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慶中考歷史答案?第八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底)(1)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2)主要內容:①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那么,2017重慶中考歷史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三角貿易
1、經營者:最早是葡萄牙,后來居上者是英國
2、路線: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達非洲虜獲黑人,販賣到美洲,帶著工業原料和金銀回到歐洲。
3、影響:(1)使非洲喪失大量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長期的貧窮與落后;(2)美洲獲得廉價勞動力,促進了北美經濟發展,為美國的建立和統一創造了條件(3)歐洲積累了原始資本,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二、英國的殖民侵略
1、概況:(1)英國從1600年成立東印度公司開始對印度進行殖民侵略,(2)18世紀中期開始發動侵略戰爭,克萊武率軍隊洗劫孟加拉(3)18世紀后半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2、影響:為英國工業注入大量資金,促使英國迅速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三、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拉美獨立運動
(1)原因:拉美人民不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和掠奪,美國獨立和法國*的影響
(2)英雄:玻利瓦爾,“南美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義
(1)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不滿
(2)概況:1857—1859,印度爆發民族大起義,封建王公成為起義的。
(3)英雄:章西女王
(4)意義:表現殖民地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
靜下來,鑄我歷史考試的實力;拼上去,亮我中考歷史成績的風采。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2017年中考歷史試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年中考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5個小題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2017?湖南衡陽)1.漢字書法是我國優秀傳統 文化 的瑰寶。電影《英雄》中有這樣一段對話:無名對秦王說,“劍”字有18 種寫法;秦王說,統一后只保留一種。秦王統一全國后保留的這種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帛書 D.金文
(2017?湖南衡陽)2.魯迅先 生曾這樣詠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它是遠方地平線上已經看得見桅桿的那一航輪船,是掙脫母腹的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林中的響箭,是報春的驚雷。”中共的誕生( )
A.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C.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D.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17?湖南衡陽)3.對聯折射社會生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中反映改革開放之后情況的是( )
A.幸福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農村干革命,廣闊天地煉紅心
C.食堂巧做千家鈑,公社保暖萬人心 D.自主權打通富裕路,責任制架起幸福橋
(2017?湖南衡陽)4.20世紀70年代,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不得不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集團在美國威望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
第九課 改革開放
1.農村改革
(1)時間:1978年(后)
(2)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3)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4)鄉鎮企業: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①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后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于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社會制度相同)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17年重慶中考考試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歷史。
在2017年,重慶中考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科知識的掌握情況。考試主要分為文化科目和實驗科目兩部分。其中,文化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等,這些都是閉卷考試。此外,還有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和歷史科目,這兩科也十分重要,主要考察學生的道德認知和歷史知識。這些科目的考試都是為了評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應用能力。
具體來說,語文、數學、外語是中考的三大基礎科目,考察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物理和化學則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科目,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和化學知識。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則是考察學生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歷史科目則是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
總體來說,這些科目的設置旨在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以確保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并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需求。
第十一課 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勝利進軍
(1)時間:1926年
(2)目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3)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4)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5)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
(6)勝利進軍: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在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7)國民革命失敗原因: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以上就是2017重慶中考歷史答案的全部內容,(2)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或結 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贏得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從此進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