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1.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知識點歸納 篇一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那么,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任何數與10相乘,只要在這個數的末尾添1個0。
2、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不變。
3、至少用4個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4、至少用8個小正方體才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
5、從禪睜碼1開始的連續的奇數的和是一個平方數。
6、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共同點:賀哪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對邊相等。
不同點:正方形的4條邊相等,也就是鄰早侍邊相等。
關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這篇關于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習目標:
1.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4.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5.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亂饑來源和意義;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
二、學習難點:
1.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橘慶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3.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4.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6.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訣,能運用7的口訣正確進行計算。
學習從來無捷徑。每一門科目都有自己的學習 方法 ,但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數學作為主科之一,和語文英語一樣,也是要記、要背、要講練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認識方向】
1、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1)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據一個確定的方向找其他三個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東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東;面東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東,左南右北。
2、地圖上的方向: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3、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選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于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標出方向。
4、看簡單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
(1)看路線圖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
(2)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則來確定目標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
(3)根據目標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一般以“在”字后面物體的位置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體的位置為中心)
5、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 #小學奧數#導語】沒有辛勤的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沒有艱辛的付出,激勵學習的句子就沒有豐碩的果實;沒有刻苦的訓練,就沒有閃光的金牌。以下是 無 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整理》供您查閱。
一、長度單位和角的知識點[會按要求畫線段和角。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物體長度=較大數-較小數,例如:從刻度“0”到刻度“6”之間是6厘米(6-0=6),從刻度“6”到刻度“9”之間是3厘米(9-6=3);還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數出物體的長度。(算,數)
4、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5、畫線段的方法: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長度是幾就畫到幾。(找點畫線;有時還要先算出長度再畫線。如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6、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銳角比畝扮猜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鈍角比銳角大。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對世界上的一切學問與知識的掌握也并非難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努力掌握規律,達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學習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級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知識點概括總結
1.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碼友做(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縮寫MM(或mm、㎜)
進率關:1毫米=0.1厘米;
6.進位:加法遲衡運算中,每一數位上的數等于基數時向前一位數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為例:基數為10(2進制的基數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位上的數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為一個十。
以上就是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的全部內容,一、長度單位和角的知識點[會按要求畫線段和角。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