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考語文試卷真題 2019語文高考一卷答案 2022語文高考真題 語文高考試卷 2022語文高考甲卷
高中語文合集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1234
簡鎮耐介:高中語文優質資森旅手料,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合此嫌集。
沒有。
因為高考的語文是含有作文這一項考題的,作文是不可能得滿分的,作文在寫作時是比較靈活的,個人主觀較強,答案不固定,所以高考語文沒有滿分的人。歷雀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肢冊早一考試,教育部要求各省考試科目名稱與全國統考科目姿和名稱相同的必須與全國統考時間安排一致。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 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 摩擦力 供認不悔 對稱(chèn)窮源溯(shuò)流
B.一拉罐轉彎抹角雋(jùn)永 令人發( fà)指
C.紀傳體多難興邦叨(tāo)擾 一氣呵(hē)成
D.化裝品整齊劃一 傾軋(zhà)囤(tún)積居奇
1.答案:C
解析:第一題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永傾軋(yà)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
A.在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同時,人們強烈感受到吸取經驗教訓的重要性,舉腔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軍事專家認為極超音速導彈是反恐戰爭中非常有價值的“獵殺者”,一旦鎖定目標,恐怖分子就無地自容了。
C.設計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有關決議,“創意”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馳騁,不能信馬由韁,這是設計人員起碼的職業操守。
D.雙方無論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標不相悖,就總有殊途同歸的日子,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分歧是正常的。
2. 答案:B.
解析:第二題考成語,"防患于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于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穗答棗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下列句子中,沒有并舉的一句是
A.記者近日發現,公園晨練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種由松樹精華做成的“神仙茶”,對這種帶點兒樹皮味的綠色茶劑贊不絕口。
B.挪威國寶級樂隊“神秘園”將再猜拆度來京演出,實現了外國演出團在京演出超過7次的記錄,在其演出的藝術歷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
C.連年虧損的美國《新聞周刊》正待價而沽,境內外華人都鼓動中國人出手收購,將這份引以為豪的美國期刊經營權收入囊中。
D.報告指出,中國及印度的一些跨國公司眼下正不遺余力的開拓國際市場,新加坡、俄羅斯等則緊隨其后,國際市場的競爭格局在發生變化。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2010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項表意不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什么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準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總集,這些作品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長詩《離騷》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傷色彩的敘事詩,他的《新樂府》則反映了較強的批判現實的精神。
C.《堂吉訶德》是意大利作家塞萬提斯創造的長篇,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即是滑稽的有是發人深省的。
D. 舉世公認的文學經典《哈姆萊特》,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該劇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
4.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處填入的詞語和句子,語意和銜接都最恰當的一項是
白蓮水庫的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庫。最大的一條渠道通向山腳下是我白蓮胡___①___著那里的蒼生萬物。白蓮水庫的水是綠藍綠藍的,_②_____________,觸須沿途四散,____③____著白蓮浦方圓幾十里的農田。
A. ①滋養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 ③ 浸潤
B. ①養育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
C. ①養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變成白色游龍③浸潤
D.①滋養 ②變成白色游龍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漬
5.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后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穎的角度。“滋養”與水有關,而“浸漬”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預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1 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2,咸謄清。疾病庀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3。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商、交易。 ②讎: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價值、價錢。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善藥居:聚集,搜集
B.積券如山券:借據,欠條
C.未嘗詣取直詣:前往
D.終不復言復:回答
6.答案:D
解析: A選項考"居",屬于常用詞的偏僻義項;B選項考"券",屬于偏僻詞;C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D選項考"復",則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清優主之 不害清之為富也 B.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歟執其道不廢D.求者益眾,其應益廣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
7.答案:D
解析:A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選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選項仍是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D項的兩個“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
譯文: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拍成了隊
B.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譯文:他們的求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乎
譯文:現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樣從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
D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王者眾矣天下
譯文:那些窮困料到的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多起來
8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生意場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9.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第二大題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于長遠,因為考慮到長遠索引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并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談談自己對這一概括的領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0.(10分)(略)
解析: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言文延伸題是關于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劃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衡,足蹈規矩,四肢百體,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
12.在橫線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做其中4道題)(8題)
①戶庭無塵雜 , ,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
②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王羲之《蘭亭集序》)
③云銷雨霽,彩徹區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④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
⑤雕欄玉砌應猶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虞美人》)
⑥山映斜陽天接水, ,范仲淹《蘇幕遮》)
