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方程式公式大全?3、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其中ax叫作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bx叫作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c叫作常數項。4、三元一次方程:ax+by+cz=d。5、直線方程:(1)一般式: Ax+By+C=0 (其中A、那么,數學方程式公式大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數學方程式公式同學們去認真總結過嗎?如果沒有,請來我這里瞧瞧。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方程式公式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方程式公式大全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準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側面積 S=c*h 斜棱柱側面積 S=c'*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h' 正棱臺側面積 S=1/2(c+c')h'
圓臺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r2
圓柱側面積 S=c*h=2pi*h 圓錐側面積 S=1/2*c*l=pi*r*l
弧長公式 l=a*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l*r
錐體體積公式 V=1/3*S*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體積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h 圓柱體 V=pi*r2h
拓展閱讀:初中數學學習方法
1、配方法
所謂配方,就是把一個解析式利用恒等變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項配成一個或幾個多項式正整數次冪的和形式。
小學解方程的公式有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差+減數;減數=被減數-差;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
一、方程的定義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表示兩個數學式(如兩個數、函數、量、運算)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解”或“根”。
方程通常由未知量、已知量、運算符和等號組成。未知量是指我們想要求解的量,通常用字母表示,如x、y、z等。
已知量是已知的量,可以是數字、常量或其他變量。運算符包括加、減、乘、除等,它們用于計算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關系。等號用于將左側和右側的表達式相等。
二、方程的類型
方程可以分為一元方程和多元方程。一元方程只有一個未知量,例如x + 3 = 5。多元方程有兩個或更多未知量,例如x + y = 5。
方程還可以分為線性方程和非線性方程。線性方程是指未知量的次數為1,例如2x + 3 = 7。非線性方程是指未知量的次數大于1,例如x^2 + 2x + 1 = 0。
三、方程的應用
方程在數學中有廣泛的應用,包括代數、幾何、物理學、工程學等領域。
方程的解可以幫助我們求解各種問題,例如計算房屋的面積、計算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計算化學反應中的物質量等。
1、一元一次方程:ax+b=0(a,b為常數,且a≠0)
2、二元一次方程:x=(-b±√(b2-4ac))/2a。
3、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其中ax叫作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bx叫作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c叫作常數項。
4、三元一次方程:ax+by+cz=d。
5、直線方程:
(1)一般式: Ax+By+C=0 (其中A、B不同時為0) 適用于所有直線
直線l1:A1x+B1y+C1=0
直線l2:A2x+B2y+C2=0
兩直線平行時:A1/A2=B1/B2≠C1/C2
兩直線垂直時:A1A2+B1B2=0
兩直線重合時:A1/A2=B1/B2=C1/C2
兩直線相交時:A1/A2≠B1/B2
(2)點斜式: 知道直線上一點(x0,y0),并且直線的斜率k存在,則直線可表示為 y-y0=k(x-x0)。當k不存在時,直線可表示為 x=x0
(3)截距式: 若直線與x軸交于(a,0),與y軸交于(0,b),則直線可表示為:x/a+y/b=1。所以不適用于和任意坐標軸垂直的直線和過原點的直線 。
方程公式大全小學
方程公式大全小學,數學是一門我們從小酒開始學的主學課程,學好數學也能對我們的生活中有幫助,因為可以套用很多的公式解決問題,下面是方程公式大全小學的內容。
方程公式小學1
1、用字母表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c=(a+b)×2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s=a×a
3、 讀作:x的平方,表示:兩個x相乘。
2x表示:兩個x相加,或者是2乘x。
4、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數量關系補充完整。
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單價=(總價)÷(數量) 數量=(總價)÷(單價)
總產量=(單產量)×(數量) 單產量=(總產量)÷(數量)
數量=(總產量)÷(單價 )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大數-小數=相差數 大數-相差數=小數 小數+相差數=大數
一倍量×倍數=幾倍量 幾倍量÷倍數=一倍量
幾倍量÷一倍量=倍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方程公式小學2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365天平年
1年=12月=366天閏年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幾何形體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d=2r半徑=直徑÷2 r=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小學數學常用公式大全(數量關系計算公式)
1、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3、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5、
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
解方程的公式大全如下:
1、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2、被減數=差+減數。
3、減數=被減數-差。
4、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5、被除數=商×除數。
6、除數=被除數÷商。
擴展資料:
數學[英語:mathematics,源自古希臘語μ?θημα(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或maths],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推導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于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后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于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并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以上就是數學方程式公式大全的全部內容,解方程的公式大全如下:1、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2、被減數=差+減數。3、減數=被減數-差。4、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5、被除數=商×除數。6、除數=被除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