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古箏歷史簡介,古箏的歷史起源及簡介50字

  • 歷史
  • 2024-09-13

古箏歷史簡介?.那么,古箏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箏的起源和歷史發展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 秦之聲也。” 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據古文獻記載,箏最早為“五弦筑身也”,一般認為箏是由早期的五弦發展為漢代十二弦,進而為隋唐 十三弦箏,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 近年江西貴溪 春秋崖墳群出土了倆張十三弦箏,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表明古箏早已傳入中國南部。可見十三弦箏并非 產生于十二弦箏之后,而是早就與之并存。
早期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彈唱的箏歌。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古箏藝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逐步 發展為六七種絲竹樂器耕相迭奏,歌手擊節唱和的形式。
十三弦箏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發展。

古箏歷史簡單介紹

1、琵琶,彈撥樂器首座,撥弦類弦鳴樂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制成。頸與面板上設有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2、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中華民族傳統樂器,屬于彈撥樂器。古箏結構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古箏于秦國(現陜西)一帶廣泛流傳,顧得名秦箏,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關于古箏的起源,仍無定論。
3、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更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采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4、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
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5、柳琴,彈弦樂器。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中國傳統樂器。原流行于蘇、魯、皖等省。現流行于全國各地,以山東臨沂及蘇北一帶為主。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阮相似。

古箏的歷史意義

古箏的由來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形成流傳于秦地(今陜西一帶), 史稱秦箏。隨著歷史的變遷,流傳到全國及周遍不少地區。中國古箏藝術從文獻上看,最早在《史記·李斯列傳》中便提到“擊筑彈箏”,這是第一次出現“箏”字,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古箏既善于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古人曾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描繪了箏的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箏,通常人們又把它叫做古箏。這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致的情趣有關。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于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聲”、“秦箏”之稱,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瑤箏、銀箏、云箏、素箏等。關于箏的命名,史料中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l 箏淵源于瑟。唐趙磷《因話錄》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韻》中載有:“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箏十二弦,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或云: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二人爭瑟,而產生了“箏”,僅是傳說而已。 l 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話中,有兩處談到箏,即“彈箏博髀”和“退彈箏而取韶虞” .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這一段文字記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箏。 l 早期箏是五弦竹箏,筑身瑟弦。如:東漢應劭《風俗通》云:“箏五弦,筑身而瑟弦。”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中記載:“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關于箏的命名,在東漢劉熙《釋名》一書中解釋為:“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這就說明箏是由本身發出的“錚、錚”音響而命名的 這幾種說法,以音響效果具有錚錚的特點而命名的論斷比較合理。

古箏有幾千年的歷史

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古箏則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顯然古琴出現的早。
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七弦琴"。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于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勻排列于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后稱“減字譜";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彈奏的時候加持力很強。古琴聲音小,比較內斂。古箏一彈,就會有許多人被吸引過來聽,而古琴的知音卻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箏由來歷史簡介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 。 春秋戰 國 時期已流行于今陜西省,
史稱秦箏。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張弦,
每條弦下設箏 柱 , 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最初為 5 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后為 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 21 弦、25弦,并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后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 G~c2, 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箏的撥奏在民間廣大地區的流傳中,融合地方民間音樂,形成有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奏 技法的地方 流派 。近代以河南、山東、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較有名。河南箏曲分小曲和板頭曲兩部分,代表曲目有《天下大同》、《閨怨》、《新開板》等;山東箏曲源于山東琴曲、山東琴書的唱腔曲牌及民間小調,代表曲目有《漢宮秋月》、《鴻雁傳書》、《鳳翔歌》等;潮州箏曲分套曲和小曲兩大類,代表曲目有《寒鴉戲水》 、《粉紅蓮》 、《昭君怨》等 ;客家箏曲分大調、串調 、小調 3 類 ,代表曲目有《 出水蓮 》、 《 崖山哀 》、《薰風曲》等;浙江箏曲以民間樂曲和小調為主要內容,代表曲目有《云慶》、《高山流水》、《海青拿天鵝》等。

以上就是古箏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 无码av免费网站|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