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加速度?加速度高中物理公式a=Δv/Δt = dv/dt = d2s/dt2。加速度是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單位是米/平方秒。加速度是矢量,那么,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設汽車前進方向為正方向。a1=(Vt-V0)/t=(2-10)/t=-8/t,a2=(Vt-V0)/t=(10-2)/(t/2)=16/t
且t+t/2=12,∴t=8
所以減速時的加速度為-8/t=-1m/s2,加速時的加速度為16/t=2m/s2
(2)2秒末,汽車其實已經運動了3秒。V3=V0+at=10-1*3=7m/s
十秒末,經過了11秒。其中,從第8秒開始加速,初速度為2m/s,時間為11-8=3。
所以V11=V0+at=2+2*3=8m/s
首先,如題,我們討論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其速度是均勻變化的,從整體上來說,平均速度即可代表這種運動過程中的整體速度。
從理論上,V=(V0+Vt)/2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前提之一,且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加速度a=(Vt-V0)/t。設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加速度為a,初速度V0,末速度Vt,運動位移為S。那么位移S可以用兩種方法求得V
1)S=V0t+0.5at^2
2)S=Vt
將a=(Vt-V0)/t帶入1)中,整理,得 S=(V0+Vt)t/2,其中(V0+Vt)/2=V,即平均速度V,又可得到S=Vt。
從理論上,V=(V0+Vt)/2 后面在乘以時間t就可以等于S位移;求出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乘以時間就能精確求出S。
在實際中,就例如學校50米短跑測試,一般是兩人一組,有的人一開始跑的慢,但是后來又漸漸趕上,最后和同組的人一同到達終點。這是,時間是相等的,路程也是相等的,但是他們跑的過程中速度并不一樣。假設一人是勻速的,一人是以固定加速的跑的,這種情況就是“求出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乘以時間就能精確求出S”的情況了。
學物理并不難,多動腦,聯系實際,其實你會發現道理很簡單。
在地面上自由滑動的的物體,加速度大小就是動摩擦因數與重力加速度的乘積
推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μmg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a=f/m=μg(μ是動摩擦因數)
所以運動時間t=10/0.5x10=2s 即為2s后停止
速度和力無直接關系 速度是加速度的時間積累產生的效應就是說速度必須由加速度和時間同時作用才可產生 而加速度由合外力產生
所以你的第二問有錯 因為沒給作用時間
教你一個很直觀的方法
畫出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函數圖像,要是初速度為0就是一個三角形,初速度不為0就是一個梯形。找到它的平均速度的點,過它作x軸的平行線,作出一個長方形,這就是平均速度乘以時間的圖像。你觀察一下,和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圖像的面積是一樣的。
還有公式的話v=at
你說的速度和時間相乘怎么都不會是位移的
看單位都能看出來的
物理才學都會有點不理解,慢慢深入就好了。多看看書本,好好琢磨概念,自己多想想。因為現在你用別人的方法去理解也不一定能弄懂,最好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去弄懂。
你讓我想到我才學物理的時候了,呵呵,加油啊
加速度高中物理公式a=Δv/Δt = dv/dt = d2s/dt2。
加速度是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單位是米/平方秒。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體速度變化(量)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加速度,其國際單位是米/二次方秒。加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加速度與速度變化和發生速度變化的時間長短有關,但與速度的大小無關。在運動學中,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物理學的重要性:
1、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物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基本規律的科學。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和理論推演等方法,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許多現象背后的原理和機制。
2、支撐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物理學是眾多科技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人類現代科技的諸多發明和應用,都離不開物理學的貢獻。
3、促進著人類文化的進步。物理學的發展也推動著人類文化的進步。人們通過物理學的研究,創造出了許多對人類文化產生影響的文學、電影、游戲等藝術作品。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加速度的全部內容,首先,如題,我們討論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其速度是均勻變化的,從整體上來說,平均速度即可代表這種運動過程中的整體速度。從理論上,V=(V0+Vt)/2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前提之一,且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