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烽火戲諸侯典故原文 烽火戲諸侯100字簡介 十個著名的歷史典故 烽火戲諸侯歷史故事 烽火戲諸侯歷史典故簡短
周朝有個周幽王,這是一個非常殘暴而腐敗的君主,他有個愛妃名叫褒姒,長得非常美麗,《東周列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話來形告察局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褒妃雖然很美,但是“從未開顏一笑”。為此,周沒棗幽王使出了一個賞格:“誰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賞他一千斤金子”(當時把銅叫金子)。于是襪讓有人想出了一個點起烽火戲諸侯的辦法,想換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帶著愛妃褒姒登上城樓,命令四下點起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了烽火,以為西戎(當時西方的一個部族)來犯,便領兵趕到城下救援,但見燈火輝煌,鼓樂喧天。一打聽才知是周幽王為了取樂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兒,各諸侯汗流浹背,狼狽不堪,敢怒不敢言,只好氣憤地收兵回營。褒姒見狀,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來犯,雖然點起了烽火,卻無援兵趕到。原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結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也被殺死了,從此西周滅亡了。
至今仍相傳的“千金買笑”的故事就是從這兒來的。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族戚。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鉛哪。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兆激陵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翻譯褒姒不愛笑,幽王為了讓她笑,用了各種辦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設置了烽火狼煙和大鼓,有敵人來侵犯就點燃烽火。周幽王為了讓褒姒笑,點燃了烽火,諸侯見到烽火,全都趕來了,趕到之后,卻不見有敵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周幽王任用虢(guó,國)石父做卿,在國中當政,國人都忿忿不平。石父為人奸詐乖巧,善天阿諛奉承,貪圖財利,周幽王卻重用他。幽王又廢掉了申后和太子。申侯很氣憤,聯合繒(zēng,增)國、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的救兵。諸侯們沒有人再派救兵來。申侯就把幽王殺死在驪山腳下,俘虜了褒姒,把周的財寶都拿走才離去。
幽王問曰:“卿何故吵櫻不笑?”
褒妃答曰:“妾生平不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開笑口。”遂出令:“不拘宮內宮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賞賜千金。”
虢石父獻計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強盛,恐彼入寇,乃于儷山之下,置煙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數十架,但升轎叢有賊寇,放起狼煙,直沖霄漢,附近諸侯,發兵相救,又嗚起大鼓,催趲前來。今數年以來,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啟齒,必須同后游玩儷山,夜舉烽煙,諸侯援兵必至,至而無寇,王后帆轎必笑無疑矣。”
幽王曰:“此計甚善!”乃同褒后并駕往驪山游玩,至晚設宴儷宮,傳令舉烽。
時鄭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為前導,聞命大驚,急趨至驅宮奏曰:“煙墩者,先王所設以備緩急,所以取信于諸侯。今無故舉烽,是戲諸侯也。異日倘有不虞,即使舉烽,諸侯必不信矣。將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幽玉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與王后出游儷官,無可消遣,聊與諸侯為戲。他日有事,與卿無與!”遂不聽鄭伯之諫。
大舉烽火,復擂起大鼓。鼓聲如雷,火炮燭天。畿內諸侯,疑鎬京有變,一個個即時領兵點將,連夜趕至儷山,但聞樓閣管箭之音。幽王與褒妃飲酒作樂,使人謝諸侯曰:“幸無外寇,不勞跋涉。”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回。褒妃在樓上,憑欄望見諸侯忙去忙回,并無一事,不覺撫掌大笑。幽王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賞之。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蓋本于此。
公元前718年,周幽王宮涅繼承王位。當時差距發生地震,可幽王卻不思救火之災,反而縱情于聲色犬馬之中,醉生夢死。幽王三年,褒國為取悅幽王,進獻美女褒姒。
褒姒可謂名不虛傳的絕色佳女。細柳皮沒腰,冰肌玉膚、花顏妖嬈、色眼微動,便可令人魂不守舍。褒姒進宮后,幽王便不理朝政,終日在皇宮尋歡作樂,帶褒姒和文武百官去驪山溫泉游幸,為了游幸的安全,在驪山西繡嶺第一峰上修筑報警設施——烽火臺。
卻說褒姒入宮后,幽王集眾愛于褒姒一身。不久,褒姒便為幽王生得一子名伯服,幽王倍寵褒姒。可此時的褒姒卻整日雙眉顰蹙,鳳目含憂,幽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以為褒姒思鄉懷舊,遂令樂工彈琴為其解悶,希望得到美人一笑。