12答案:①.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4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錯字。
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分)
古風(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①,浮云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余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激發的基調。
B. 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寫百日將近、浮云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于梧桐的鵷鸞 竟巢于惡樹之中 ,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觀題的B、C、D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四.本大題共兩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包含著某種普遍性
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問月》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蘇軾作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詠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但這些幾百年乃至一千年的詩歌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譯文,也有著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準確的抽象,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為自然定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卻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在科學中,人們研究物質的結構,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中子組成,質子、中子又由夸克組成等。人們認識了物質的基本結構,進而去認識世界和宇宙。
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
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科學上有兩個關鍵性的發現,他們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一個市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另一個是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得黑體輻射公式,前者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實驗依據,后者為量子力學奠定了基礎,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實際的科技發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涉嫌技術、半導體、超導體、超級計算機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說法符合題意的一項是
A.人類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情感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
B.舉李白、蘇軾作品為例,表明題材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熱鬧的共鳴
C.科學的深刻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與其定律闡述的簡單性形成反比。
D.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推動了核能等20世紀新科技的發展
14. 答案:(3分)D
解析:A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錯。B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項原文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不是反比關系。 D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確。
15.根據文意,簡要說明藝術和科學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別是什么。(5分)
15.答案(5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2010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而對于社科文閱讀而言,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從如此簡明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題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頭看到人家的園子里正開著海棠花,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這使我想到自己故鄉院子里的那兩棵海棠花,現在想也正是開花的時候了。
②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自家院子里雖然就有兩棵,但是要到記憶里去搜尋開花時的情景,卻只能搜到很少幾個斷片。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一個黃昏,在家南邊的一個高屋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頂,其中縱橫穿插著一條條的空隙,是街道。雖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單調得很。可是在這一片單調的房頂中卻驀地看到一樹繁花的尖頂,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當時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其中還夾雜著一點兒渴望,渴望自己能夠走到這樹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著這一條條的空隙數起來,終于發現,那就是自己家里那兩棵海棠樹。我立刻跑下崖頭,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這樣的情景只有過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有許多機會可以作賞花的韻事,但是自己卻很少有這福氣。我只到中山公園去看過芍藥,到頤和園去看過一次木蘭。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連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沒有聽說過。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還是殘冬,可是接連吹上幾天大風,再一看樹木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已經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來,我就又回到故鄉去。院子里的兩棵海棠已經密密層層地蓋滿了大葉子,很難令人回憶起這上面曾經開過團團滾滾的花。晚上吃過飯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樹下乘涼,從葉子的空隙處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著一顆一顆的星。這時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讓睡意輕輕地壓上眉頭。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來的時候,往往聽到海棠葉子窸窸窣窣地直響,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這樣的夏天也沒有能過幾個。六年前的秋天,當海棠樹的葉子漸漸地轉成淡黃的時候,我離開故鄉,來到了德國。一轉眼,在這個小城里,就住了這么久。我們天天在過日子,卻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讀到這樣一句話:“我們從現在起要仔仔細細地過日子了。”但是過了一些時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到了德國,更是如此。我本來是下定了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所以每天除了鉆書本以外,很少想到別的事情。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我這樣做。而且祖國又時來入夢,使我這萬里外的游子
心情不能平靜。就這樣,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在祖國和異域之間,我的思想在掙扎著。不知道怎樣一來,一下子就過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來到這里的第一個春天,這里花之多。就讓我吃驚。家家園子里都擠滿了花。五顏六色,錦似的一片,但是我卻似乎一直沒注意到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滿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只是眼花繚亂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個奇跡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園子里看到盛開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動。仿佛剛睡了一大覺醒來似的,驀地發現,自己在這個異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鄉思濃濃地壓上心頭,無法排解。
