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6個常用標點符號 數學的符合有哪些 100個特殊符號 數學證明常用符號 數學有哪些常用符號
數學集合符號都有:N、N+、Z、Q、R、C等。具體介紹如下:
1、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歷舉,也稱正整數集,記作N+(或N*)。
3、老爛脊全體整數的集合通常稱作整數集,記作Z。
4、全體有理數的集合通常簡稱有理數集,記作Q。
5、全體實數的集合通常簡稱實數集,記作R。
6、復數集合計作C。
擴展資料:
1、集合,是指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具體的或抽象的對象匯總成的集體,這些對象稱為該集合的元素。例如全中國人的集合,它的元素就是每一個中國人。我們通常用大寫字母如A,B,S,T,...表示集合,而用小寫字母如a,b,x,y,...表示集合的元素。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屬于”與“不屬于”兩種。
3、集合的運算:
(1)集合交換律:A∩B=B∩A;A∪B=B∪A。
(2)集合結合律:(A∩B)∩C=A∩(B∩C);(A∪B)∪C=A∪(B∪C)。
(3)集合分配律:A∩(B∪C)=(A∩B)∪(A∩C);A∪(B∩侍滲C)=(A∪B)∩(A∪C)。
數學符號有很多,主要常用的是以下五個類型,在此列舉幾個:
應用數學符號
CRng 交換環范疇
R-mod 環R的左模范疇
Field 域范疇
Poset 偏序集范疇
來歷
加號,減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后知信都變成了“+”號。“-”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后,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除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后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搭攜輪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并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是由拉丁字線“r”變,“——”是括線。
等于號,不等于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于是等于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形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號“>”和小于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隱棚銳奧特創用。至于“≯”、“≮”、“≠”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括號
大括號“{}”和中括號“[]”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1)數量符號:如 :i,2+ i,a,x,自然對數底e,圓周率 ∏。
(2)運算符號:如加號(+),減號(-),乘號(×或·),除號(÷或/),兩個集合的并集(仿和∪),交集(∩),根號( ),對數(log,lg,ln),比(∶),微分(d),積分(∫)等。
(3)關系符號:如“=”是等號,“≈”或“ ”是近似符號,“≠”是不等號,“>”是大于符號,“<”是小于符號,“ ”表示變量變化的趨勢,“∽”是相似符號,“≌”是全等號,“‖”是平行符號,“⊥”是垂直符號,“∝”是正比例符號,“∈”是屬于符號等。
(4)結合符號:如圓括號“()”方括號“[]”,花括號“{}”括線“—”
(5)性質符號:如正號“+”,負號“罩鎮-”,絕對值符號“‖”
(6)省略符號:如三角形(△),正弦(sin),X的函數(f(x)),極限(lim),因為(∵),所以(∴),總和(∑),連乘(∏),從N個元素中每次取出R個元素所有不同的組合數(C ),冪(aM),階乘(!)等。
符號 意義
∞ 無窮大
PI 圓周率
|x| 函數的絕對值
∪ 集合并
∩ 集合交
≥ 大于等于物大粗
≤ 小于等于
≡ 恒等于或同余
ln(x) 以e為底的對數
lg(x) 以10為底的對數
floor(x) 上取整函數
ceil(x)下取整函數x mod y 求余數
1、運賣坦算符號:
如加號(+),減號(-),乘號(×或·),除號(÷或/),兩個集合的并集(∪),交集(∩),根號(√ ̄),對數(log,lg,ln,lb),比(:),絕對值符號| |,微分(d),積分(喚租∫),閉合曲面(曲線)積分(∮)等。
2、數學符號大全及意義之結合符號:
如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橫線“—”=。
如正號“ ”,負號“-”,正負號“ ”(以及與之對應使用的負正號“”)
3、數學符號大全及意義之省略符號:
如三角形(△),直角三角形(Rt△),正弦(sin)(見三角函數)
雙曲正弦函數(sinh),x的函數(f(x)),極限(lim),角(∠)
擴展資料:
+ 加號 求兩個數的和
- 減號 求兩個數的差
× 乘號 求兩個數的積
÷ 除號 求兩個數的商
^ 乘方 求一中鏈桐個數的幾次冪
√ 開方 求一個數的幾次方根
d 微分 求一個函數的導數(微分)
∫ 積分 求一個函數的原函數(不定積分)
參考資料來源:-數學符號
數學運算符號:
如加號(+),減號(-),乘號(×或·),除號(÷或/),兩個集合的并集(∪),交集(∩),根號(√ ̄),對數(log,lg,ln,lb),比(:),絕對值符號| |,微分(d),積分(∫),閉合曲面(曲線)告孫瞎積分(∮)等。
加、減法是第一級運算,乘、除法是第二級運算;在四則混合運算中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后算第一級運算,即“先乘除后加減”。
擴展資料:
大于號“>”和小于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襪空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于“≥”、“≤”、“≠”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號“{}”和中括號“[]”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任意號(全稱量詞)?來源于英語中的Arbitrary一詞,因為凱液小寫和大寫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將其單詞首字母大寫后倒置。同樣,存在號(存在量詞)?來源于Exist一詞中E的反寫。
參考資料來源:-數學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