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學數學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準之一。1929 年中國教育行政部門分初中、高中頒布算學暫行課程標準。1932 年公布正式標準,1936 年、1941 年和 1948 年三次修訂。那么,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內容《課程標準》將初中階段的內容和要求劃分為5個方面,對于各學段的的學習內容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及活動建議。可概括為:數與運算——分數及其運算,有理數及其運算,實數及其運算方程與代數——一次方程與一次不等式,整式與分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簡單的代數方程圖形與幾何——直觀幾何,實驗幾何,論證幾何,函數與分析——函數概念,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數據處理與概率統計——概率問題,統計初步知識二、內容變化要點總體而言,《課程標準》繼承了過去教材內容結構的特點,又盡量地彌補不足,構造了新的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體系。主要變化有:1、基于計算機(器)的應用,刪簡用紙筆進行繁復的數值計算的內容,削減孤立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的繁復演練;2、精簡關于式的運算、變形、求值的內容和單純解方程(組)隱滲訓練的內容;削減繁雜的求函數定義域、單純求函數值和用描點法畫復雜函數圖象的內容。3、強調通性通法,對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有分層次要求,第一次注重利用通性探索解法,第二次注重方程求解和應用,基本形成方程理論。4、精煉實驗幾何內容,加強論證幾何與實驗幾何的有機整合,展現“實驗—歸納—猜測—論證”的過程,控制論證幾何的難度。
中學數學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學數學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準之一。1929 年中國教育行政部門分初中、高中頒布算學暫行課程標準。1932 年公布正式標準,1936 年、1941 年和 1948 年三次修訂賣乎。
1948 年改“算學” 為“數學”。結構大致包饑配派含目標、時間支配、教材大綱和實施方法概要四項。教學內容以 1941 年的標準為例,初中有算術、代數、實驗幾何和幾何;高中有三角、爛賀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代數和解析幾何,后三項分甲、乙兩組規定教材,甲組程度較深。
注意
在教學方面,初中強調直觀、歸納和技能訓練,高中重視論理、演繹。強調培養自動探索、研究能力;注意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重視學生志趣和才能差異,加強因材施教;強調學生主動性和啟發式教學。
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培養目標是:專
中學數學課程的總的目標是:使屬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上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第三學段(7~9年級)一、數與代數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實數、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組、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函數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涵的關系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以及變化規律的,發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在實際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注重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應加強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內容的聯系,介紹有關代數內容的幾何背景;應判亂避免繁瑣的運算。
具體目標 1.數與式。 (1)有理數。
①理解有理數的意義,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②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及簡單的混合運算(以三步為主)。
④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并能運用掘爛檔運算律簡化運算。
⑤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
③能對含有較大數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2)實數 。
①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
很腔局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培養目標是:中學數學課程的總的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態穗,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伍閉讓如下...
以上就是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全部內容,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