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課文上冊?一、總共有22篇課文。二、第一單元:- 第1課《春》- 第2課《濟南的冬天》- 第3課《雨的四季》- 第4課《古代模悔詩歌四首》三、第二單元:- 第5課《秋天的思念》- 第6課《散步》- 第7課《散文詩二首》-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四、那么,三年級語文課文上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全部課文如下:
1、我們的民族小學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鄉的孩子
5、灰雀
6、小攝影師
7、奇怪的大石頭
8、我不能失信
9、古詩兩首
10、風箏
11、秋天的雨
12、聽聽,秋的聲音
13、花鐘
14、蜜蜂
15、玩出了名堂
16、找駱駝
17、孔子拜師
18、盤古開天地
19、趙州橋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1、古詩兩首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23、美麗的小興安嶺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25、矛和盾的集合
26、科利亞的木匣
27、陶罐和鐵罐
28、獅子和鹿
29、掌聲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31、給予樹
32、好漢查理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涵蓋了廣泛的主題,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例如,《我們的民族小學》講述了一所多民族兒童共同學習的學校,展示了民族團結的主題。《金色的草地》則通過描寫草地上的變化,展現了自然界的奇妙。《爬天都峰》講述了一次艱難的爬山經歷,教育孩子們面對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
《槐鄉的孩子》通過描繪槐鄉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展示了勤勞和智慧。《灰雀》講述了關于誠實的故事,強調了做人的道理。《小攝影師》則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們理解到拍照需要經過同意的重要性。《奇怪的大石頭》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引導孩子們探索自然的奧秘。
《我不能失信》講述了一個人因守信而獲得尊重的故事,教育孩子們要信守承諾。《古詩兩首》讓學生接觸古詩,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風箏》則通過一個風箏的故事,讓學生們思考友誼和合作的重要性。《秋天的雨》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讓學生感受季節的變換。
《聽聽,秋的聲音》通過聆聽秋天的聲音,讓學生體驗秋天的美妙。《花鐘》通過描述不同花朵開放的時間,教會學生們觀察和比較。《蜜蜂》講述了蜜蜂的飛行規律,讓學生們了解自然界的神奇。《玩出了名堂》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展示了探索的樂趣。
第一單元:《大青樹下的小學》 《花的學校》 《不懂就要問》 語文園地
第二單元:《古詩三首》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 《 聽聽,秋的聲音》 語文園地
第三單元:《賣火柴的小女孩》 《那一定會很好》 《在牛肚子里旅行》 《一塊奶酪》 語文園地
第四單元:《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語文園地
第五單元:《搭船的鳥》 《金色的草地》 語文園地
第六單元:《古詩三首》 《富饒的西沙群島》 《海濱小城》 《美麗的小興安嶺》 語文園地
第七單元:《大自然的聲音》 《讀不完的大書》 《父親、樹林和鳥》 語文園地
第八單元:《司馬光》 《掌聲》 《灰雀》 《手術臺就是陣地》 語文園地
(以上內容為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全部課文,其中《不懂就要問》、《聽聽,秋的聲音》、《那一定會很好》、《一塊奶酪》、《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及《手術臺就是陣地》是略讀課文。)
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鄉的孩子。
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
古詩兩首:《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風箏,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
花鐘,蜜蜂,玩出了名芹搜堂,找駱駝。
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古詩兩首:《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璀璨的明珠。
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侍伏,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
掌聲,一次成功的實驗,給予樹,好漢查理。
一、總共有22篇課文。
二、第一單元:
- 第1課《春》
- 第2課《濟南的冬天》
- 第3課《雨的四季》
- 第4課《古代模悔詩歌四首》
三、第二單元:
- 第5課《秋天的思念》
- 第6課《散步》
- 第7課《散文詩二首》
-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
四、第三單元:
-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 第10課《再塑生命的人》
- 第11課《論語》十二章
五、第四單元:
- 第12課《紀念白求恩》
- 第13課《植樹的牧羊人》
- 第14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 第15課《課戒子敏掘書》
六、第五單元:
- 第16課《貓》
- 第17課《動物談笑》
- 第18課《狼》
七、第六單元:
- 第19課《皇帝的新裝》
- 第20課《天上的街市》
- 第21課《女媧造人》
- 第22課《寓言四則》
以上就是三年級語文課文上冊的全部內容,1. 《我們的民族小學》2. 《金色的草地》3. 《爬天都峰》4. 《槐鄉的孩子》5. 《灰雀》6. 《小攝影師》7. 《奇怪的大石頭》8. 《我不能失信》9. 《古詩三首》(包括《悔孝山》、《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10. 《風箏》11. 《秋天的雨》12. 《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