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宋江嗎?那么,歷史上有宋江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宋江確有其人,他也的確造過反,不過實力相當一般,好像被一個知府給滅了。小說有虛構和夸大的成份。其余的人么,我不清楚,應該部分人是存在的吧,我不清楚了,你可以上網搜一下。
宋江,字公明,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單八將之首,人稱“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呼保義”。原本是鄆城縣押司,后被逼上梁山,在”托塔天王”晁蓋陣亡后成為梁山的首領,極力主張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領梁山兄弟們先后攻打遼國以及田虎、王慶和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歷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間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后來投降宋朝。宋江性格沉穩、仗義疏財、有策略、指揮能力強、但只知愚忠、一心只想招安、懂得使權謀之術,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外貌特征,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情掃除四海之心機。
簡短的結論:宋江等人歷史上曾經有過,但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單八將;他們的活動據點在淮南,而不是在山東;宋江等人的確被逼降了,降后情況史書無記載,但絕對沒有去征方臘。
《三國演義》不同于《三國志》,“演義”中有虛構、有篡改,而“志”唯歷史而著,大都不摻入作者個人的喜好或思想。書中的故事大都有出處,只不過都經過了藝術加工。
《水滸傳》的故事源于水泊梁山打家卻舍的十八個綠林好漢,如赤發鬼劉唐、阮家兄弟真有其人,基本故事都是“智取生辰岡”而引生出來的。晁蓋確有其人,宋江等人不過是為了受招安、成正果、突出一個“義”字問臆造的,所以非要將晁蓋死在史文恭手里。其中故事大都虛構。
《紅樓夢》確實是曹雪芹先生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故事大都是編寫的,但抄檢大觀園等事確實是當時的背景,真實的賈府是被朝庭抄家、沒落的。
《西游記》的故事背景確實,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可這九九八十一難可是假的哦。小說不過是說明西天取經的艱辛罷了,但吳承恩大師厲害,竟然編了如此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一部好小說的特點就是:作者有時像個“騙子”,可讀者卻真正是個傻子。
歷史上宋江實有其人。近人余嘉錫著有《宋江三十六人考實》(載《余嘉錫論學雜著》),收集考辨甚力,可以參看。 《宋史·侯蒙傳》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汪應辰《文定集·顯謨閣學士王公墓志銘》謂:“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張守《毗陵集·秘閣修撰蔣圓墓志銘》謂:“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紀》:“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張叔夜傳》所敘最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 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臨安縣志》《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記載了北宋時杭州知府中的提轄武松勇于為民除惡的俠義壯舉。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于涌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武松武藝高強,人才出眾,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知府高權的心腹。后來高權因得罪權貴,被奸人誣諂而罷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牽連,被趕出衙門。繼任的新知府是太師蔡京的兒子蔡鋆,是個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對這個奸臣恨之入骨,決心拼上性命也要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擁而來之際,箭一般沖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數刀,當即結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擁前來圍攻武松,武松終因寡不敵眾被官兵捕獲。后慘遭重刑死于獄中。當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橋畔”,后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松之墓”。 西門慶確有其人,是在明朝,其人品行是比較端正的。
以上就是歷史上有宋江嗎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