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思維和物理觀念 物理思想方法的概念 物理的思想方法有哪幾種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總結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思想方法有哪些:
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是解答物理問題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對于某些問題,運用常規的思維方法會歷談十分繁瑣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肢前碰向思維,即把運動過程的“末態”當成...
對稱法。
對稱性就是事物悔春在變化時存在的某種不變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學中,普遍存在著優美和諧的對稱現象.利用對稱性解題時有時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簡化解...
圖象法。
圖象能直觀地描述物理過程,能形象地表達物理規律,能鮮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圖象問題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
這是自己整理了李宏棗一些(我是高中的……): 解題思想: 1、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2、補償法(一般求非實心天體質量) 3、隔離法,整體法 4、微元法(求面積) 5、對稱法 6、等分法 7、假設法(電場線不相交) 8、動態分析法(磁場中粒子的動態圓軌跡) 9、極值法(極限思想) 10、守恒法 11、模型絕鋒法 12、模式法 13、轉化法 14、平衡法 15、通式法 16、比例法(相似三角形求力大小) 17、放縮法 18、特殊位置法 實驗思想: 1、等效替代法 2、控制變量法 3、留跡法 4、累積法 5、模擬法 6、放大法(將實驗效果放大,例:測光線夾角變化來放大微小形變) 數據處理思想: 1、算術平均值法 2、作哪拆圖法 3、描跡法 4、逐差法 5、列表法
1、牛頓的物理學思想主要是在絕對空間建立了經典物理學體系,這包括動力學三大定律,在前人的工作上結合他杰出的數學思維發現了引力定律,實現了天上的物理學和地上的物理學的一個大綜合。牛頓的宇宙觀為,時間是絕對的、單向的,空間是均勻無限的。
2、牛頓動力學三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說明:物體都有維持靜止和作勻速直線運動的趨勢,因此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由它的運動速度決定的,沒有外力,它的運動狀態是不會改變的。物體的這種性質稱為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闡明了力的概念。明確了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因為加速度是描寫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聯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聯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這點,往往容易產生錯覺。
注意:牛頓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參照系里都成立,實際上它只在慣性參照系里卜廳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頓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為一個參照系是否慣性參照系的判據。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體的慣性大小。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時關系。
要強調的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會產生加速度,可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速鍵春度發生改變,但是這種改變是和物體本身的運動狀態有關的。
真空中,由于沒有空氣阻力,各種物體因為只受到重力,則無論它們的質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體時,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它們的速度改變是相同的。
(3)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說明:要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有其它物體和它相互作用。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力體現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稿弊耐們是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理思想方法
§1.圖形/圖象圖亮隱虛解法
圖形/圖象圖解法就是將物理現象或過程用圖形/圖象表征出后,再據圖形表征的特點或圖象斜率、截距、面積所表述的物理意義來求解的方法.尤其是圖象法對于一些定性問題的求解獨到好處.
§2 極限思維方法
極限思維方法是將問題推向極端狀態的過程中,著眼一些物理量在連續變化過程中的變化趨勢及一般規律在極限值下的表現或者說極限值下一般規律的表現,從而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種思維辦法.
§3 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學中,有些物理量是某個物理量對另一物理量的積累,若某個物理量是變化的,則在求解積累量時,可把變化的這個物理量在整個積累過程看作是恒定的一個值---------平均值,從而通過求積的方法來求積累量.這種方法叫平均思想方法.
物理學中典型的平均值有: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功率、平均力、平均電流等.對于線性變化情況,平均值=(初值+終值)/2.由于平均值只與初值和終值有關,不涉及中間過程,所以在求解問題時有很大的妙用.
§4 等效轉換(化)法
等效法,就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一個復雜的物理問題轉換成較簡單問題的思維方法.其基本特征為等效替代.
物理學中等效法的應用較多.合力與分力;合運動與分運動;總電阻與分電阻;交流電的有效值等.除這些等效等效概念之外,還有等效電路、等效電源、等效模型、等效過程等.
