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歷史?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代留存地上的歸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那么,商丘古城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記載,商丘古城在歷朝歷代均為名都大邑。甲骨文中有“商”、“丘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地名,都是指的商丘這個地方。
史載一萬多年前的遠古時代,燧人氏在商丘建立燧明國,發明了鉆木取火,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尊為三皇之首。
公元前24世紀,五帝之中的顓頊高陽氏曾遷都商丘 ,五帝之中的帝嚳高辛氏都亳(商丘)。
后來帝嚳封他的兒子閼伯(契)于商(今商丘)。拋開三皇五帝的遠古傳說,自契(閼伯)于商丘建都,商丘古城也有四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四千五百年來這座城池所創造的文明,足以推動整個華夏文明滾滾向前。
閼伯是商族的始祖,閼伯在公元前2400年,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筑火神臺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中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 ”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商丘判吵”二字,最早的含義就是“居住在丘崗之上的子姓氏族(商族)的聚居地”。“商丘”二字,也是商朝都城遺址之意。商丘無愧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秦朝時,設立郡縣制,商丘古城成為碭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商丘的歷史:
商丘,簡稱商河南省地級市,商丘介于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
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
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
商丘從1900年到1913年裁歸德府,1928年,起稱商丘。
1948年11月,解放后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
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
擴展資料:
商丘最著名的景點是商丘古城,現存的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
俯瞰城池,里方外圓,形如古銅錢。
磚城周長達四公里多,四墻基本對稱相等,墻高六點六米,基寬十米。
古城拱圈式的四門,至今仍完整無缺,甚為壯觀。
四門東曰賓陽,西曰垤澤,南曰拱陽,北曰拱辰。
另有二個水門,座落在南門東西兩側。
四門還有四個甕圈小城。
甕城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即北門向西,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東門向南,所以古城有舊門八開源前之說。
民國年間,甕城被折除,但殘跡猶見。
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著全城。
城河內有蘆葦蕩、荷花塘。
特別是城南的水面,據傳為西漢梁孝王的南湖,也是老城故址。
商丘古芹型城又稱歸德府城,系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兄塵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距今已有嫌塵猜近500年的歷史。
商丘古城又叫歸德城,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歷史。
盡管這座古城歷經戰亂滄桑,卻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古城不大,面積只有1.13平方公里。
從空中往下看,商丘古城猶如一枚古銅錢幣,形狀外圓內方,鑲嵌在黃河故道與濟水之間,外為土筑的城郭,呈圓形;內為磚砌的城墻,呈方形。
象征著華夏之邦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因此被稱為“三商之源” 。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住建部專家說:“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絕版古城”。
這座城在歷史上人才輩出,從中走出的尚書、巡撫、總兵明讓等三品以上的官員,就有十多個,當時民間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之說。
在離古城北門往南200多米的地方,至今保存著“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壯悔堂”。
走進壯悔堂所在的小院,可見青磚壟瓦,門窗圓柱。
算是古城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建之一。
壯悔堂是明崇禎年間戶部尚書候恂之子侯方域幼年讀書的地方。
崇禎十二年,侯方域南京應試,結識了“秦淮八歷信艷”之一的李香君,上演了悲壯的愛情故事被明末戲劇作家孔尚激爛局任創作成《桃花扇》。
商丘的由來源于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后妃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筑臺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
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擴展資料
古城景點
1、歸德府城墻
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被淹,次年筑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筑新城,以元代城墻為南城沖段墻。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
南墻長950.6米,北墻長993.4米,東墻長1210米,西墻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筑,門洞全長21米,臺高8米。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2、應天府書院
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于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以上就是商丘古城歷史的全部內容,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堯封閼伯為火正,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閼伯的封號為「 ”商”,商丘由此而來。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