⑧在這垂盡的五月天,當自己心里填滿了憂愁的時候,有這么一團十分濃烈的鄉思壓在心頭,令人感到痛苦。同時我卻又愛惜這一點兒鄉思,欣賞這一點兒鄉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個有故鄉和祖國的人。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他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他們的時間愈遠,他們卻離我愈近。我的祖國正在苦難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國召喚到我眼前來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應該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過那個園子去看海棠花。它依舊同早晨一樣。繽紛爛漫地開成一團,它似乎一點兒也不理會我的心情。我站在樹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著同海棠花一樣紅艷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國哥廷根 (取材于季羨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串聯起作者生命中從故鄉到異域的一些片段,運用了首尾照應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透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絢爛。
C.作者雖然十分渴望“從現在要仔仔細細得過日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未能如愿”。
D.上世紀30年代赴德國留學的作者始終用苦行者的精神鉆研學問,以致無暇顧及海棠花。
E.文章寫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了作者對戰爭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省察。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項文章寫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通過全文,回答下面問題。(7分)
①文章第段開頭說“我雖然喜歡海棠花,但卻似乎與海棠花無緣”,作者與海棠花真的是“無緣”嗎?為什么?(3分)
17.答案:①并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么,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于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則是寄托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18.第⑤段劃線部分描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這與下文有什么關聯。(4分)
18.(4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來源:Zxxk.Com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后把這兩點連成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么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么內容,只要根據剛才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第⑧段“ 故鄉和祖國雖然遠在天邊,但是現在它們卻近在眼前。我離開它們的時間越遠,它們卻離我越近”該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距離”的怎樣的體驗?試結合你的成長記憶或讀過的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距離體驗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19.(10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分數差距不至于過大;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六、本大題共一小題,共60分。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從題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仍是采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準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充分準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準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在當代人生游戲中想要考大學,亂汪必不可少的肯定就是高考了,擾陪肆所以就有非常多的考題需要大家選擇,那么當代人生高考怎么考高分?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攻略,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參考參考啦!
高考全部答案攻略
1:書的提高屬性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免費讀的書有好幾種,大家一定要認真的挑選,可以對應下圖中的書的屬性進行挑選這樣更容易匹配自己的玩法;
2:下圖是語文的問題和答案,大家可以保存下來進行參考;
3:下圖緩轎是數學的問題和答案,同時你也可以保存下來進行參考;
4:下圖是英語的問題和答案,可以保存下來進行參考;
5:下圖是綜合類題目的問題和答案,保存下來然后去答題即可。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語文試題卷
語文試題卷共8頁。考試時間150分鐘。第1至10題為選擇題,30分;第11至22題為非選擇題,120分。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許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10題時,必須使用28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返罩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3.答案11至22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5.考試結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漏液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對峙zhì 犒勞kào追本溯源sù驀然回首mò
B.僥幸jiào澆水jiāo 不屈不撓náo驍勇善戰xiāo
C.監察chá趁機chèn披荊斬棘jīng臉色刷白shuà
D.剎那chà切磋qiè 正當防衛dāng姍姍來遲shān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朝廷調濟 貿然行事 瞑頑不化
B.惦量修煉 生靈涂炭 不假思索
C.斑斕法碣 如法炮制 嚴懲不貸
D.松馳困擾 歪門邪道 砰然心動
3.下列各選項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英勇而機智的荊軻策劃了一個有始有終的行動方案,為了吸引秦王贏政上鉤 必須砍下樊於期的頭顱,作為看見時奉獻的禮品。
B.有關部門整銳房地產市場,那些八字還沒一撇就熱熱鬧鬧售房的開發商,終于會到了自己釀造苦酒。
C.文化領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賦和努力,還需要一個讓公眾認同的過程。任憑一兩件事,不足積累起文化領袖所需的聲望。
D. 漫步萬盛石林景區,石林、溶洞、飛瀑顯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濃郁淳相的苗家風情及豐姿綽約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各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當冰雪皚皚之際,唯獨梅花昂然綻放于枝頭,對生命充滿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為之一振。
B.B.那跳躍著鳴禽的綠林,樹上纏繞著藤蔓的綠葉,以及時隱時現的山嵐霧靄,把我整個心靈都吸引了過去。
C.坐火車到威爾士北部最高的斯諾登尼亞山峰去觀賞高原風光,是威爾士最主要的一個景點。
D. 1984年12月26日,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抵達南極洲。12月31日,南極洲上第一次飄起了王星紅旗。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5~7題。
什么是人體生物鐘?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晶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精緒、血壓等的變化,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律。人體內還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律,它根據大腦的指令,以24小時為周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埋緩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制成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鐘”一詞。
生物鐘的位置到底在何處?一般認為,生物鐘應該存在于大腦中,但對于其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鐘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通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鐘保持同一節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鐘現象與體內的襚黑素有密切關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鐘也應該位于松果體上。
生物鐘是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還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外源說認為,某些復雜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學者弗蘭克·而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信息,如電場變化、地碰變化、重力場變,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周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周期性。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人在恒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于24小時的節律。?