§5 猜想與假設法
猜想與假設法,是在研究對象的物理過程不明了或物理狀態不清楚的情況下,根據猜想,假設出一種過程或一種狀態,再據題設所給條件通過分析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比較作出判斷的一種方法,或是人為地改變原題所給條件,產生出與原題相悖的結論,從而使原題得以更清晰方便地求解的一種方法.
§6 整體法和隔離法
整體法是在確定研究對象或研究過程時,把多個物體看作為一個整體或多個過程看作整個過程的方法;隔離法是把單個物體作為研究對象或只研究一個孤立過程的方法.
整體法與隔離法,二者認識問題的觸角截然不同.整體法,是大的方面或者是從攜衡整的方面來認識問題,宏觀上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隔離法則是從小的方面來認識問題,然后再通過各個問題的關系來聯系,從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而在解題方面,整體法不需事無巨細地去分析研究,顯的簡捷巧妙,但在初涉者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隔離法逐個過程、逐個物體來研究,雖在求解上繁點,但對初涉者來說,在理解上較容易.熟知隔離法者應提升到整體法上.最佳狀態是能對二者應用自如.
§7 臨界問題分析法
臨界問題,是指一種物理過程轉變為敬燃另一種物理過程,或一種物理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物理狀態時,處于兩種過程或兩種狀態的分界處的問題,叫臨界問題.處于臨界狀的物理量的值叫臨界值.
物理量處于臨界值時:
①物理現象的變化面臨突變性.
②對于連續變化問題,物理量的變化出現拐點,呈現出兩性,即能同時反映出兩種過程和兩種現象的特點.
解決臨界問題,關鍵是找出臨界條件.一般有兩種基本方法:①以定理、定律為依據,首先求出所研究問題的一般規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討論其特殊規律和特殊解②直接分析、討論臨界狀態和相應的臨界值,求解出研究問題的規律和解.
§8 對稱法
物理問題中有一些物理過程或是物理圖形是具有對稱性的.利用物理問題的這一特點求解,可使問題簡單化.要認識到一個物理過程,一旦對稱,則相當一部分物理量(如時間、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是對稱的.
§9 尋找守恒量法
守恒,說穿意思是研究數量時總量不變的一種現象.物理學中的守恒,是指在物理變化過程或物質的轉化遷移過程中一些物理量的總量不變的現象或事實.
守恒,已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規律(有動量守恒、能量守恒、電荷守恒、質量守恒),也是一種解決物理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并且應用起來簡練、快捷.
從運算角度來說,守恒是加減法運算,總和不變.
從物理角度來講,那就與所述量表征的意義有關,重在理解了.理解所述量及所述量守恒事實的內在實質和外在表現.
如動量,描述的是物體的運動量,大小為mV,方向為速度的方向.動量守恒,就是物體作用前總的運動量是動的時,且方向是向某一方向的,那作用后,總的運動量還是動的,方向還是向著這一方向.
§10 構建物理模型法
物理學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門模型課.無論是所研究的實際物體,還是物理過程或是物理情境,大都是理想化模型.
如 實體模型有:質點、點電荷、點光源、輕繩輕桿、彈簧振子、平行玻璃磚、……
物理過程有:勻速運動、勻變速、簡諧運動、共振、彈性碰撞、圓周運動……
物理情境有:人船模型、子彈打木塊、平拋、臨界問題……
求解物理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迅速把所研究的問題歸宿到學過的物理模型上來,即所謂的建模.尤其是對新情境問題,這一點就顯得更突出.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物理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畫電場中等勢線的分布時,用電流場模擬靜電場等等。
(2)累積法
累積法是把某些難以直接準確測量的微小量累積后測量,以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如測單擺振動的周期時,常采用測量單擺多次全振動的時間除以全振動次數的辦法,以減小個人反應時間對實驗結果的過大影響,減小測量誤差。
(3)控制變量法
在多因素的實驗中,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悉巖響。如在“驗證牛頓第孫陸鋒二定律”的實驗中,可以先保持質量一定,研究則晌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最后綜合得出加速度與質量、力的關系。
(4)留跡法
它是一種把轉瞬即逝的現象(位置、軌跡等)記錄下來的方法。如通過紙帶上打出的小點記錄小車的位置;用描跡法畫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協;用沙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