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背景資料: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進入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諸子百家”。 步驟一:在歷史活動課中,百家爭鳴電視臺要招聘欄目主持人,有墨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四人前來應聘。那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試卷分析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必須面臨的一種課型,也是一件枯燥無味的重復性工作,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范文一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型別。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譽宏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
1. 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特征和并軌過程;2. 商陵歷扮代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藝術;3. 西周的政治制度、典禮制度和社會制度;4. 中國古代的朝貢制度和絲綢之路;5.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變革和哲學思想;6. 秦朝的政治制度、統一貨幣制度和法律制度尺灶;7. 漢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和科技發展;8. 三國時期的政治局勢和文化特點;9. 北朝南朝時期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和佛教傳入;10. 隋唐時期的政治制度、疆界變化和文爛笑化藝術;11. 五代十國和宋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特點。
1. 中國古代歷史的時代劃分和基本特點。2. 夏、商、周三代的歷史事件、制度和文化。3. 中國古代的統一和桐簡分裂,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文化、軍事。4. 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漢的政治制度局滾褲、文備盯化、軍事。5. 魏晉南北朝、隋唐的政治制度、文化、軍事和社會經濟。6. 宋元明清的政治制度、文化、軍事和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要點
原始農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約6000年。
地點:陜西西安半坡村。
區域:黃河流域。
2、生產生活情況:①房屋:半地穴式圓形房屋;②生產: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③生產活動:開墾土地,種植粟和蔬菜,飼養豬狗等家畜,進行漁獵,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術:半坡原始居民已會紡織、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槐伍
1、時間:距今7000年左右;
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
區域:長江流域。
2、生產生活情況:①房屋:使用干欄式建筑,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木結構水井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木構水井;②生產活動:農作物種植水稻,農業骨耜,家畜以豬、狗、水牛為主;③生活技術: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運用雕刻技術和使用天然漆,會制作藝術品。
三、原始農業的發展
1、長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農業起源于中國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農業耕種方式:由“刀耕火種”到耒耜翻土。
4、原始農業的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聚落、磨制發展。
1. 三大發明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2. 古代社會的階級磨凱分化和奴隸制度3. 秦朝的統一和改革4. 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5. 中國古代的交通和通訊6. 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7. 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8. 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及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9. 隋唐時期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10. 五代十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及其對檔游緩中國歷史的影響行模
以上就是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的全部內容,1.初一歷史期中上冊重點知識點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制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