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三國中龐統是怎么死的 《三國演義》中,人稱“鳳雛”的龐統因何而死? 龐統怎么死的 龐統最后是怎么死的 龐統是怎么死的 死在哪里
龐統在進圍雒縣時,遭遇埋伏,被亂箭射死。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后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擴展資料
事實上,像龐統這種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超級謀士,如果不是想自殺,一般人是早返敗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謀士也很難。他即便不能取勝,也能自保性命,更何況對手是個無名川將(張任)。
可誰能想到,亂箭穿胸、肝腦陸顫涂地的窩囊死相竟然是一代鳳雛精心策劃的自殺方式,世間還有比這更能彰顯大智若愚、舍生取義的行為語言嗎?毫無疑問,龐統是當時唯一有才華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卻在黎明到來之前毅然將接力棒傳給了才識低一等、志向高一籌的孔明。
參世世考資料:人民網-龐統之死:看透劉備后精心策劃了一場自殺
攻城被亂箭射中
貌似沒痊愈就病死了
沒演義中死得那么快
我覺得論碰虛燃謀略笑虛蜀漢強的譽迅是龐統和法正
諸葛亮政治強
司馬懿和周瑜治軍,領兵排陣有一手
龐統的出名最開始源于其師灶兄傳水鏡先生的推廣語:伏龍、鳳雛,得一能安天下。水鏡是三國初期有名的能人異士,他的話更讓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充滿神秘色彩。 但相對于諸葛亮的傳奇一生,龐統卻是悲情的,他因在征伐蜀地的途中死于落鳳坡而落得"出師末捿身先死"的悲慘下場。
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原因主要是心態問題。龐統的軍事才能和超級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是難分伯仲的,是三國的頂級謀士。但是他出山后并不得志,他在東吳,在大都督周瑜的光環籠罩下,龐統沒有得到重用。盡管他在赤壁之戰中最早提出"反間計",但功勞卻被周瑜奪去。赤壁之戰后,龐統轉投劉備后才得已重用,劉備在西征入蜀時"雪藏"了諸葛亮,而讓他作首席隱帶襲軍師入蜀。這個時候龐統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急于建功立業,心態出了問題,缺乏了作為一個超級謀士的平常心。
于是,在入蜀途中艱險重重,但立功心切的龐統卻不聽諸葛亮的勸阻,冒險向前,結果中埋伏死于落鳳坡。總行模之,龐統之死,不是才能的缺失,不是謀略的失誤,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急于求成的波動心態導致的悲慘結局。劉備取西川(四川)是,從陜西翻秦嶺,先取綿陽,直奔成都。經過羅江準備攻打雒城(現廣漢)時,龐統的胭脂馬表現差勁,劉備為籠絡龐搜念統就暫時讓龐統騎劉備的的盧白馬。這的盧白馬一直克世拍困主。龐統帶隊走到羅江往廣漢的一條小賀枝路時,感覺道路兩邊樹林深深,感覺似乎有敵兵埋伏,問當地人,此處是什么地方?當地人稱,此處叫“落鳳坡”龐統驚呼,“我號鳳雛,莫非此處是我命該絕的地方?”時早有蜀中名將張任埋伏,只道騎白馬的是劉備,一陣亂箭只管朝騎白馬的射去,可憐龐統就這樣當了劉備的替死鬼。
1、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2、簡介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攔胡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后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3、歷史評價
龐統自評:論王跡閉霸之馀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陳壽: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于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姿衡裂邪?
司馬徽:①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②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魯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季漢輔臣贊》: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諸葛亮: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