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誰發明的?據《六十年”語文“史論(1887-1950) 》,“語文”一詞產生于19世紀末,在解放前已是一個常用詞了,但作為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聯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后,那么,語文是誰發明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語文,初次接觸你,我并沒能感受到你的靈氣。但在逐漸的認識之中,我開始慢慢發現你的魅力。你如淡墨一般清香淡雅,醉人心扉;你如樂曲一般悅耳動聽,愉人心懷;你如花兒一般香氣撲鼻,沁人心脾。而你所包含的詩詞,則是你最迷人的風韻。我愛上了你的詩詞,它們真摯的情感,深厚的文化,朗朗上口的語言,都使我為之著迷。“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所散發出來的樂觀和積極,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蘇軾超然灑脫之雅致,豁達之開闊,體現了一個人在逆境之中的品格,令人敬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字字鏗鏘的告誡,讓我倍加珍惜時光。“業精于勤,荒于嬉”,努力把握現在,讓少年時光多一份勤勉。哲理的你令我感悟頗深,而秀麗的你更是倍加迷人。“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春天,生機勃勃而又春意盎然,透出了春景的清新之感。“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花開艷麗而又美不勝收,顯出了夏日的火熱與奔放。“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天,景色別致,以楓葉襯秋意之濃,表現了秋天的宜人之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冬雪紛飛,銀裝素裹,體現了冬季的晶瑩美。這些詩詞是你魅力的體現,我發現了它,并認真地感受它的雋永,它的雅韻。你的魅力更感染了我,它使我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
人 漢語是中國人發明的語文 英語是英國人發明的語文 阿拉伯語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語文 德語是德國人發明的語文
在準確一點的 中小學的語文,原來并不叫"語文"。清朝末期廢除科舉后,全國興辦了"新學",管這們功課稱為"國文",當初的內容全是文言文。"五四"運動后,發起了白話文的運動,小學將國文改稱為"國語",側重學習白話文,中學則稱為"國文",其讀寫上雖有白話文的內容,但還是以學習文言文為重點。1949年6月,當時的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研究通用教材,一些專家們認為中小學都因該以學習白話文為主,同時要進行全面的語言訓練。于是,在葉圣陶先生的建議下,將小學的"國語"課和中學的"國文"課統定為"語文"課。
據《六十年”語文“史論(1887-1950) 》,“語文”一詞產生于19世紀末,在解放前已是一個常用詞了,但作為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聯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后,葉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隨后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并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后,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國文”課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五四運動爆發以后,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于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魯迅、葉圣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后,葉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隨后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主課。
求采納
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后,開始開辦新學堂.國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故當時稱為“國文”課.五四運動爆發以后,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于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短文或兒歌、故事等.中學仍設國文課.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并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后,葉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采納,隨后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母語課程通用名稱。
以上就是語文是誰發明的的全部內容,葉圣陶。葉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