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課本內容?1、測量(長度單位及質量單位)。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3、四邊形。4、有余數的除法。5、時、分、秒。6、多位數乘一位數。7、分數的初步認識。8、可能性。9、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加法運算 1、那么,一年級數學上冊課本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1、測量(長度單位及質量單位)。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3、四邊形。
4、有余數的除法。
5、時、分、秒。
6、多位數乘一位數。
7、分數的初步鄭灶認識。
8、可能性。
9、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
加法運算
1、同號兩數相加,取與加數相同的符號,蔽胡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若絕對值相等則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和為0;若絕對值不相等,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喊并扮數的兩數相加得0。
4、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5、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可以先相加。
6、符號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數可以先相加。
一年級的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妨在暑假讓孩子提前了解即將要學的內容,已做好準備。現我為大家整理了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 目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
可愛的校園
一 生活中的數
二 比較
三 加與減(一)
整理與復習
四 分類
五 位置與順序
六 認識圖形
七 加與減(二)
數學好玩
八 認識鐘表
總復習
擴展知識:北師大版教材編寫
"打造人類精神文化精品,引領國內教材教輔潮流",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孜孜以求的目標。它依托中國著名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百年積淀形成的學科和學術優勢,長期參與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實踐。1992年,開始出版義務教育"五四"學制教材;2001年,中國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全面啟動,北師大社以積極的姿態投入課程改革,獨家出版了國家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并率先開始出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其理念新穎、質量上乘而引起業界關注。
掌握100以內的數數。
熟練高首掌握10以內戚中數數的形成及加減法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認識鐘面,知道簡單的時刻,如:幾時、幾時半等,認識人民幣票面元、角、分。
掌握100以內的數數,熟練掌握10以內數的形成及加減法,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認識鐘面,知道簡單的時刻,如:幾時、幾時半等。擴展資料:小學培孫一年級數學的關聯與互動: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例如通過連續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繪制曲線圖。
【 #一年級#導語】數學給予人們御游仿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信息、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這些能力和培養,將使人終身受益。以下是 無 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各單元知識點》,希望幫助到您。
【第一單元:數一數、比多少】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磨檔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位置】
1、認識上、下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生變化。
以上就是一年級數學上冊課本內容的全部內容,一、一年級上冊所學內容:1、認數:認識1-20以內的數。2、算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3、認識位置:前、后、左、右、中間。4、認識鐘表。5、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二、一年級下冊所學內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