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簡介及歷史?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焦作的歷史沿革 焦作行政區,早在8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存在人類部落。夏朝屬冀州轄,稱覃懷地?!队碡暋贩痔煜聻榫胖?,此屬冀州。那么,焦作簡介及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素有“太行山下江南,黃河之濱花園城”的美譽。
焦作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夏朝時期,焦作地區是“夏獵國”的統治區域,后來成為焦國的領土。到了春秋時期,焦作地區分別屬于晉國和楚國的領土。戰國時期,焦作地區屬于魏國的領土。秦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三川郡的領土。到了漢朝時期,焦作地區分別屬于河內郡和平原郡。
在三國時期,焦作地區屬于魏國的領土。西晉時期,焦作地區分別屬于司州和冀州的領土。南北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懷州和河內郡的領土。隋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河內郡的領土。
唐朝時期,焦作地區分別屬于河北道和河陽道的領土。宋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河陽府的領土。在元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河南江北行省的領土。明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河南布政使司的領土。清朝時期,焦作地區屬于河南省的領土。
焦作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點:
1、云臺山:位于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是河南省的著名山水景區。云臺山以其險峻的山勢、清澈的溪水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著名,是一處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勝地。
以焦作地區為主體區域的歷史文化,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具體、權威的稱謂,可是,在其長期的研究過程中卻有不同的稱呼和說法,如“山陽文化說”、“覃懷文化”、“懷文化說”、“懷川文化說”、“河濟文化”、“河內文化說”等。盡管眾說紛紜,然而,焦作地區歷史文化獨特的地域性、發展的根源性、文化的原創性、轄域的一致性、史實的重大性、內容的豐富性、廣泛的包容性、思想的基礎性、影響的輻射性、延續的長期性等特性,彰顯著文明輝煌,卻不容置疑。下面,擇要述之:
一、獨特的地域性
焦作特有的地理環境,決定著其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今焦作地區,位于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北部父親般的大山----太行山和西北部的王屋山(二山一脈相承,前者是南北走向,后者是東西走向)抵御著西北風的狂暴勁吹,是為“山陽大地”;南部是母親似的大河----黃河和偉岸的邙山,故稱“河陽之地”。
太行山,在我國的史籍中有諸多名稱,《列子》謂之“大形”,《淮南子》、《山海經》謂之“五行山”、“盤古山”,《隋書地理志》謂之“王母山”,《太平寰宇記》謂之“皇母山”、“女媧山”等?!独ǖ刂尽份d:“太行數千里,始于懷而終于幽,為天下之脊?!?
太行山是我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立于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余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焦作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清朝時屬河南省懷慶府。
1945年9月8日建立焦作市。
1948年3月改為焦作縣。
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6年7月9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
1959年12月1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60年8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并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并入沁陽縣。
1961年10月5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74年1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
1982年3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
1983年9月1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6年1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
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
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
2006,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河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焦作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隔河相望,東臨新鄉,西臨濟源,是全國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
地貌:
焦作市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復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匯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巖溶水資源,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著約500平方千米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干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筑。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焦作
焦作主要歷史: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現存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焦作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焦作特色:焦作工業以煤礦為主,經過全市人民艱苦創業,形成了以能源、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為主,食品、輕紡、醫藥等工業部門綜合發展的工業行業結構,構成全市國民經濟的骨干產業。焦作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整體結構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發展。全市擁有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力、蒸汽、熱水生產與供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專業設備制造、橡膠制品、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煤炭采造等行業大類,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產品種類齊全,部分產品在市場上確立了優勢地位。
以上就是焦作簡介及歷史的全部內容,汗牛充棟的史籍記載,考古調查及發掘的1092處文物點和50000多件文物有力地證明:焦作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三河文化(河東、河南、河內)的發祥地之一;無論是焦作市城區,還是焦作轄區的邊緣地帶,焦作歷史文化連綿延續、發展不斷。目前已經發現的沁陽邘邰祖先洞、博愛漢高城和六堆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