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設計?1.物理教學設計課件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2、那么,物理教學設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的制定是為了讓各位物理老師更好地教學,以下是物理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歡迎閱覽!
物理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早鎮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舉出應用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 #課件#導語】課件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依據,是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課件,也稱課時計劃,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由于學科和教材的性質﹑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課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是整理分享的物理教學設計課件,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物理教學設計課件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2、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篇一】 一、設計思路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本節課從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來看有兩大突出特點,即:知識不難,難在應用;學生困惑,惑在實際。
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采用了教師引領→學生暴露思維難點→創設情境→分層探究→突破難點的設計思路,從三個情景中概括出三個基本物理模型,并展開學習,最后在還原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具體教學設計上,力求給學生提供較多生活情境和參與的,通過學生親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效果的客觀存在性,得到按效果分解的科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達成新課程理念中的三維目標的立體整合。
二、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靜力學中力的處理方法,是整個高中物理力學的基礎之一,與力的合成內容相輔相承,本節課使用此閉察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五節《力的分解》。教科書是通過例題來說明如何根據力的實際效果和需要來分解的。實際上,學生接受的難度是很大的,為此,教學過程設計中特別強調用實驗來引領學生,讓學生觀察和體感“力的實際效果”。
三、學情分析
本節授課的對象是高一普通班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是很扎實,學習能力也很有限。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螞隱仔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后,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且應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采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悶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
什么是物理教學設計內容如下: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閉陪清,以便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轎前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以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亂返。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擴展資料:
《物理教學》創刊于1978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物理學會主辦、是主要面向中學物理教師的基礎教育類學術期刊。據2021年8月《物理教學》編輯部顯示,《物理教學》第七屆編委會有編委26人。
據2021年8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物理教學》共出版文獻量為8639篇、總被次數為895966次、總被引次數為7692次。
據2021年8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顯示,《物理教學》共出版文獻量為3260篇、被引量為5775次、量為10次、基金論文量為426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0.39。
以上就是物理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難點】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學 激光源、平面鏡、紙、角度測量器 教學過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