世孫 顏卸
第九世孫 顏譽
第十世孫 顏產
第十一世孫顏異
第十二世孫顏愚
第十三世孫顏逵
第十四世孫顏律
第十五世孫顏衷
第十六世孫顏凱
第十七世孫顏邃
第十八世螞蠢孫顏龠
第十九世孫顏綽
第二十世孫顏準
第二十一世孫顏阮,字懷珍
第二十二世孫顏亮,字世明
第二十三世孫顏敫,字士榮
第二十四世孫顏斐,字文林、顏盛,字叔臺
第二十五世孫顏欽(字公若,謚曰“貞”)。
第二十六世孫顏默(字靜伯,西晉汝陰太守)
第二十七世孫顏含(字寵都,因平亂有功,封西平縣侯,年九十三卒。謚曰靖)
第二十八世孫顏髦(字君道,顏含子)、顏謙、顏約(皆顏含子)
第二十九世孫顏綝(字文和,顏髦之子)、顏顯悶凱陪,顏約之子,曾任護軍司馬
第三十世孫顏靖之(字茂宗,顏綝子)、顏延之(字延年,顏顯子)
第三十一世孫顏騰之(字弘道,顏靖之子)、顏竣(字士遜,顏延之長子)、顏測(顏竣弟)、顏師伯(字長深,峻族兄)
第三十二世孫顏炳之(字叔豹,顏騰之子)
第三十三世孫顏見遠(顏炳之子)
第三十四世孫顏協(字子和)
第三十五世孫顏之儀(字子升)、顏之推(字介,顏協第三子)
第三十六世孫顏思魯(字孔歸)、顏愍楚、顏游秦(字有道)
第三十七世孫顏師古(字籀)、顏相時(字睿,師古弟)、顏勤禮(字敬)
第三十八世孫顏趨庭,字茂實 、顏揚庭、顏光庭(顏師古子)、
第三十九世孫顏尚賓、顏勤禮生顏昭甫(字周卿)、顏敬仲、顏殆庶、顏無恤、顏少連、顏務滋、顏辟強
第四十世孫顏元孫(字聿修,顏昭甫子)、顏惟貞(字叔堅,顏昭甫子)
第四十一世孫顏迢、顏春卿、顏耀卿(顏元孫子)、顏杲卿(顏元孫子)、顏旭卿、顏茂曾,顏惟貞生顏闕疑、
顏允南、顏喬卿、顏真長、顏幼輿、顏允臧、顏真卿(字清臣,)
第四十二世孫顏傳贄、顏季明(顏杲卿子)、顏頸(顏真卿子)、顏颙(顏真卿侄)
第四十三世孫顏文
第四十四世孫顏君佐、顏君雅
第四十五世孫顏文威、顏文蘊、顏文鐸
第四十六世孫顏承祜、顏涉、顏街
第四十七世孫顏仲昌、顏檉
第四十八世孫顏太初,字醇之、顏端
第四十九世孫顏復,字長道、顏繼
第五十世孫顏昌
第五十一世孫顏擎
第五十二世孫顏價
第五十三世孫顏順
第五十四世孫顏寶
第五十五世孫顏椿
第五十六世孫顏之才,字宗藝、顏之美,字宗德
第57代 顏渙、顏襄、顏池,字德裕
第58代 顏拳,字克膺
第59代 顏希仁,字士元、顏希惠
第60代 顏議,字定伯
第61代 顏公宏,字宗器,成化十八年襲
第62代 顏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襲
第63代 顏從祖,字守嗣,無子、顏肇先,字啟源,顏重禮之長子
第64代 顏嗣慎,字用修,長子顏胤宗先卒,
第65代 顏胤宗,字永昌、顏胤祚,字永錫,萬歷十七年襲
第66代 顏伯貞,字叔節,顏尹宗之子,萬歷二十七年襲、弟顏伯廉,字叔清,萬歷三十四年襲
第67代 顏光魯,字宗旦
第68代 顏紹統,字景宗、顏紹緒,字振宗,崇禎十四年襲
第69代 顏懋衡,字以玉,康熙五年襲
第70代 顏崇文,未襲封病故,無后、顏崇敷,字化南,康熙四十一年襲
第71代 顏懷禮,字子真,早逝、顏懷圉,字彤賓,
第72代 顏士采,字慶田
第73代 顏錫嘏,字公純,顏士莊長子,乾隆三十六年襲
第74代 顏振估,字啟愚,早卒無子、顏振奮,嘉慶十九年襲
第75代 顏承裔,字波仙,系顏振淇次子,為顏振估嗣子
第76代 顏景育,字養齋,光緒十三年襲
第77代 顏世鏞,字冠聲,1918年承襲復圣顏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第78代 顏廷漢,顏世鏞長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第79代 顏秉剛,顏廷漢之子,1965年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1317.htm?fr=ala0_1_1
史書上并不記載,也許有,也許沒有。但是里面的人物有些的確是歷史人物。
顏路,即顏無繇(yáo),漢族,春秋魯國人。字路,因此又被稱作顏路。他是顏回(顏淵)的父親,父子倆曾先后在孔子門下求學。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
張良,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后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去世后,謚為文成侯,后世尊稱他為謀圣。《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首先,秦時明月本身就是,很多情節都不是按照史實來推進的,只是背景設立在戰國時期,套用幾個歷史人物名稱罷了;其次,所謂的小圣賢莊沒有歷史依據,無據可查;最后,再好的都不能當歷史去信,不要忘記每部都會引言:“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