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歷史選擇題的綜合分析:強調歷史選擇題往往需要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而不僅僅是書上的知識點。因此,學生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并具備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必修2的內容涵蓋了經濟史、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史、政治史與經濟史的結合、文化與經濟史的關系以及綜合分析等多個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并培養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人教版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
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諸侯的權利和義務: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②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③在自己的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響):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于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分封制(互為表里)。
作用(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結合(史實:早期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史實: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史實:商代的各個宗族都是政治實體,西周的諸侯國對于周王室處于附屬地位,但也是政治實體,諸侯以嫡長子繼承享有世襲統治權)。
第二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演變P4-P19
朝代 政策
西周P5-6 宗法制
1、定義:來源于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用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2、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3、大宗、小宗(劃分標準:血緣親疏)
4、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是分封制
5、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和特權,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分封制
1、人:周武王、周公旦
2、目的:鞏固統治
3、核心:分封土地和人民
4、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5、義務:①鎮守疆土②隨從作戰③交納貢賦④朝覲述職⑤服從命令
6、權利:①再分封②世襲制③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7、影響:1)積極:①加強統治,鞏固王權,使西周成為強國②擴大統治區域③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消極:諸侯力量日盛,王權衰落,分封制被破壞。春秋:楚王問鼎(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
秦P8-9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疆域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
人教版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點歸納如下:
自然經濟的解體與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自然經濟的解體:中國長期處于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自然經濟的解體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在東南沿海地區興起。
洋務運動及其影響:
時間背景:洋務運動興起于19世紀60至90年代。
目的:旨在借助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核心目的是“師夷長技以自強”。
代表人物與成果: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代表人物積極參與,創辦了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籌劃海防,以及新式學堂。
深遠影響:引進了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抵制外國經濟勢力擴張及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起到了積極作用。
摘錄了一點,還有很多,基礎的提高的都有,給我QQ號,給你發過去高 中 歷 史 重 點 知 識 總 結單元一 祖國歷史的開端(先秦)
一、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的中國歷史,簡稱先秦。此階段時間跨度大,社會性質變化-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又進入封建社會。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鼎盛時期,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和祖國走向統一的時期。
(一)、政治-由奴隸社會到統一的封建社會:
1、夏商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鼎盛時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基本制度。
2、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統一趨勢的出現。
3、生產力的發展,土地關系的變革,春秋時期的改革,戰國時期的變法,百家爭鳴理論促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二)、經濟-奴隸經濟到封建經濟
1、夏商周奴隸社會的農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井田和貢賦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
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使用和推廣,井田向私田過渡,齊國的“相地而衰征”,魯國的初稅畝推動土地私有化;戰國時期的變法,尤其是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奴隸制生產關系,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高中歷史合集百度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階段特征: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220年曹魏廢漢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的中國歷史,包括三國鼎立,西晉短期統一,十六國和東晉并立,北朝(北魏,東西魏,北齊周)和南朝(宋齊梁陳)對峙等四個階段。這一時期,政治分裂,政局動蕩,但蘊含統一,經濟江南持續開發,民族出現大融合局面,對外關系絲路中斷,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