長久以來,生物鐘的作用機制一直是個謎。科學家們只知道生物鐘可以控制人類睡眠和覺醒的周期、體內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體溫等多種生理行為,但對生物鐘的組成和其通過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晉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細胞雜志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了人體生物鐘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生物鐘通過在細胞內部制造蛋白而控制著負責不同功能的基因發揮各自的作用。它的這一系列活動促使著人們感覺饑餓、享受睡眠、改變體溫等。這看上去仿佛是人體生物種非常熟練的掌握了整個DNA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并在白天或黑夜某個必要的時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鍵來控制著人體各個器官的運作。?
5.從原文看,下列對“生物鐘”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一種決定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節律?
B.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律?
C.生物體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環的生命節律?
D.感覺饑餓、改變體溫的生命節律?
6.根據原文提供的信自,對“生物鐘”的形成沒有影響的一項是?
A.通過視網膜感受光與暗的視交叉上核?
B.人體內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
C.廣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變化?
D.體內激素分泌、新陳代謝速率?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鐘的研究可以在運動員成績的提高方面有所作為?
B.生物鐘的研究可以為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提供幫助?
C.生物釧的研究可以自由改變人的生活與工作狀態?
D.生物釧的研究可以加深對人體細胞蛋白制造的認識?
三、(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眾然不問,晏子諫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賭饑者之一,疾者與之財,使令勞力籍斂不費民。先君將游,百姓皆說曰:‘君舉幸游吾鄉子?’今子寒途,據四十里之,禪財不足以奉斂,盡力不能周役,民氓饑寒凍餒,死相望,而君不問,失君道矣。財屈力竭,下無以親上;驕泰奢侈,上無以親下。上下交離,君臣無親,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嬰懼公族之危,以為異姓之福也。”公曰:“然!為上而忘下,厚籍斂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斂死觜,發粟于民,據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就公使圉人養所愛馬,暴死,公怒,今人操刀解養馬者。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而問于公曰:“堯枝解人,”樞始?”公矍曰:“從寡人始”途不支寄。公曰:“以屬曰:”爾罪有三:公使當養馬而殺之,當死罪一也;又殺公之所最善馬,當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馬之古而,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當殺公馬,使怨積于百姓,兵弱鄰國,當當死罪三也。今以屬獄。”公喟然嘆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今外共之棺,內給之祭。晏子聞之,諫。公曰:“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為笑耳。”晏子曰:“君過矣,夫厚籍斂不以反民,充貨財而笑左右,傲細民之憂,而學左右之,則國亦無望已。且夫孤老凍餒,而死狗;鰥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聞之。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怨晏子,而權輕于諸侯,而乃以為細物,群其圖之。”公曰:“善。”趣危治狗;以會相馬。?
〔注〕貲(zi):腐尸。?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群將游,百姓皆說曰:“君當幸游鄉乎?說:高興?
B.據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從?
C.公曰:“以屬獄。” 屬:交付?
D.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笑耳 特:只是?
9.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齊景公“荒詔行徑”和“苛虛百姓”的一組是?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默然不同?
使怨積于百姓,兵弱于鄰國?
B.公怒,令人操刀解養馬者?
公族之危,以為異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內給之祭?
夫厚籍斂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會朝屬?
