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論文200字?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經歷了一段落后,摸索前進的道路。雖然之間有許多挫折,但總體仍是在發展。這其中有許多的歷史人物做出了貢獻。其中首推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歷史小論文200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與人為友,誠為根信為本!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
朋友們在一起,日久天長則必定能從彼此的身上看到優點、發現缺點。俗話說,君子之交淡若水;這是說君子之間的交往,在乎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心靈的契合、精神的互相欣賞和彼此的遵信守諾。因此朋友相交,要本著“誠信”二字。
所謂“誠信”,完整說就是誠實(心)守信。結交真朋虧畢亂摯友,往往是從誠心開始的,心若不誠,其目的必然乖張,縱然守信則只說明其品行尚端,但德心不佳,此友雖然可貴但已經失去深交根基;若失信則表明此人品行德心俱已不銷檔佳,斷不可交。心誠者,若亦能守信,此人可謂品德俱佳,實為難得摯友,應拜為座上賓以師禮相待;若失信于人,則說明其德心雖好,但品行欠佳,若有以誠心坦然相告,則此友亦可結交之。
綜上所述,三人行:
心誠而守信者,可以之為良師(是真朋摯友);
心誠而失信者,可以與數陸之為友,但要予以為戒(是真朋非摯友);
不誠而守信者,可以與之為朋,不可與之深交(非真朋非摯友);
不誠而失信者,可與之為陌路人,做點頭朋友(既非朋又非友)。
朋友相處,各種類型的朋友必然皆會存在;我們不必以自己的標準強求與人,只要能夠分辨清楚身邊朋友的類型,與之保持恰當的距離則兩相適宜。
千古悠悠,長河湯湯,年華無法挽留歷史匆匆前行的腳步。
華夏大地上,有元謀人、藍田人、山頂洞人的足跡,有夏商西周青銅文化的盛行;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輝煌,有東臨碣石、西進取經的遺跡。我們爛兆古老而富有活力的華夏文明,歷經時間的洗濯越發熠熠生輝。
朝代更迭,卻不能磨滅我們延續五千年的文化。在博大文化的滋養下,我們中華兒女腹有詩書氣自華,身懷傲骨應錚錚!
歷史有萬邦來朝的繁華,亦有黑暗受辱的暗淡。我們有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戰敗,有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的恥辱;但我們也有虎門銷煙的豪情,有抗日戰爭的勝利!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兒女是最偉襪彎大的!
我們要以史為鑒,不忘告歷悶根本,在新時期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揚我國威,振興中華!
理性看待舊中國的發展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廳巧弊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經歷了一段落后,摸索前進的道路。
雖然之間有許多挫折,但總體仍是在發展。
這其中有許多的歷史人物做出了貢獻。
其中首推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經歷太平天國運動后,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救國。
雖然他簽訂了許多恥辱的條約,但這并不妨礙他引領舊中國科學的發展,確實打造了較為先進的北洋水師。
當這些運動都不能救國的時候,康有為的戊戌變法運動使得中國的文化有了新的啟蒙,直接導致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
在陳獨秀新文化運動帶領下發起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思想的進步。
當思想氛圍進步到一定的時寬兆候,李大釗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了中國,從此有了 *** 的成立,有了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
也有了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的誕生。
縱觀100來年的奮斗史,有扮族過曲折,迷茫,甚至錯誤。
但這都不能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
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新中國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好!
理性看待舊中國的發展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經歷了一段落后,摸索前進的道路。雖然之間有許多挫折,但總廳巧弊體仍是在發展。
這其中有許多的歷史人物做出了貢寬兆獻。其中首推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經歷太平天國運動后,李鴻章推行洋務運動救國。雖然他簽訂了許多恥辱的條約,但這并不妨礙他引領舊中國科學的發展,確實打造了較為先進的北洋水師。
當這些運動都不能救國的時候,康有為的戊戌變法運動使得中國的文化有了新的扮族啟蒙,直接導致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在陳獨秀新文化運動帶領下發起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思想的進步。
當思想氛圍進步到一定的時候,李大釗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了中國,從此有了共產黨的成立,有了革命事業的蓬勃發展。也有了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的誕生。
縱觀100來年的奮斗史,有過曲折,迷茫,甚至錯誤。但這都不能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新中國的明天也一定會更好!
多年來許多專業和業余的巴金研究者們為巴金家族歷史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說法和觀點與史實有出入.本文根據現在確實掌握的圓純古籍材料,探討商榷,力求準確,以免訛傳.
一關于巴金的曾祖父(宗望公)李璠
巴金的曾祖父李璠生于四川,并非從浙江到四川的
巴金在《春蠶》一文中寫道:“在成都正通順街有我的老家,……就在這個老家里我幾十年前讀到一本《醉墨山房僅存稿》,那是我的曾祖李璠的遺著,他是作‘幕友’從浙江到四川的.”(《隨想錄·四十二》)
宗望公李璠的仕途確實起于幕僚,襄助四川南溪縣令唐炯(見《醉墨山房僅存稿》中代坦明序的《……李公宗望墓志》).不過他生于四川,而并不是“從浙江到四川的”.在《醉墨山房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中李璠寫道:“嘉慶二十三年,先君(即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至蜀.”這說明浙江嘉興的這一支李氏家族輾轉遷居到四川,始于這一年(1818年,戊寅)其父介庵公入蜀為官.同一文章中又有先君“積勞成疾,遂于 (道光)十九年三月初八日戌時卒于官”.而此時宗望公李璠“年十五,介庵公卒”(見《……李公宗望墓志》).宗望公即介庵公之子李璠,這樣推算宗望公李璠出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是在介庵公入川六年后生于四川的.巴金這篇文字是當時根據記憶寫的,估計成文時《醉墨山房僅存稿》并不在手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 7月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巴金專集 (1)》中《巴金小傳》中有:(巴金)“祖籍浙江嘉興,曾祖一代定居四川”,有著同讓腔告樣的錯誤.
以上就是歷史小論文200字的全部內容,《大英百科全書》對英國文官制與中國科舉制的淵源關系也有公允的結論:“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出現在中國,它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并對已經進入仕途的官員進行定期考核。”英國文官制吸收中國科舉制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