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青蛙與蜻蜓》教學目標: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生字。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3、利用熟字,辨析比較,認識生字。4、了解益蟲對人類的貢獻。教學重、難點:1、正確認識并書寫生字詞。2、借助詩歌內容理解字義,歸類認記同聲旁的漢字。那么,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二年級#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文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文
《三個兒子》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孩子應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老爺爺的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你在家里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讀課文。
三、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案
1、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
2、師生共同研究教學方法,制定學習、續演的方案。
(1)理解課文,體會老爺爺的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根據課文情節、環境、人物的言、行、情等進行合理想像。
(4)場景中的布置、人員的安排。
(5)表演中,組員如何默契配合,靈活應變。
3、匯集意見,篩選、確定方案。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青蛙與蜻蜓》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較,認識生字。
4、了解益蟲對人類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識并書寫生字詞。
2、借助詩歌內容理解字義,歸類認記同聲旁的漢字。
教具準備:
生字卡青蛙、蜻蜓的圖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小客人,看一看認識嗎?(引出課題)并齊讀課題,然后問:“你們想不想成為它們的好朋友?”可是,要和它們交朋友,就必須闖過他們設的三道關,你們有信心嗎?來,我們一起闖關吧!
二、維持興趣,游戲學文。
第一關:認識我們的字寶寶。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1)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并注音,還可以組詞,說話、說識字方法等。
(2)重點觀察“蜻”“睛”、“靜”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處。(指名回答)
(3)找課文中帶有“青”字的字。
(4)回憶學過的字中帶“青”的字。
(5)觀察帶“青”的字的音,發現問題。(大多數帶“青”的字的讀音和“青”相同或相近,因而我們可以采用“讀半邊”的識字方法來識字,但有一些字的聲旁就不一定準確的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所以,我們也要養成查字典或請教別人的好習慣。
【知識技能】
1.能準確識讀生詞,認讀輕聲。能正確、規范地書寫8個生字,聽寫課后8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運用方法理解詩句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自學古詩。
2.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想一想,你以前會背哪些古詩?誰想起來,就請你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學生起來背)
2.真好!看來大家非常愛學古詩。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首古詩啊,內容和春天有關系。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清朝有位詩人高鼎特別喜愛春天,他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這首詩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叫《村居》。
3.板書課題,拼讀課題,釋題:
村:鄉村。
居:居住。
村居:在鄉村居住。
(二)圖文結合、初知大意。
1.(多媒體出示畫面)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黃鶯邊飛邊唧唧地叫,孩子們正在放風箏。)看著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
教學目標
1、能按要求預習課文,邊讀邊思。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搖籃、蒼蒼茫茫、文明、博物館、神圣”等詞語的意思。通過聯系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等方法,試著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按要求預習課文,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先預習課文,明確預習要求:
(1)有感情地把詩歌朗讀幾遍;
(2)自學生字新詞,思考:搖籃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難問題。
(4)根據需要和可能搜集有關資料。
2、學生預習課文。
3、揭示課題:祖先的搖籃。
板書課題:6祖先的搖籃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抽讀
(3)提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
師:你在預習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2、復習預習方法。
師: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篇1
一、課時目標:
1、圖文結合,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幫助”造句
3、通過學習課文,再次體會小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默寫詞語。打敗 兇惡 誠心 激動
2、把默寫的詞語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學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4)請你讀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導讀
2、教學第2自然段
(1自讀
(2)從該段,你有讀懂了什么?
(3)出示虛鋒:1、他翻過高山,跨過深澗。
2、他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座深澗。
這兩句話意思相同嗎?
這兩句話的不同,你能體會出來嗎?
有感情地讀讀
(4)還有哪些語句寫出了路途遙遠沉香歷經千辛萬苦?(板書:一個個 一道道)你還能說出類似的量詞嗎?
(5)齊讀第2自然段
3、教學第3自然段
(1)從沉香這些做法,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誠心感動了仙人。
以上就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的全部內容,【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范文 《三個兒子》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語言文字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孩子應該成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4、能將課文變成簡單的課本劇表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爺爺的話。 教學過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