財屈國竭,下無以親上?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齊景公漠漠百姓族苦,樂之時,晏子指出“上下交離,君臣無親”是國家衰敗的原因。
B.齊景公所愛之馬暴死,欲殺養馬之人。晏子假意斥責養馬人,阻止了這種行為。
C.齊景公能聽從晏子的勸諫,也還算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過三個典型事例,表現了晏子的賢能有德、剛正不屈、機智幽默。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1.用斜線(/)給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并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用斜線(/)斷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饑者與之食睹疾者與之財(2分)
(2)翻譯:
①殫財不足以奉斂,盡力不能周役,民氓饑寒凍餒,死背相望。(4分)
②傲細民之憂,而崇左右之笑,則國亦無望已。(4分)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車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么?請作簡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1)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字余曰靈均。(屈原《離騷》)
(2)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下。虎鼓瑟兮彎回車,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百有余年矣。
(4)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 。
(5)《孤獨的收割人》的作者 ,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湖畔派”的代表作家。
(6)1921年魯迅以“巴人”為筆名發表的,后來又收入集《吶喊》中的著名中篇
是 。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閱讀下文,完成第14、17題。
時間怎樣地行走遲子建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著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常夢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著煙袋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怒把他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后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在掛鐘里,與我們一同經歷著風霜雨雪、湖源湖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墻上的掛鐘那么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于耳。手表里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崇崇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嚴,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贈一兩分鐘再進教室,手表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實。
后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臺歷上鑲嵌著時間,玩具里放置著時間,至于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果是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樣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筆紋。
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鏈,讓一座老屋逐漸鴕了背。時間好似變戲法的魔術師,突然讓一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失在他們辛勤勞作過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又能在黑令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于明白掛鐘上的時間和手表里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如同一對伴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4.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15.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16.文章描繪了“時間”的各種行走方式,請簡要概括。(6分)
17.文章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系的觀點和態度。(6分)
六、(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8.根據下列要求為漫畫、孵蛋圖配上一段文字。(4分)
要求:(1)能夠揭示漫畫的寓意;(2)句式整齊,有諷刺意味;(3)20~40字。
19.據媒體報道,2008年5月8日9點18分,奧運祥云火炬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沖頂過程中,一朵白云始終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點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現。請以此為內容,展開想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做一副對聯。(4分)
20.用四個反問句重組下面的語句。可以增減個別詞語,但須保留原意,并保持語意連貫。(4分)
每個人都是一根蠟燭,既然你被點燃了,就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會燃燒得更快,世界卻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美好。
21.在文中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使上下文連貫起來。(4分)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場極其可怕的災難,①會讓我們經歷苦痛,②我們的希望不會沉淪, ③會升降。④ 從災難發生那一刻起,我們都在為那些災難中的生命祈禱,⑤這場災難產生如何可怕的破壞力,我們也都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們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個方向聚集,愛心與力量⑥ 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傳遞到災區。
七、寫作(本大題60分)
22. 《現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①自然界。②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③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
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08年重慶市高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D(dàng)
2、A(調劑、冥頑)(B掂量、C法謁、D、怦然)
3、B(A指人做事能堅持到底;B比喻事情還沒有任何條件;C不管……;D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4、B(A梅花……教人精神一振/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主動和被動句式雜糅;C……是景點,缺少主語;D首次抵達,語序不當)
5、C(其他三項都是生物鐘調控的某些具體方面)
6、D(這是生物鐘發揮作用控制的兩個方面)
7、C(自由改變這一說法夸大)
8、B(服政:指服役納稅)
9、D(趣庖治狗,以會朝屬是景公聽取晏子勸諫后的正確做法)
10、D(表現晏子還是景公有爭議,另三個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剛正不屈”)
11、……出游/睹……食/睹……
(1)用盡財物不能夠完成賦稅,費盡體力不能夠完成勞役,老百姓饑寒交迫,凍餓而死的尸體到處都是。
(2)無視小民百姓的憂傷,卻博取身邊近臣的高興,那么國家也就沒有什么希望了。
12、(1)上片寫眼前送別之景,下片寫朋友將去之地。
(2)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13、略
14、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15、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后來對時間麻木而無所作為——十幾年前發現白發而感嘆時光飛逝——現在明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即以人生過程為線,貫穿對時間的不同感悟)
16、時間在鐘表時行走/時間在生活中行走/時間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
18、(參考)母雞高高在上,自以為勞苦功高;雞蛋默默在下,說不出冷暖凄涼。
19、(參考)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奧運成功
20、
每個人不都是一根蠟燭?難道你不該被點燃?難道不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會燃燒得更快,世界不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美好嗎?
每個人不都是一根蠟燭?既然你被點燃了,難道不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難道你自己會燃燒得更快?難道世界不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美好?
21、雖然……但是……而……因為……即使……就
22、略
我考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