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做好整體規劃
開學初制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薄弱的語文能力加強培養。例如針對學生閱讀分析理解能力薄弱的情況,除上課多讓學生表達對課文的分析理解外,還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書報、課外書以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始終突出能力訓練和方法指導,能力點的訓練設計要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方法指導要有舉一反三的效果,以達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同時,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讓“向40分鐘要質量”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課前精心備課
教師上一堂高質量的課,功夫要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仔細備課,必要時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要備詳細教案、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教法和學法以及板書設計等。
課上高效教學
教師每堂課要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需要遵守幾點原則:一是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二是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三是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例如,學校可通過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后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組織教師評優質課活動等方式來管理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課后加強補困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有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教師不能放棄這些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可以采取建立后進生成長檔案;任課教師對任課班中的后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分層次教學;利用課余時間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等措施。
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教師要自覺主動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重新認識和理解師生關系,這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
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要持之以恒,用百般的耐心去誘導和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聽課、筆記、觀察、思考、閱讀、寫作等學習品質,這種養成教育比教給他們知識和方法更重要。
運用多種形式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這個年齡對游戲、故事和活動比較感興趣,所以可以讓他們在活動中學。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線,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信心、激情和動力,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勵與呵護是教學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
改變重課外閱讀檢查而輕對閱讀內容和方法指導的情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不能過于籠統。要加強對課外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把生活感受和閱讀體驗結合起來,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種需要,使學生真正從閱讀中受益,提高語文素養。
以上就是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