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數學符號一覽表 高中數學符號大全及意義 數學符號前面加d 100個特殊符號 數學符號derta
兩個意思:
d是《高等數學》微分中的符號,dq表示電量旅唯碼的極小變化量,dt表示極短的時間。dq/dt,表示極小的電量變化與所用的極短時間的比值。(相當于是電量的變化率,以前學過的加速度就是用速度的變化率表示的,即a=dV/dt,這個d不是一個量,不能約去)。
D表示十進制,H表示十六進制,B表示二進制,OQ表示八進制。
擴展資料:
一般來說,數源于對物體的累計與計算,一個一個的數,就產生了自然數。今天,國際上最常使用的計數方法是十進制,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十進制是古印度人發明的。從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750年的哈拉帕文化時期開始,古印度人就采用十進制計數法。他們先是發明了1—9這九個數字符號和定位計數法,后又提出了零的理論和作為演算基點的十進制。
印度人之所以按“山嘩逢十進一”的規則進行運算,大概是因為當時他們用10個手指輔助計數。有了十進制,所需要的計數的單數僅為0,1,2,3……9。中亞許多民族都逐漸采用了這個簡便的計數拆哪方法。
數學中d有很多含寬返義,如d可喊灶以表示未知數,也可以表示圓的直徑,R為圓的半徑也有二次函數中一次項系數的含義,另外在一次函數也代表常數項。在數學導數中,D是一個算符,D=d/dx,Df=df/dx,就是求導。鄭巧扮
在求導中,d的來源,本來是difference=差距。當此差距無止境的趨向于0時,演變為differentiation,就變成了無限小的意思,稱為“微分”。“微分”是一個過程,是無止境的“分割”,無止境的“區分”的過程。
微分是一種“無限分割”、化整為零的思想,將對象一直分割到“你認為已經比較理想”的一種狀態(但仍是一種近似狀態),每部分分割得越小,誤差就越小,就越接近真實值。比如一條曲線不方便測量,但是如果你把它切割成很多小段,那么每小段就越接近直線,就可以直接測量了,然后把每段測量好的數值累加,這樣就可以得到原來整條曲線的近似長度了。我國古代就是哪散陸通過”割圓術“得到圓李頃周率π的近似值的。
這種分割的思想要形成數學理論,就需要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用數學符號給予表達。很遺憾,雖然我國是最早體現這種”微分“思想的,但形成理論還是”老外“,微分符號取自英文單詞divide(分;劃分;分離)之首字母掘茄d.
d代表一個運算符號,類似極限lim,積分符號。
同時也體現一個方向關系,d前與d后的關系納返寬。從d后移到d前,就是微分,反過來從d前移到d后就是積分。這個位置關系就可以反映出積分微分互為逆運算。
積分符號為,是數學中用來表示積分洞亮的符號。此符號由德國數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于17世紀末開始使用。此符號的形狀基于?(長s)字符,相關的符號還包括?(二重積分)、?(三重積分)、∮(曲線積分)、?(面積分),以及?(體積分)。
積分符號在不同語言中的排版方式:
在不同的語言中,積世差分符號的形狀會有細微的差別。
1、在英文數學文獻、教科書中,積分符號向右傾斜。
2、在德文數學文獻中,積分符號保持豎直。
3、在俄文數學文獻中,積分符號向左傾斜。
高等數學中d是微分。
可以對任一變量微分,比如dy=y'dx,d/dx是對微分的商,可以叫對x的導數或者微商,先d才有d/dx。
一階導數的導數稱為二階導數,二階以上的導數可由歸納法逐階定義。二階和二階以上的導數統稱為高階導數。從概念上講,高階導數可由一階導數的運算規則逐階計算,但從實際運算考慮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猜游的。
微分歷史:
早在希臘時期,人類已經開始討論「無窮」、「極限」以及「無窮分割」等概念。這些都是微積分的中心思想;雖然這些討論從現代的觀點看有很多漏洞,有時現代人甚至覺得這些討論的論證和結論都很荒謬,但無可否認,這些討論是人類發展微積分的第一步 。
例如公元前五世紀,希臘的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原子論: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極細的原子構成。在中國,《莊子.天下篇》中所言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亦指零是無窮小量。這些都是最早期人類對無窮、極限等概念的原始的描述。
其他關于無窮、極限的論述,還包括芝諾(Zeno)幾個著名的悖論:其中一個悖論說一個人永遠都追不上一只烏龜,因為當那人追到烏龜的出發點時,穗春銷烏龜已經向前爬行了一森吵小段路,當他再追完這一小段,烏龜又已經再向前爬行了一小段路。
芝諾說這樣一追一趕的永遠重覆下去,任何人都總追不上一只最慢的烏龜--當然,從現代的觀點看,芝諾說的實在荒謬不過;他混淆了「無限」和「無限可分」的概念。人追烏龜經過的那段路縱然無限可分,其長度卻是有限的;所以人仍然可以以有限的時間,走完這一段路。
然而這些荒謬的論述,開啟了人類對無窮、極限等概念的探討,對后世發展微積分有深遠的歷史意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希臘時代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已經懂得用無窮分割的方法正確地計算一些面積,這跟現代積分的觀念已經很相似。由此可見,在歷史上,積分觀念的形成比微分還要早--這跟課程上往往先討論微分再討論積分剛剛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