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歷史?虞舜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冀為九州,面積最廣,薊屬其境,是北方重鎮。3000多年前,周武王滅商分封天下,封召公于燕,以報其輔佐之恩。召公奭率其宗族來到這里,建立了燕國,都城就在今薊縣城(一說在邦均、玉田縣)。那么,薊縣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薊縣,西周時屬燕國,春秋時期稱無終子國并建都于此,秦代置無終縣,隋大業末年改為漁陽凱謹,明洪武初年撤漁陽縣入薊州,民國二亂孫罩年改為薊縣至今.
薊縣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滄溟,西連太行,東放碣石,北負長城。古來為兵家所必爭。
薊縣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境內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嘩鬧時期的文化遺存,有兩漢、唐、宋、遼等朝代的遺跡?!度龂尽贰ⅰ顿Y治通鑒》、等史書中多有記載,《水滸傳》中薊州被描寫為主要人物活動地之一。
薊縣,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之國,戰國時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新中國成立后,屬河北省轄縣,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沿至今。薊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
薊縣是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仔禪,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春秋時建無終子國,隋改稱漁陽,唐置薊州,1913年稱薊縣。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名流人才薈萃,古塔、寺廟、碑刻、古墓眾多,歷史文化悠久燦爛,對現代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影念敏塵響。
境內名勝古跡繁多,其中獨樂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拿賀物保護單位,薊縣白塔被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區有盤山風景區、長城游覽區、縣城古文物區、翠屏湖度假區。獨樂晨光(獨樂寺)、三門暮雨(盤山)、薊北雄關(黃崖關長城)被選入津門十景。自然保護區有中上元古界標準地層剖面國家自然保護區、八仙桌子自然生態保護區(市級)、盤山自然風景名勝古跡保護區(市級)。
山拿敬http://www.jxtravel.cn/
薊縣概況:
薊縣,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子國,戰國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民國二年改稱薊縣。解放后,屬河北省轄縣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延至今。薊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全縣總面積1470平方公里,轄41個鄉鎮、949個行政村,總人口78萬。
薊縣經濟發展具有很多有利條件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交通通訊十分便利。薊縣地處津、京、唐、承地區的交通要沖,京哈、津圍、邦喜、寶平等7條干線公路、14條縣級公路、310條鄉村公路,縱橫交織,逗慎四通八達,實現了“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油路”,京秦、大秦鐵路橫亙境內,津薊鐵路直抵縣敏纖城,通訊設施完備,擁有郵電局、所17個,電話交換機總量達1.6萬門,電話裝機總數達1.9萬部,全縣實現了電話程序交換自動化。
自然資源比較豐富。除大量可供建筑用砂石料外,初步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藏達數十種。其中,大理石、花崗巖、海滄石、礦泉水和紫砂陶土,儲量大、分布廣,品位高,有較高的開采價值。干鮮果品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蘋果、紅果、梨、葡萄等,尤其是盤山柿子、燕山板栗、大棉球紅果、黃崖關蜜梨、野生酸棗和獼猴桃,質優味美,馳名中外,享有盛譽。
原薊縣,已于2016年,撤縣設區?,F在是天津市下轄區。
薊州區,隸屬天津市,是千年古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東臨遵化市、玉田縣,西接河北省三河市,南依天津市寶坻區,北鄰河北喚亂省興隆縣、北京市平谷區。介于北緯39°45'~40°15',東經117°05'~117°47'之間,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55千米,總面積1590.22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薊州區戶籍人口87.22萬人。截至2021年10月,薊州區下轄1個街道、25個鎮、1個鄉。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河北省通縣專區。
1958年3月,改屬河北省唐山專區。11月,薊縣、三河縣、大廠回孝卜族自治縣合并,稱薊縣,屬唐山專區。
1960年,屬河和慎檔北省天津市。
1961年,屬河北省天津專區。
1962年,三縣分開,恢復原建制,屬河北省天津專區。
1973年,劃歸天津市。
2016年,撤銷薊縣,設立薊州區。
天津市
天津市,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處太平洋西岸,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
答案有三種可能:
1)秦代: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攻滅燕國之后,正式設立廣陽郡。以原燕國首都薊縣(位置在今北京市區西南部大興區范圍)為郡治。這也是廣陽郡得名的初始。到了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大起義的背景下,上谷卒史韓廣攻占薊城,自立為燕王,廣陽郡至此廢除。開始稱燕國。
2)西漢:漢昭帝元則脊鳳元年(公元前80年)到西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這段時間稱為廣陽郡,以薊縣為郡治。其他時間,該地區都不叫廣陽郡。
西漢開國時期,該地區是燕王封地,稱為燕國或燕郡,初任燕王臧荼(起兵反漢被殺)、之后是劉邦的發小兒盧綰(但最終叛逃匈奴)、然后是劉邦兒子劉建(病死)。在呂后當權時期燕王是呂通(隨呂氏覆滅,被殺)。漢文帝時期燕王是劉澤(病死),劉澤兒子劉嘉(病死),再傳到劉澤曾孫劉定國(獲罪自殺)。漢武帝時期燕王是劉旦。到漢昭帝元鳳元年劉旦造反被殺,撤銷燕國,恢復秦代廣陽郡的名稱(郡治是薊縣,管轄薊、廣陽、方城、陰鄉4個縣)。到漢宣帝本始元年,封皇子劉建為廣陽王,改廣陽郡為廣陽國。一直持續到西漢滅亡。
3)東漢:東漢時期,基本上該地區都稱廣陽郡,郡治薊縣,薊縣同時也是幽州刺史的治所。當時的廣陽郡其下有薊、廣陽、昌平拍裂、軍都、安次,共5縣,戶數四萬四千余,人口二十八萬余,算是北方大郡之一。
以上就是薊縣歷史的全部內容,薊縣位于京、津,冀之腹心,南距滄溟,西連太行,東放碣石,北負長城。古來為兵家所必爭。薊縣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境內有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和四千多年前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有兩漢、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