可幽王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諭百官,“誰能使王妃一笑,賞黃金萬兩。”寵臣虢石父說他有妙計可使妃子一笑。
幽王大喜,催其快講:“王妃常憂,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無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為太子燃春納,點燃烽火,叫王妃看千軍萬馬的壯觀場面,褒姒肯定笑顏常開。”幽王聽后即令詔書廢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皇后,伯服為太子,即駕幸驪山。
幽王來到驪山溫泉行宮,命令點燃烽火,但見狼煙森帶四起,火光沖天,各路諸候看見烽火,急忙調動三軍,直奔驪山。近前卻聽樓閣里,琴瑟聲聲,觥籌交錯,卻不見一兵一卒,可此時的褒姒看見驚恐萬狀的各路諸候,卻嫣然一笑,幽王見褒姒嫵媚百生,不覺欣喜若狂,于是重賞虢石父。
之后幽王又多次點燃烽火。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后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擴展資料
背景:
周宣王死后,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當時周室王畿(wáng jī)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使民眾饑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蕩不安,國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個荒淫無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這時,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xiàng)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入宮,就借此機會尋訪美女。在褒城內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于幽王。替褒珦贖罪。
參考資料來源:-烽火戲諸侯 (歷史典故)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紀周朝的最后一個君王。他當政的時候昏庸無道,不管理國家,整天在后宮和美人嬉戲。周幽王特別寵愛一個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滿足她,可是褒姒卻總是不高興,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辦法來逗褒姒,想讓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讓褒姒笑,褒姒越是沉著臉,故意不笑。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乎弊咐是傷透了腦筋。
有一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外面游玩,他們到了驪山烽火臺。周幽王向褒姒解釋烽火臺的用處,告訴她這是傳報戰爭消息的建筑。那時候,從邊疆到國都,每隔一定距離修一個高土臺,派士兵日夜駐守,當敵人侵犯邊境的時候,烽火臺上的駐兵立刻點燃烽火,向相鄰的烽火臺報警,這樣一路傳遞下去,邊境發生的情況很快就能傳到京城。而一旦國都受到威脅,驪山的烽火臺也點燃烽火,向附屬于周朝的諸侯國傳遞消息,諸侯國就會立刻派兵來援助。
褒姒聽了周幽王的話后,不相信在這樣一個高土堆上點把火,就能召來千里之外的救兵。為了討得褒姒的歡心,歲純周幽王立即下令,讓士兵點燃烽火。烽火在一個接一個的烽火臺上點燃,各地的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為國都受到進攻,紛紛率領軍隊前來救援。
可是當各路諸侯匆忙趕到驪山腳下時,卻看見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臺上飲酒作樂,根本就沒有什么敵人,才知道自己被國王愚弄了。諸侯們不敢發脾氣,只能悻悻地率領軍隊返回。褒姒看到平時氣度不凡的諸侯們,被戲耍后都是一臉的狼狽相,覺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見寵愛的妃子終于笑了,心里痛快極了。
等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讓士兵再點燃烽火,諸侯們又急匆匆地帶著軍隊趕來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見諸侯們又上當了,在烽火臺上一起哈哈大笑。就這樣,周幽王反復點烽火,戲弄諸侯。最后,當烽火再點燃時,已經沒有一位諸侯再上當了。
過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為皇后,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為了達到目的,他廢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親是申國的國王,聽到自己的女兒被廢,非常生氣,立刻聯絡別的國家,發兵攻打周朝。周幽王趕緊下令點燃烽火,召喚諸侯。
可是諸侯們已卜察經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任憑烽火不斷,就是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援。很快,周朝的國都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殺死,褒姒被抓走,周朝滅亡了。